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盧格(1926~)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A.Aaron Klug (1926~)南非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1926年 8月11日生于立陶宛,父母是南非人。3歲時移居南非。曾就讀于約翰內(nèi)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1947年移居開普敦,1949年獲開普敦大學結晶學碩士學位。同年赴英,就讀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并在卡文迪什實驗室工作。1954年去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1958年起任病毒結構研究小組組長。自1962年迄今,一直在劍橋大學醫(yī)學研究會分子生物實驗室工作。

克盧格把X射線晶體學和電子顯微鏡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種分析技術,并用這種技術揭示了病毒和細胞內(nèi)重要遺傳物質(zhì)的詳細結構。他所發(fā)明的這種技術稱為像重組,是把一種結晶物質(zhì)的電子顯微照片置于激光下曝光,當激光照在底片的圖象上時,它便發(fā)生衍射或散射,再用這無數(shù)小點形成的圖樣制出比電子顯微照片上的圖象更詳細的圖象來。他利用晶體的各個“面”的若干個這樣的二維圖象,形成一個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立體圖象。此技術可用來研究那些由于太大而不能用 X射線晶體學來研究的結構?吮R格用此技術已經(jīng)確定,桿狀煙葉花葉病毒是由 100多個圓片以核糖核酸為中心堆疊而成的。他還指出,這些“球形”病毒的圖象,同能引起小兒麻痹癥和疣的病毒一樣,它們的結構都有20個面?吮R格及其劍橋大學的同事們還研究了轉(zhuǎn)移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及其在動物細胞中的作用。近年來他正在幫助別人研究核小體微粒的細微結構。他由于在測定生物物質(zhì)的結構方面的貢獻而獲得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66173.html

相關閱讀:名師點撥中考化學:計算題不會也要寫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