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復習常見實驗專項練習必做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面是高考物理復習常見實驗專項練習必做試題,請考生練習。

1.[2016山東卷,21(1)]某同學利用圖5-11-1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后,物塊再運動一段距離停在桌面上(尚未到達滑輪處).從紙帶上便于測量的點開始,每5個點取1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打點計時器電源的頻率為50 Hz.

通過分析紙帶數(shù)據(jù),可判斷物塊在兩相鄰計數(shù)點________和________之間某時刻開始減速.

計數(shù)點5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計數(shù)點6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物塊減速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a=________m/s2,若用來計算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g為重力加速度),則計算結果比動摩擦因數(shù)的真實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從計數(shù)點1到6相鄰的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x2.00 cm,在6、7計數(shù)點間的位移比5、6之間增加了(12.28-11.01)cm=1.27 cm2.00 cm,因此,開始減速的時刻在計數(shù)點6和7之間.

計數(shù)點5對應的速度大小為

v5== m/s=1.00 m/s

計數(shù)點4對應的速度大小為

v4==m/s=0.80 m/s.

根據(jù)v5=,得計數(shù)點6對應的速度大小為v6=2v5-v4=(21.00-0.80)m/s=1.20 m/s.

物塊在計數(shù)點7到11之間做減速運動,根據(jù)x=aT2得x9-x7=2a1T2,x10-x8=2a2T2

故a==-2.00 m/s2,

物塊做減速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即=,因此用=計算出的動摩擦因數(shù)比的真實值偏大.

答案 6 7(或7 6) 1.00 1.20 2.00 偏大

2.[2016山東卷,21(1)]圖5-11-2甲為一游標卡尺的結構示意圖,當測量一鋼筆帽的內(nèi)徑時,應該用游標卡尺的________(填AB或C)進行測量;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該鋼筆帽的內(nèi)徑為________mm.

解析 游標卡尺測量鋼筆帽的內(nèi)徑時,使用內(nèi)測腳,故填A,該游標卡尺的最小分度為0.05 mm,游標尺的第6個刻度線與主尺上的某刻線對齊,所以讀數(shù)為11 mm+0.05 mm6=11.30 mm.

答案 A 11.30(11.25或11.35)

3.(2016山東卷,21)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秤和刻度尺,測量滑塊在木板上運動的最大速度.

實驗步驟:

用彈簧秤測量橡皮泥和滑塊的總重力,記作G;

將裝有橡皮泥的滑塊放在水平木板上,通過水平細繩和固定彈簧秤相連,如圖5-11-3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動木板,待彈簧秤示數(shù)穩(wěn)定后,將讀數(shù)記作F;

改變滑塊上橡皮泥的質(zhì)量,重復步驟;

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如圖乙所示,將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塊置于木板上左端C處,細繩跨過定滑輪分別與滑塊和重物P連接,保持滑塊靜止,測量重物P離地面的高度h;

滑塊由靜止釋放后開始運動并最終停在木板上的D點(未與滑輪碰撞),測量C、D間的距離s.

完成下列作圖和填空: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如下坐標紙上作出F-G圖線.

(2)由圖線求得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滑塊最大速度的大小v=________(用h、s、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解析 (1)如圖

(2)由F=G可知,===0.40.

(3)滑塊運動h達到最大速度v,之后繼續(xù)滑行直到停到D點,由動能定理可得:-mg(s-h)=-mv2

解得:v=.

答案 (1)如解析圖所示

(2)0.40(0.38、0.39、0.41、0.42均正確)

(3)

4.(2016新課標全國卷,22)某同學利用圖5-11-4(a)所示實驗裝置及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獲得了小車加速度a與鉤碼的質(zhì)量m的對應關系圖,如圖(b)所示.實驗中小車(含發(fā)射器)的質(zhì)量為200 g,實驗時選擇了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繩和輕定滑輪,小車的加速度由位移傳感器及與之相連的計算機得到.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該同學的結果,小車的加速度與鉤碼的質(zhì)量成 ________(填線性或非線性)關系.

(2)由圖(b)可知,a-m圖線不經(jīng)過原點,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本實驗裝置來驗證在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作用力成正比的結論,并直接以鉤碼所受重力mg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則實驗中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鉤碼的質(zhì)量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把圖(b)中的點用平滑線連接后,可以看出,a-m圖線是曲線即非線性.

(2)由圖象可知,小車受到鉤碼的拉力作用,但加速度仍為零,可能的原因是小車還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3)改進措施:第一圖線不過原點,要平衡摩擦力,所以調(diào)整軌道的傾斜度.第二,要使小車受到合外力等于鉤碼的重力,要求鉤碼質(zhì)量不能太大,即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答案 (1)非線性 (2)存在摩擦力

(3)調(diào)整軌道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5.(2016新課標全國卷,23)

某實驗小組探究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長度(圈數(shù))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5-11-5(a)所示:一均勻長彈簧豎直懸掛,7個指針P0、P1、P2、P3、P4、P5、P6分別固定在彈簧上距懸點0、10、20、30、40、50、60圈處;通過旁邊豎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讀出指針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設彈簧下端未掛重物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0; 掛有質(zhì)量為0.100 kg的砝碼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測量結果及部分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n為彈簧的圈數(shù),取重力加速度為9.80 m/s2).

已知實驗所用彈簧總?cè)?shù)為60,整個彈簧的自由長度為11.88 cm.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56.0 43.6 33.8 28.8 (m/N) 0.006 1 ②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 (1)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

(2)以n為橫坐標,為縱坐標,在圖5-11-5(b)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n圖象.

(3)圖(b)中畫出的直線可近似認為通過原點.若從實驗中所用的彈簧截取圈數(shù)為n的一段彈簧,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圈數(shù)n的關系的表達式為k=________N/m;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自由長度l0(單位為m)的關系的表達式為k=________N/m.

解析 (1)由胡克定律F=kx可得:k=== N/m=81.7 N/m.

= m/N=0.012 2 m/N

(2)通過描點作圖可得到一條直線(見答案圖)

(3)由圖線可知直線的斜率為,故函數(shù)關系滿足=n,即k= N/m.由于60匝彈簧的自由長度為11.88 cm;則n匝彈簧的自由長度滿足=,代入k=,可得:k= N/m.

答案 (1)81.7 0.012 2 (2)如圖所示

(3)(在~之間均可) (在~之間均可)

查看近幾年的高考實驗題不難得出命題規(guī)律:

(1)長度的測量及相關儀器的使用是實驗命題最頻繁的知識點.

(2)關于紙帶問題中的黃金命題熱點有:紙帶上某點瞬時速度的計算;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的計算;加速度的計算;創(chuàng)新拓展型實驗.

(3)題型特點

常規(guī)實驗題:該小題命題立足教材,側(cè)重考查完成實驗的能力.涉及基本儀器的使用(含讀數(shù))、實驗原理和測量方法的理解、實驗條件的控制、實驗步驟的編排、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實驗誤差的分析.

能力遷移題:該命題立足遷移,側(cè)重考查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突出實驗原理的遷移、測量方法的遷移、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的遷移(圖象法和平均值法)等.

創(chuàng)新實驗題:新可以更加有效地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區(qū)分度也很明顯.其實這類題依然是以實驗基礎為依據(jù),只不過在新的背景、新的命題方式下進行考查.

高考物理復習常見實驗專項練習必做試題及答案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這些,物理網(wǎng)希望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467981.html

相關閱讀:高考最后一周歷史復習看錯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