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9月13日生于切斯特菲爾德,1975年2月8日卒于大米森登 。早年入曼徹斯特大學學習,1910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912~1915年,先后在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任有機化學教授。1915~1921年,在利物浦大學任化學教授。1922~1930年,在安德魯斯大學、曼徹斯特的維多利亞大學及倫敦大學執(zhí)教 。1930年起,在牛津大學任化學教授,直至1955年退休。
羅賓森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但他的研究工作涉及范圍很廣。 早期研究植物生態(tài)學, 他對多種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及合成, 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最主要的有: 花色素、生物堿、青霉素、甾醇等。1917年他詳盡地闡明了有機分子結構的電子理論。1955年他在所著《天然產(chǎn)物的結構關系》一書中, 提出了著名的生源學說。 該學說對天然產(chǎn)物的結構的闡明和化學合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他對生物堿分子結構的詳盡研究, 導致多種抗瘧藥物的問世。他因研究生物堿和其他重要植物產(chǎn)物的貢獻而獲得1947年諾貝爾化學獎。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