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地理教學詩詞地理知識整合
【內(nèi)容摘要】根據(jù)課改的要求,新版教材的教學中,應(yīng)“加強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增進各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方法上的聯(lián)系”;“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诖,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為依托,大力加強詩詞與地理教學的整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課標中要求的各種能力。
地理學科,一個文理性質(zhì)兼?zhèn)渚C合性很強的學科。基于學科這一特點,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大膽嘗試與語文詩詞的巧妙結(jié)合,以達知識間的有機整合。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橫生的樂趣中,深入理解并挖掘教材意境,探究創(chuàng)新,以求達到滿意的課改實效。
一、詩詞巧用,貼切生動,教學生花
例如,《黃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過這樣的問題:“請大家識圖,試用一句詩詞來描述黃河‘地上河’的情景!眴栴}一提出,學生們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妙語如珠說黃河。在眾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本來這句詩,是形容黃河發(fā)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上。今天用于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既形象生動,又言簡意賅。把黃河下游高出地面7米甚至10米的感覺,表達的淋漓盡致,加上黃河“地上河”圖片的幫助,學生們想象力的發(fā)揮,便對黃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認識。再者,這句熟悉詩詞的運用,不僅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十足,而且學生對黃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河”的理解,成為易事。更值一提的是:語文詩詞與地理教學的結(jié)合形式,成為學生們津津樂道、久久不忘之事。
另外,在《天氣及其影響》部分的學習中,我曾經(jīng)布置過這樣的作業(yè):“請同學們課下收集、整理有關(guān)描寫天氣現(xiàn)象的詩詞,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加以展示!贝秸n上,學生們興致極高地拿出了收集到的詩詞資料,踴躍而自豪地展示,同樣收到了滿意的教學實效。例如,描寫雨的詩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描寫風的詩詞:“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二月春風似剪刀”、“吹面不寒楊柳風”……描寫雪的詩詞:“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天氣“陰晴”的詩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描寫“霜”的詩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描寫“晴”的詩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樣,使學生們在極高的學習興趣中,很快掌握了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天氣現(xiàn)象,又把語文學科與地理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達到了知識間的整合,又促進了二學科的共同提高;同時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巧妙地把學生的學習范圍,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將課堂延伸到網(wǎng)上、圖書館、閱覽室,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更培養(yǎng)了學生資料收集、分析整理的綜合能力和自主合作、主體參與的精神。
二、地理知識解詩意,活學妙用,興趣無窮
教學中,有時巧借一句趣語,授課會增加幾分詼諧;妙用一句詩詞,課堂更變得形象生動、趣味無窮。用地理知識巧解語文詩詞的意義,不僅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熱情極高,課堂會更加深化;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文學素養(yǎng)。
例如,《地球運動》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已掌握了基礎(chǔ)知識之后,我實施了這樣的活動:展示毛澤東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以及探究問題“請同學們分析詩詞中包含的地理意義?”經(jīng)過同學們小組內(nèi)激烈的討論,很快得到答案:“坐地日行”包含著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意義;“八萬里”包含了地球的最大周長──赤道約為4萬千米的地理意義;詩詞說明了地球自轉(zhuǎn)一周所行的路程!把蔡臁卑厍蛟谔炜罩械淖赞D(zhuǎn)和公轉(zhuǎn);“一千河”說明天空中的無數(shù)星河。
再如,同學們也利用地理課上學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的氣溫直減率知識,充分理解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以及“一山有四季”詩詞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變化,引起了氣候、植被景觀的垂直變化的地理意義。
通過以上的地理教學活動,同學們利用已學的地理知識,巧解出詩詞中包含的地理意義,使地理知識正向遷移。學生們既獲得了一份地理知識之外的意外收獲,又增強了學習地理知識的極大興趣。
三、詩詞引用,探究趣味更濃
例如,《長江的開發(fā)》“水能寶庫”部分的處理:學生們通過小組內(nèi)讀圖、分析討論、合作理解、找出長江“水能寶庫”主要位于上游河段。此時,我不失時機地追問:“為什么長江上游河段水能資源如此豐富呢?”學生們結(jié)合識圖,經(jīng)過小組內(nèi)小段時間的討論,得到答案:“長江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是因為處于一、二級階梯與二、三級階梯兩兩階梯的交界處,所以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進而,我繼續(xù)啟發(fā)到:“三峽處水能資源巨大,大詩人李白也曾有詩為證,想想是哪首詩呢?”話音剛落,學生們熱情洋溢的盡情齊聲朗誦:“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時我也被同學們高漲的地理熱情深深感染,便補充:“一聲猿叫未停,小船已過千萬重山。雖是夸張,但也道出三峽處水流的湍急,水能的巨大。所以毛澤東早在1956年,就有要在三峽處建立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規(guī)劃,有《水調(diào)歌頭?游泳》詩詞為證。哪位同學知道,詩詞中的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要在三峽處建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呢?”這時,一位男生舉手站起大聲朗誦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北竟(jié)內(nèi)容進行到這里,同學們那種對所學知識的陶醉與滿足,不言而喻;對三峽處巨大水能的自豪與合理開發(fā),也嘆服無比。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教學實效、思想教育雙豐收。
還如,中國地勢特點的分析中,學生們利用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上顏色的變化,層層深入的討論、探究,推出中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隨即我展示了以下詩詞:“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滾滾長江東逝水”、“大江東去浪淘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請同學們說出詩詞中包含的地理意義?學生們迅速搶答:“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流,注入太平洋,是因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緣故!蔽依^續(xù)追問:“我國這樣的地勢特點,會對氣候產(chǎn)生什么影響呢?”學生們開動腦筋,小組內(nèi)快速討論,提取信息,繼而派代表搶答:“我國的地勢,使同一緯度地區(qū),大致氣溫東高西低,降水東多西少!边@樣,通過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推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印證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也使同學們加深了我國地勢特征與我國河流流向、氣候特征之間關(guān)系的理解,同時使學生們充分體會了探究的樂趣和意義,也培養(yǎng)了他們分析、解決的問題能力,歸納、合作、探究、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更使學生們逐漸形成創(chuàng)造性探究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態(tài)度。
語文詩詞與地理知識巧妙結(jié)合的例子還很多,如:利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古詩詞,來理解碧草青青、羊肥牛壯的草原景觀;借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來想象塔里木盆地內(nèi)沙漠漫漫的景色,利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的詩詞,來體會我國東部深受夏季風的影響,從而造成我國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內(nèi)景象的不同等等;不一一列舉。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倍感有趣,教學效果頗佳,而且學生積累的詩詞寶庫自然得到了挖掘,語文技能也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地理知識與語文知識的有機整合。學生們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詩詞的陶冶下學習,既學到了地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地理、語文的雙重能力,更養(yǎng)成了學生們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學習習慣。
所以,我把教學點滴,總結(jié)出來,告之大家;請你一試,以體會其中之奧妙。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