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中差別性教學的實施辦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一、從學生的水平出發(fā),有序地分組

  通常,學生可以分為三種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是起點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應用推理、判斷程度高的;第二層次的學生是起點一般,但有較好的方法和技巧,應用推理、判斷程度較高的;第三層次的學生是起點低的。我們應進行有序分組。有序分組的過程中應關注下面三個方面:首先,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的突出點是什么,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應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組應理解學生的內在想法,不可只依據(jù)卷面測試結果來區(qū)分學生,分組應該是具有伸縮性的而不是硬性的。最后,教師在看待不同組的學生時,應一視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據(jù)分組后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我們要考慮到所有的學生,將差別性教學深入應用在課堂上。

  引入新的內容。數(shù)學的內在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可以回憶學過的內容來引入新的內容,此時則通過第三水平學生去回憶學過的內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層次的學生則解決新的內容的引出,第一層次的學生則完善第二層次的學生的內容。

  解說新的內容。解說新的內容時要考慮到第三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

  課上操練。結束新的內容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操練,第一層次的學生比較得心應手,教師則讓學生操練轉變形式的習題,可以給第二層次的學生比較有難度的習題進行操練。另外教師要認真對待第三層次的學生,提供難度小的習題有助于他們加深記憶。

  三、依據(jù)分組后學生的情況,安排的任務有所不同

  第一層次的學生可以多安排統(tǒng)合性較高的習題,加強他們的處理數(shù)學問題的規(guī)則和程序,使他們挖掘習題中那些數(shù)學處理的規(guī)則和程序。第二層次的學生,主要學會普通的題目和一部分難題的思考方向。第三層次的學生則重復做題,做很多的習題來鞏固基礎。

  四、依據(jù)分組后學生的情況,評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為學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教師依據(jù)水平不同的學生,應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做不同的題目。第一層次的學生重點做難題;第二層次的學生重點則是中等題目;第三層次的學生重點放在基本的題目上。那么,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圍內得到進步。

  差別性教學是根據(jù)從實際出發(fā)來解決問題的哲學思路來進行的,該方式可以一對一地處理學生遇到的困境,讓所有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鼓勵學生學習,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協(xié)調與進步。

  山東省高密市姚哥莊中學 薄曉麗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wǎng)-發(fā)展導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614310.html

相關閱讀:名師談初中數(shù)學期中考試復習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