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某重點中學高二11月月考 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高二月考歷史試題 .11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2分)1.孔子看到魯國季氏舉行家宴卻用了天子一級規(guī)格的樂舞,憤慨地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這說明孔子主張 A.仁者愛人 B.“忠恕”之道 C.為政以德 D.克己復禮2.朱熹說:“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边@說明他認為“天理”和“人欲” A.截然對立 B.相依并存 C.同等重要 D.前重后輕3.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儒家學說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從民間生存智慧到成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其中提出“大一統(tǒng)”思想的是(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①倡導言論自由 ②建立自下而上的監(jiān)督機構 ③制定限制君主的法律④倡導經世致用的風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5.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撰文上呈漢武帝,所用竹簡需兩人抬進宮。以后改變攜書不便現象首先得益于發(fā)明了 A.造紙技術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術 D.活字印刷6.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東西,如果他們相信荀子的理論,可能對小孩采取的態(tài)度是(  )A.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惡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會改正錯誤B.認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錯誤是一時糊涂C.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惡的,必須嚴厲地懲罰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認為孩子犯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環(huán)境不好,應擇善而居A.經濟上:封建經濟迅速發(fā)展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出現社會大變革C.階級關系上:“士”這一社會階層受到冷落 D.思想文化上:私學興起8. 對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天命觀,理解錯誤的是(  )A.體現了孔子的“忠恕”之道 B.更注重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C.體現了孔子思想的務實性 D.是當時落后生產力的產物9古代中國某位思想家說:“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毕铝醒哉撆c之有相通之處的是 ( ) A.“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B.“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 C.“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D.“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10、“《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則民知方……”“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下列觀點中與材料中所體現的主張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D.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權威來震懾臣民11、4月,省高效課堂示范課上,學生在展示“諸子百家論治國”的歷史短劇時,扮演孟子的臺詞最有可能的應是(  )A.“兼愛非攻,互助互愛” B.“民貴君輕,社稷次之”C.“為政以德,愛惜民力” 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12、漢興之初,劉邦崇尚黃老之學,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而70余年后劉徹強行罷黜“黃老刑名百家之盲”。這種文化政策變化的路徑實際上反映了( 。〢.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此削彼長的殘酷性 B.從立國安邦到皇權專制的現實變化與需要C.道學理論的缺陷和新儒學的博大精深 D.統(tǒng)治集團內部權力爭奪與利益分配的沖突13、西漢時代,災異頻發(fā),每當災害發(fā)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詔”。據黃仁宇先生統(tǒng)計,《漢書》中記載皇帝頒布“罪己詔”多達三十三次。這反映了(  )A.“大一統(tǒng)”主張 B.“三綱五!睂W說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D.“天人感應”學說14、北宋大儒張載是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體現了學者匡時濟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學以繼承儒學正統(tǒng)為己任C.理學家具有反對君主專制的要求 D.說明理學思想有利于穩(wěn)固統(tǒng)治秩序15、宋明時期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fā)展。下列觀點與理學家的思想明顯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D.“正君心,立紀綱,親賢臣,去小人”16、下列選項中,體現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講求功利、求真、務實的思想特點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的是(  )A.經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學 D.重農抑商17、某中學高中歷史班學生在課余探討“明末清初之際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觀點的根本原因”時,眾說紛紜。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〢.黃宗羲總結實踐經驗的結果 B. 明清時期重農抑商的必然結果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社會思想上的反映 D.統(tǒng)治者重視工商業(yè)的反映18、黃宗羲認為:“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于我也;漢建庶孽(指諸侯王國),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鎮(zhèn)之兵,以方鎮(zhèn)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對黃宗羲這一表述的理解正確的是(  )A.包含有樸素辯證認識 B.古代社會沒有法律制度C.主張為天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19、下列有關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表述,正確的是 A.西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隋唐時期已經有了活字印刷的書籍 C.唐朝時發(fā)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針第一篇平脈法第二十一篇辨霍亂吐利病脈證并治第二篇辨脈法第二十四篇辨瘧病脈證并治第十一篇傷風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八篇辨胸痹病脈證并治第十二篇寒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九篇辨婦人各病脈證并治A.《九章算術》 B.《農政全書》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21、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夢縣發(fā)掘了12座戰(zhàn)國至秦漢的古墓。在第11號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簡,其中一些竹簡上刻著內容具體的《田律》。秦代竹簡上的文字,應該是(  )A.小篆    B.草書 C.楷書 D.行書22、隨著佛教在我國的盛行,魏晉時期出現了一批以抄寫經籍為生的“經生”,而且形成了一種新的書體——“寫經體”。這說明( )A.魏晉時期我國文學藝術達到最高峰 B.魏晉時期的書法最高成就是“寫經體”C.書法藝術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生活需要 D.書法藝術的產生源于宗教藝術的發(fā)展23、2010年春晚歌曲《龍文》描繪了一種傳統(tǒng)藝術:“一彈戲牡丹,一揮萬重山;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一畫蝶成雙,一撇鵲橋上;一勾游江南,一點茉莉香!边@種藝術形式是(  )A.繪畫藝術 B.書法藝術 C.篆刻藝術 D.戲劇表演24、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稱絕世珍品的古畫,專家對它的評價是:“以形寫神,注重抓住描繪對象的精神氣質!边@幅畫應是(  )A.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B.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 C.馬遠的《山徑春行圖》 D.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25、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辦畫院,采用唐朝詩人詩句命題招考畫師。其中有一題“蝴蝶夢中家萬里”,奪魁者王道亨畫蘇武牧羊假寐,以見萬里意。從此畫的風格來判斷,它應屬于(  )A.宮廷畫 B.文人畫 C.民俗畫 D.山水畫26、《詩經》中的許多作品真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下列對《詩經》的理解正確的是(  )A.“風”是周朝時的民歌,展現了勞動人民的生產與生活B.體現了浪漫主義情懷,表達了時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C.以華麗的辭藻,表現當時恢弘的文化氣度和豪邁的時代精神D.以長短句的形式,反映了當時激烈的社會矛盾27、這是貴州黃平卷煙廠設計了集詩書畫于一體的古代詩人煙標,下列各項與該煙標所體現的史實不相符的是( )A.詩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歌充滿大膽的夸張和奇特的想象B.詩仙猛烈地抨擊社會的黑暗現實,其詩歌熱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贊詩仙“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D.郭沫若贊詩仙“世上瘡痍,詩中圣者;民間疾苦,筆底波瀾”28、有人稱: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文化形態(tài)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業(yè)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屬于“市民文化”形態(tài)的是( )①《清明上河圖》 、诔讨炖韺W  ③元曲 ④小說  ⑤漢賦A.①③⑤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④29、有人認為: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明清小說呈現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是(  )A.專制主義強化 B.商品經濟發(fā)展C.拜金主義盛行 D.輕商思想淡化30、中國文學藝術異彩紛呈,繁花似錦。下列對其表述不正確的 A.圖1是東晉顧愷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寫神”的特征 B.圖2是唐朝吳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來文明的特征 C.圖3作品的作者是關漢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圖4劇種在清朝同治年間產生,反映了“徽漢合流”的特征①南戲、陔s劇、劾デ、芫﹦.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8分)32、(14分)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fā)源地?鬃娱_創(chuàng)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繼承并發(fā)展孔子學說的?(2分)材料一 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失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tǒng)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顯學”,以及雖然于變革動蕩的形勢下顯得迂闊難行,而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后又被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獜堘纺甑壬綎|省德州市某重點中學高二11月月考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834468.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興國縣將軍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暫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