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卷理綜要想考出好成績,不僅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適當?shù)呐,最好再掌握理綜命題趨勢和命題思路,宏觀把握理綜試題命題特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理綜到底怎么考,考些什么以及理綜復習策略。
高考全國卷理綜命題思路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命題總的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有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為什么提“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以能力立意命題方式”有哪些特點??
傳統(tǒng)的“以知識立意命題方式”著眼于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更多地考慮知識點覆蓋面的要求。而“以能力立意命題方式”是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在命題時結合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及新成果,通過情境、設問及其他的命題技術,編制考查項目,旨在測試學生的學習潛能。這種命題方式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考查學生對知識之間關系的把握及學生將原理運用于新情境之中的能力,是知識基礎上的一種拔高(即能力)。也就是說,就知識和能力的關系而言,綜合能力測試涉及的知識呈現(xiàn)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強調學習能力,即選擇、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對“進一步加大對考生素質考查”的思考
目前這種以筆試為主的考試手段,除了能夠考查學生的文化素質外,還可以通過國際、國內現(xiàn)實社會中的熱點問題或世界歷史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讓考生根據(jù)已有的文化科學知識,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來分析判斷是非,這樣做實際是間接測試其思想素質,從而將二者內化為人的品格。
例如1998年9月20日,有記者報道:連月來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地發(fā)生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引發(fā)東北老人馬永順太多的感觸。從前由于超額完成伐木任務,他被評為全國勞模。1982年,退休后,馬永順有感于森林資源過度采伐造成的惡果,決心向大山“還賬”,帶領全家老少植樹46500余棵。上述報道給你最大的一點啟示是什么?
通過本題的考查,使考生明確任何生產(chǎn)活動不能只顧經(jīng)濟效益和眼前利益,而應在遵循生態(tài)平衡自身規(guī)律的前提下進行,以實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否則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題對考生“體現(xiàn)經(jīng)濟繁榮、社會公正、生態(tài)安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取向”進行了有效的測試。
3.對命題范圍遵循相關各科《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的理解
主要是指編制試題所用的素材不一定來源于依據(jù)大綱編寫的教材。雖然考查的知識點不超出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在應用上要求考生不拘泥于大綱,利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和分析問題。
4.對“增加能力型、應用型試題比重”的理解
一是指命題取材更加聯(lián)系我國和世界經(jīng)濟、科技、社會的發(fā)展。當今人類面臨生存與發(fā)展的諸多問題,如能源消耗、資源開發(fā)與配置等。這些現(xiàn)實問題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涉及到多個學科,僅靠某一學科已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發(fā)揮各學科的綜合優(yōu)勢,才能尋求合理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3+X”綜合能力測試題也正基于這一事實,表現(xiàn)出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所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與現(xiàn)實為素材,設置試題。加強這方面考核的意義在于增強學生科學素養(yǎng),有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是教育部明確反對新的“題海戰(zhàn)術”,搞所謂的“綜合能力測試應考輔導”。但鼓勵并贊成開設綜合性的專題講座,進行研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類講座能引導考生主動關注世界、關心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培養(yǎng)學生形成人與自然、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xiàn)代意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考全國卷理綜考試目標
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既要滿足高校對理科新生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又要與高中階段的教學目標相適應。
1.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
理解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學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了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2.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能解釋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能通過分析和推理得出實驗結論能根據(jù)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
3.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
能理解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征能讀懂一般性科普類文章,并能根據(jù)有關資料得出相關的結論
4.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用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解釋和說明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了解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中的應用能夠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高考全國卷理綜考試內容和要求
在確定考試內容方面,理科綜合依據(jù)原國家教委1990年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學科的《全日制中學教學大綱》(修訂本)進行,其中理、化、生內容比例與中學階段課程計劃規(guī)定的三個學科的總課時數(shù)比例大致為4∶4∶2。 題量和題型比例:選擇題與非選擇題比例為1∶1。
試題難易比例大致為:容易題∶中等難度題∶難題=3∶5∶2。
試卷結構與組卷原則題量和題型比例:試卷原始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入選的試題主要按題型、內容和難度進行安排,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題型中的不同題目應盡量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現(xiàn)在的題型主要有選擇題、計算題、問答題、論述題等,從教育測量學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所謂客觀題就是答案惟一的,比如選擇題、填充題,而問答題、論述題等的答案是不唯一的,要求考生有創(chuàng)見地答題。在高考復習中,教師要加強對開放性試題的講解和訓練。
高考全國卷理綜復習策略
轉變教學觀念,實施素質教育建議教師將純知識的課堂傳授轉到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使學生從“學會知識”升華為“會學知識”。
在教學中將培養(yǎng)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作為首要任務。2000年蘇、吉、浙理科綜合卷中考查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的試題占總分的87.1%。
實驗教學不可放松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實驗是中學理科教學的基礎,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對理、化、生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實驗設計能力和對實驗方案的評價能力。
在打好各學科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科間的滲透、綜合這包括理、化、生三門學科在方法體系上的結合點(包括認識規(guī)律、實驗方法、研究方法、思維方法和教學規(guī)律上的結合)、在知識體系上的結合點(如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的運動性、人與自然等方面的契合),以及社會熱點事件和學科的結合點(如同位素、能量、環(huán)保、克隆技術、二惡英事件、納米技術等)。
訓練科學的思維方法,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不斷指導學生從書內到書外,從課內到課外,走進圖書館和實驗室,走向社會的方方面面,進行科學實踐。
總之,高三理科綜合迎考復習中,要以“考綱、考點、考題”為導向,圍繞“基點、重點、熱點”抓主干,貫通“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綜合,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命題依據(jù)的是相關學科的教學大綱,因此,考生復習時也應依據(jù)按教學大綱編寫的教材進行。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目標之一是考查學生對自然科學基本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的理解能力,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求學生能夠知道自然科學相關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建議考生在復習中要重視這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注意學科內知識的融會貫通。
加強“建!庇柧,提高理科綜合解題能力。必須學會從大量的題目信息(包括顯性的、隱性的)中,捕捉相關的學科信息,排除無效信息的干擾,再歸納成學科中的問題(即“建!),最后利用中學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對知識點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遷移、轉換、綜合以及抽象問題具體化、具體問題抽象化等方法靈活加以解決。
理科綜合考試分析及改革趨勢
實踐證明,“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促進了理科三學科的教學,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適應“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需根據(jù)“理綜”的特點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作出更大的努力。
1.遵循教學大綱而不拘泥于教學大綱
遵循教學大綱而不拘泥于教學大綱是各學科都適用的命題基本原則,但對“理綜”來說,“遵循”而又“不拘泥”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 教學大綱和教材是教學的依據(jù),也是各學科命題的依據(jù)。從這兩年的理綜卷來看,各學科的一些重要雙基、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是理綜卷考查的重要內容,特別是Ⅰ卷選擇題,主要考的是大綱所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只是由于題量較少,不可能將主要知識點都覆蓋到,只能選考其中的一部分。
“理綜”以現(xiàn)實問題立意命題,特別是Ⅱ卷填空、簡答題,許多試題都提供了現(xiàn)實問題的背景材料,由于背景的限制,有些重點、核心知識無法編入試題,而有的非重點知識與背景有一定關聯(lián),則被編入了試題中。因此,“理綜”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核心、主干和重點內容,更無熱點、考點之說。
“理綜”比分學科考試更注重對能力的考查。理綜卷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試題往往提供較多文字的背景材料(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大綱和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識,但可根據(jù)試題提供的信息遷移、推理、演繹或直接應用來解題。因此理綜卷中有部分試題不再拘泥于大綱的知識范圍。人們對“不拘泥于大綱”的認識也逐步提高,試題提供的信息,可能含有并非直接有用的信息,甚至可能含有一些干擾信息,這樣就更有利于對學生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考查。
2.提高對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要求
各學科均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自己的學科能力;瘜W科常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這些能力在大綱和《考試說明》中都有具體的說明。
“理綜”有部分試題不拘泥于大綱,側重于能力的考查,這種考查首先是學科能力的考查,因此,必須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理科綜合能力是以物理、化學、生物三學科能力為基礎的。理科綜合能力常
指: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
從目前學生學習的狀況來看,不少學生不善于重組學科知識,教師對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學活動缺乏必要的方法和力度,難以提高到相應層次上,而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可能更缺乏相應的教學方法。
因此,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強化將基礎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學活動;二是將學科能力提高到綜合能力層次上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強調與生活、生產(chǎn)、科技和社會的聯(lián)系
聯(lián)系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發(fā)展的必然。學生在中學學習的知識如果不與生活、生產(chǎn)實際相聯(lián)系,必然會感到枯燥乏味,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近幾年理科教學中習題越來越難,與實際越來越遠的“深挖洞”現(xiàn)象已引起了廣大師生的反感,“理綜”應重視四個聯(lián)系:
(1)強調知識的應用性,“理綜”的不少試題是以現(xiàn)實問題立意命題的。以現(xiàn)實問題為背景的應用型習題和試題涉及的不應是十分專業(yè)的深層次的技術問題,強調的應是具有普遍性的綜合運用雙基知識的能力。例如2001年以啤酒釀制為背景,試題提供的并不是啤酒廠的具體工藝過程,而是簡化處理后的基本原理,然后再與化學、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通過解題,知道了啤酒生產(chǎn)原理,也明白了所學的生、化知識的重要性,還學會了對課本知識的靈活應用。如果我們以水體污染為背景,也可以編制相應的例題、習題,將化學學科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中和滴定實驗操作,關于溶液的化學計算以及生物科的富營養(yǎng)化的水體,對生態(tài)平衡的影響等實際問題和學生所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既鞏固了雙基,又聯(lián)系了實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都是大有好處的。
(2)聯(lián)系實際,以現(xiàn)實問題立意命題,一定要注意協(xié)調各學科的關系。在選擇背景時,盡可能照顧到相關學科的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定了某一現(xiàn)實問題的背景后,對各學科知識的考查點,并不一定都能保證是該學科的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有時對某一學科來講考查的可能是該學科的非重點知識。因此實行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確定以現(xiàn)實問題為背景,尋求各學科知識的生長點時,更強調學生要全面地掌握中學教學的雙基,不能留有明顯的知識缺陷和漏洞。
(3)作為理科綜合能力的測試,理、化、生三學科的學科知識交叉點可以是命題點,但不能把學科交叉點作為惟一的命題重點,因為這樣做框死了教學和命題的范圍,也失去了聯(lián)系實際的真正意義。在現(xiàn)實社會中,有大量的實際問題存在著,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可作為教學練習和命題點,我們需要打開視野、拓展命題范圍、廣泛聯(lián)系實際。
(4)以現(xiàn)實問題立意命題,強調情景和知識的應用,情景和知識的應用主要是指:對現(xiàn)象的解釋;對現(xiàn)實情景的分析;對發(fā)展趨勢的展望;對現(xiàn)象的成因、過程特點和結論的分析;對規(guī)律的探討;對信息的處理。
4.更加注重對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考查
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注意到實際水平和層次性。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各科的興趣愛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第一步,如果他們對某些學科沒有興趣,無求知欲望,哪來的創(chuàng)新意識?第二步是指用已學知識來解答或解決簡單的未知問題,如用常規(guī)實驗儀器做簡單的實驗設計題,探索常規(guī)儀器的非常規(guī)使用,解答一般的信息遷移題等;第三步是學會解決一些帶有一定綜合性的現(xiàn)實問題,也包括用新學知識解決未知問題。如果說,通過我們的教學,學生能逐步達到第三步要求,應該說他們已有了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5.注重對科學思想、方法、精神的考查
21世紀各學科教學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yǎng)。這里講的科學素養(yǎng),主要是指:對科學技術術語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對科學的社會影響的基本了解。科學精神主要是指:好奇心、求知欲;對事物的探索精神;不盲從的懷疑精神;求證精神;能接納所有不同意見和觀點的公開性。在理綜卷中多處都滲透著對科學思想、方法的考查。
(1)學科思想、方法、精神和態(tài)度有各學科自己的特殊性。例如,我們可以從化學學科的研究中歸納出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多種平衡狀態(tài),從而得出化學平衡是化學學科思想。同樣也可歸納出“守恒”思想,量變引起質變思想等等。
(2)學科思想有其特殊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將各學科均適用的學科思想提升到科學思想水平上加以認識。例如,物理學
上有多種平衡,生物上也有多種平衡,因此平衡思想可以認為是理科共有的科學思想,這樣就為用一門學科思想、方法去認識、解決其他學科問題打下了基礎。
(3)要善于將科學思想、方法提升為哲學思想。例如,上述的平衡思想實際上是各人文學科中普遍存在的觀察、認識和解決社會、自然界問題的基本思想。當學生對一些學科問題提高到哲學思想來考慮時,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也必將隨之發(fā)生變化,為確立他們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提供了保證,從而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4)在上述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的綜合不僅僅是各學科知識的綜合及應用、學科能力的綜合及應用、實驗技能的綜合及應用,同時也是學科思想的綜合及應用。
6.特別重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
實驗是理科發(fā)展的最重要動力之一,實驗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理綜卷對實驗的考查比例明顯提高。從恢復高考到現(xiàn)在的20余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實驗考查的要求在提高。這里所講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難度的提高,而是實驗涉及面的擴大,是對思維廣闊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對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對實驗技能在實際應用中的要求的提高。從最初的課本實驗強調實驗的安全性開始,轉變?yōu)閷Τ商讓嶒炑b置的操作,再進一步發(fā)展到對可能的幾套實驗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評價),后又發(fā)展到用常規(guī)實驗儀器進行創(chuàng)新使用,到最近兩三年已拓展到對學生課外活動的研究和指導、評價,這與當前提倡的研究性課程、研究性課題的進行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是對目前有的學校沿用黑板上做實驗老方法的明確否定。
7.更加關注雙基、主干、核心知識的考查
一般的試卷都有其相應的試卷結構,諸如內容比例、題型比例、難易比例、試卷的長度等等。在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還會涉及到更多的因素。各學科的比例;學科內綜合題和學科間綜合題的比例;在保證理綜全卷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之間比例的同時,如何分配各學科內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比例;如何協(xié)調各學科難度,以保證控制好全卷的難度;各學科相近難度試題的分值協(xié)調;各學科試題背景文字量的協(xié)調;在一個共同背景下,理、化、生三學科確定相應命題點時的均衡性,同時還要注意內容的融合性。
在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卷中還需注意各種現(xiàn)實問題情景設置的合理性及學生的可接受性。教師在編制有關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例題、習題時還需對物理、化學、生物三學科的雙基、主干、核心內容和重點知識給予更多的關注。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