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實驗學習方法指導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作為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是教的基礎,又是教的目的。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教任何功課的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因此,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是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教學過程中,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能取得顯著教學效果,F(xiàn)將指導學生幾種學習方法歸納如下:

1、閱讀法。閱讀法是指通過閱讀化學教材或有關資料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閱讀,掌握知識、拓寬視野、培養(yǎng)能力。在教學中,在輔導學生學習時,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課本新,教材沒有重點標記,更沒有眉批筆記。完成作業(yè)時,不看書,也不會看書。完成作業(yè)時,照抄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到于作業(yè)習題為什么這樣做,就不知道了。追究其原因是厭學,不想看書,也不會看書。所以,在課堂中,有目的地指定內容讓學生閱讀,逐漸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使看書和思考相結合,看書和問題相結合,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教會學生閱讀方法的側重點應放在教會學生“粗、細、精”地閱讀教材。所謂“粗讀”,就是讓學生瀏覽一遍,明了大意找出難點。此法適用于課前預習,目的是讓學生上課時心中有數(shù)。如學生粗讀《空氣》一節(jié)后,知道空氣的成分、空氣的污染及防止空氣污染的意義,明確重點是空氣的成分就可以了。所謂“細讀”,就是對課文逐字逐句地讀,推敲關鍵的詞語,掌握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如“氧化反應”是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而不是物質跟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精讀”是要對課文內容加以概括和總結,化繁為簡,化厚為薄,使知識條理化、規(guī)律化,必要時,把自然段或知識單元的概要寫在教材的旁邊,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某些重要內容進行記憶。教師提供閱讀提綱,引導學生閱讀。開始時,應盡可能詳細具體,使學生能從書中直接找互問題的答案。如氧氣的物理性質可從“色、味、態(tài)、密度、水溶性”等五個方面去了解其物理性質,讓學生根據(jù)提綱逐項閱讀。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給出的提綱則可以越來越簡明。如《元素 元素符號》一節(jié),可提出:①什么叫元素? 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是什么?②元素符號的意義是什么?如何書寫?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內容,教師適時的加以輔導,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必要時也可在學生閱讀教材之前,教師對重點問題略做啟發(fā)和提示,F(xiàn)行課本編排得很好,突出學科特點,圖文并茂,語言文字也寫得很美,增加了許多閱讀內容,學生通過閱讀,可擴大知識面,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2、討論法。討論法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互相討論、解答。學生充當小老師,講解方法和思路,直到弄懂為止。如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集中解答。討論法,在活躍課堂氣氛,體現(xiàn)學生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膽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增進師生情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實驗法;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重要概念、理論、結果都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同時實驗最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最易引起學生興趣。據(jù)調查,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都是從化學實驗中產生的。有化學實驗,學生就高興。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突出化學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體驗實驗的樂趣。學生通過獨立動手操作實驗,親自體會知識的真諦,可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科學方法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重視實驗,做好實驗。做實驗不是為了好玩、圖熱鬧、看稀奇。而要指導學生做好實驗預習準備工作,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實驗,認真觀查實驗現(xiàn)象,實驗中作好記錄,認真分析實驗結果,填好實驗報告。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生產實際中出現(xiàn)的有關化學問題,并能用學過的知識去解釋。比如生活中的“煤氣中毒”事件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城市公交車所用的“CNG”標記的意義,空氣質量日報中的氣體污染物和防治污染的措施。近幾中考化學試卷中,化學實驗以及化學與社會生產、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指導學生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4、聽講法。課堂專心聽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感知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講課時,語言生動,比喻恰當,妙趣橫生,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中,結合內容穿插一些化學史和化學上的奇聞軼事,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從化學家們身上能夠學到崇尚科學、刻苦學習、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如英國科學家雷利發(fā)現(xiàn)稀有氣體氬,這就中科學上有名的“第三位小數(shù)的勝利”的故事。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黑火藥和造紙,當今最新科技成果等,都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5、記憶法。要學好化學,記憶很關鍵。初中化學內容多而散,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指導學生采用理解、概括、歸納、聯(lián)想等思維、記憶的方法。①理解記憶。理解記憶是建立在對事物理解的基礎上依據(jù)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有關的經驗所進行的識記。如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記憶,指導學生理解“參加”的含義是完全反應。“守恒”是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是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都不發(fā)生改變。再進一步理解得出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也不改變。這樣,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記憶和運用就比較深刻了。②要點記憶。對復雜的概念、性質、操作可概括成要點,使記憶的內容簡單化。如過濾的操作,概括成“一貼、二低、三靠”。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步驟歸納為“氫——燈——燈——氫”。③規(guī)律記憶;瘜W知識是有規(guī)律的,掌握了規(guī)律就能記憶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在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總結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學習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后,讓學生總結出酸的通性;通過實驗,總結出金屬跟酸、鹽反應的規(guī)律。這樣,記憶就很深刻,運用就更靈活。

6、 改錯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錯誤。出現(xiàn)錯誤時,一定要加以糾正,從中得到啟示和教益。指導學生將作業(yè)中的錯誤專門歸納在作業(yè)本上,然后加以改正,日積月累,匯編成冊。考試前,將過些內容認真復習,爭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此外,指導學生按預習→聽課→看書復習→完成作業(yè)的方法進行。每次上課前把要學的內容通讀一遍,在不懂的地方注上記號,上課時集中精力聽講解,提高學習效率。上課時,把重點、難點及老師對問題的分析方法作筆記。做作業(yè)之前,先復習,把所學知識理解之后再做作業(yè),切忌邊翻書邊做作業(yè),否則達不到鞏固目的。

最后,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第一章學完時,由教師進行總結。從第二章起,要求學生自己先進行小結,然后教師再進行歸納概括。又如學生學習了常用解題方法后,要自己進行總結,掌握一類題的解題方法、思路及適應范圍,以便更好地學習。

學習化學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不斷地總結和完善。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掌握了學習化學的主動權,體驗到學習成功帶來的樂趣。變被動的“要我學”為積極主動的“我要學”,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須利完成初中化學的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77668.html

相關閱讀:中考化學知識點的復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