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屆的考生已奮進在備考的路上,但是從時間上看,也是剛剛正是開學,很多家長建議給新高三的學生講點可操作的方法,以便于學生更好的投入備考。我覺得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講,思考力和執(zhí)行力變得更加重要,甚至可以直接決定一個考生的未來。
1.態(tài)度。很多人做事不認真,沒有“把事情做好”的理念,或者僅僅是完成任務式樣的,做表面的文章。很多學生也是這樣的,學習僅僅是做一個樣子而已,同時很多學生本身就不想學,被逼著學,還有的學生想學,但是管不住自己,這些從根源上講是態(tài)度的問題,如果一人做一件事情,態(tài)度有問題,那么執(zhí)行力肯定不強。
2.方式。做一件事情,,方式有多種,你選擇哪種方式,哪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也決定了辦事的效率和質量。例如說搬一堆石塊,有人用機器,有人卻用獨輪車方式不同,結果可能就不同。學習也是這樣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可能不同。
3.科學程度。很多考生沒有從自己的實際需要上出發(f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作出調整和安排,導致學的東西不是自己必須的,沒有做適合自己的規(guī)劃,沒有做適合自己的事情,例如說很多考生盲目完成作業(yè),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時間戰(zhàn)術,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這樣的話,肯定計劃是不科學的,自己的規(guī)劃是否科學,第一評價指標就是:是否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是否能執(zhí)行下去?
4.動力。很多人做事態(tài)度也算端正,方式也選先進,效率也不錯,但是就是缺少內在的動力,F(xiàn)實中,很多學生本來能考不錯的學校,也很聰明,但是他們容易滿足,家長也覺得只要有書讀就行了,于是學習動力不是特別強,執(zhí)行力打了折扣,同時也不能到一定的高度上。
5.綜合分析的能力。每個人遇到問題不是唯一的,也不盡相同的,既然理性、全面、科學的看待問題,那么問題擺在面前,你是怎樣分析的?綜合分析的問題能力怎樣?這個與高考能力要求相吻合的,學生遇到問題,很多人不分析總是就急著求別人怎么辦,或者說直接把問題拋給別人,甚至有的連問題在哪里都不知道,那么這樣的人怎么能有強大的思考力呢?
6.實踐作為評價指標。你的執(zhí)行力怎樣,需要實踐來證明,例如說考試是就是一次實踐,你的執(zhí)行力強弱,從成績上能看出來。你做的事情就是一次很好的實踐,平時的練習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在實踐中實現(xiàn)超越。
通常有這樣一種人,對別人所做的事、所說的話、所寫的文章常常能隱隱約約感覺到它的不足,但是具體怎么不足應該怎么改進卻說不清楚,即使能說出一些道理,一旦自己來做卻反而不如別人做得好,這就是俗話所說的“眼高手低”現(xiàn)象。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眼高手低”現(xiàn)象呢?從心理學和文化診斷學的角度來講,“眼高手低”現(xiàn)象說明了一個人思考力水平、執(zhí)行力水平與他的某些悟性能力和潛意識極不相稱,或者是他的思考力體系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眼高”說明一個人具備了某些零散的能力,正因為這些零散的能力高出了一般,所以能出現(xiàn)“眼高”現(xiàn)象;“手低”說明由于這種零散的能力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缺乏完整性和一致性,因而制約了能力的整體發(fā)揮,出現(xiàn)了 “手低”現(xiàn)象。如果一個人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思考力體系和完善的思維方式,那么他的能力就不能從整體上發(fā)揮出來,一定意義上就會出現(xiàn)“眼高”和“手低”之間的矛盾。
其實,很多人在某些場合或某些時候都會有一些思想火花的碰發(fā),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火花能形成燎原之勢,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事業(yè)和不朽的作品,有些人的思想火花只是星星點點曇花一現(xiàn)呢?這與一個人所形成的思考力體系的完善性和完整性程度有關。文化診斷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很多不可名狀的感覺和悟性往往來自潛意識,人的思維和認知能力來自意識和理性,在相同的文明程度和種族背景下,每個人的潛意識與意識相加之和,在精神能量的意義上基本上是相等的,這是文化診斷學的“個體無差異”學說。既然個體無差異,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很聰明睿智,很有創(chuàng)造力,有些人卻很愚笨呢?這取決于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對比關系以及思維的結構特征。那些有智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由于形成了比較完整和完善的思考力體系,導致一部分潛意識能量向意識和理性的轉化,因此表現(xiàn)為思維敏捷、眼光深遠,具有很高的思考力水平;缺乏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由于沒有形成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完善性,因此表現(xiàn)出目光短淺、思維遲鈍,思想偏執(zhí)。聰明睿智的人他的意識部分得到了有效的開發(fā);愚笨偏執(zhí)的人他的意識部分沒有得到有效開發(fā),但是也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某些愚笨的人他的一些非理性和生理感覺能力甚至比聰明人強。個體無差異學說證明人與人之間在智慧上只有質的差別,沒有量的差別,質的差別在于思維結構的不同組合,量的無差別說明精神世界同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