【—初一地理總結之季風氣候分布】,受季風支配地區(qū)的一種氣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氣流的影響,冬季主要受大陸氣流的影響。
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濕。在盛行風向發(fā)生季節(jié)性轉變的同時,云、雨和天氣系統(tǒng)等都隨著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伴隨夏季風的來臨,云量增多,濕度加大,雨量猛增,這時進入了雨季;冬季風來臨,則云量減少,濕度變小,雨量劇減,這時轉為旱季。
如印度孟買年降水量為1878毫米(1846~1950),其中9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氣溫年較差只有5.8°C。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qū),除華南外,則處于東亞季風氣候區(qū),其雨季和旱季降水量的對比,遠不如南亞季風氣候區(qū)顯著,但冬夏的溫差很大。如上海年降水量1139毫米(1873~1953),其中6~9月的降水量占52%,其余 8個月合占48%,但11~2月的4個月中,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7%,仍然顯示夏雨冬干的季風特征;氣溫年較差為23.8°C。又如北京,年降水量為 623毫米(1841~1952),冬季因受大陸冷高壓的強烈影響,降水稀少,從11月至次年2月,僅占全年的 4%,而夏季6~8月的降水量卻占全年的74%;氣溫年較差達30.8°C。由于季風氣候“雨熱同季”的特征,對農業(yè)生產,尤其對水稻一類高產糧食作物更為有利,所以南亞、東南亞、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地,都是水稻集中產區(qū)。但由于夏季風和冬季風更替的時間和強度等年際變化很大,所以,這些地區(qū)易遭受水旱災害。(參考書目 高由禧等著《東亞季風的若干問題》,科學出版社,北京,1962。)
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對發(fā)展農業(yè)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初中地理,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氣溫年較差大,冬季氣溫低,可對病蟲害的減少起一定作用.
總結:但是由于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常常造成水旱災害,因此又常常造成農業(yè)減產。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