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高考生物一模試卷
一、選擇題:1.有關細胞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壁都可以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B.選擇透過性的基礎是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異性C.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由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組成D.麻風桿菌是胞內寄生的細菌,在侵入宿主細胞時只有DNA進入細胞2.研究發(fā)現,正常干細胞中兩種關鍵蛋白質“失控”發(fā)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細胞會變成腫瘤干細胞.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干細胞的分化方向與細胞中基因的執(zhí)行情況有關B.干細胞具有控制該種生物生長發(fā)育的全套遺傳物質C.干細胞分化后的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D.干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細胞膜上的甲胎蛋白會減少3.下列與生物遺傳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A.若生物體內核酸中嘌呤與嘧啶堿基的數目不相等,則說明該生物體內只含有RNAB.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的提出與證實運用了“假說??演繹法”C.中心法則既體現了遺傳信息的傳遞功能,也體現了遺傳信息的表達功能D.在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可根據離心后試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差異推測出侵入細菌的物質4.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影響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只有自然選擇和基因突變B.若兩個動物可以進行交配并產生后代,則說明它們之間一定不存在生殖隔離C.在進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會避免出現少數生物占優(yōu)勢的局面,不利于物種的多樣性形成D.新物種的形成意味著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環(huán)境條件,為生物進一步發(fā)展開辟新的前景5.下列屬于控制自變量的操作且正確的是( 。A.在探究過氧化氫酶最適pH的實驗中,需要在同一溫度下進行B.在探究光照強弱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可用多盞功率相同的燈泡控制變量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中,兩只燒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D.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條作對照6.圖中橫坐標Y和縱坐標X表示兩種不同必需營養(yǎng)物質的濃度,圖中兩條折線分別為生物A、B對營養(yǎng)物質X、Y的最低濃度要求線,m為交點,①~⑥表示六個不同營養(yǎng)供應區(qū)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兩種生物在區(qū)域④都將無法生存,在區(qū)域①能長期共存B.若兩種生物生活在區(qū)域③,則導致A生物在競爭中處于弱勢C.若引進一新物種C,在區(qū)域①~⑥都能長期生存,則A、B可能被淘汰D.m點是平衡點,A、B兩生物分別受營養(yǎng)物質Y和X的限制都不會大量增長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9分)7.高粱、玉米等植物和普通的綠色植物不同,其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高粱、玉米等植物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中固定CO2的最初受體是 .(2)葉肉細胞中NADPH來源于光合作用的 。“光反應”或“暗反應”),維管束鞘細胞中NADPH可用于暗反應中 。(3)圖中ATP的合成場所是 (“葉肉細胞”或“維管束鞘細胞”)的 。ㄌ钜患毎Y構),ATP水解為AMP的過程中斷裂了 個高能磷酸鍵.(4)在炎熱夏季的中午,某些植物會出現光合作用速率顯著下降的現象,稱為“午休”現象,其原因是 。吡弧⒂衩椎戎参镆话悴粫霈F“午休”現象,原因是在較低CO2濃度下,固定CO2的能力 (“強”或“弱”).(5)光補償點是指植物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與呼吸作用產生CO2的量相等時的光照強度.人參等陰生植物與高粱、玉米等植物相比,光補償點要 (“低”、“相等”或“高”).8.圖中,圖1表示胰腺分泌活動的調節(jié)過程,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1~5代表特定的結構或物質,圖3是胰島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當食物進入胃后,擴張胃體,通過反射作用于胰腺,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該反射的效應器是 。斏窠洓_動傳導到圖2中的突觸小體時,引發(fā) 與 融合,釋放神經遞質.(2)除上述(1)的調節(jié)方式外,胰液的分泌還受到小腸黏膜分泌的 的調節(jié).(3)圖3中胰島A細胞和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調節(jié)血糖濃度,其中胰島B 細胞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促進組織細胞加速對葡萄糖的 ,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4)糖尿病有多種類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體內胰島素的濃度偏低,Ⅱ型糖尿病人體內胰島素的濃度正常或偏高,推測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細胞膜表面 減少或異常.(5)有人患上了胰腺癌,這與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下降有關.胰腺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細胞內的 。ɑ蛎Q)發(fā)生了突變.9.某科研小組對薇甘菊入侵紅樹林的有關狀況進行研究,選取未受入侵的紅樹林群落、輕度入侵的“紅樹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為主的群落和無植被覆蓋的光灘(分別編號為A、B、C、D)進行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該小組還研究了紅樹林植被的碳轉移途徑,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作答.
群落
碳儲量(噸/公頃) A B C D植被 56.2 50.9 43.5 0凋落物 2.0 3.5 5.4 0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總計 220.1 197.6 166.6 86.1(1)薇甘菊與紅樹之間存在的種間關系是 ,薇甘菊入侵使土壤有機碳含量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中 的數量,促進其分解作用.(2)由上表可知,凋落物碳儲量隨薇甘菊入侵強度增加而 。恢脖、土壤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隨薇甘菊入侵強度增加而 .(3)據碳轉移模式圖分析,途徑①是通過 實現,途徑④中碳是以 形式傳遞,一年內植被碳儲量的凈增加量是 噸/公頃.(4)紅樹通過莖葉揮發(fā),凋落物的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徑向環(huán)境中釋放化學物質,促進或抑制周圍其他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這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 的作用.(5)紅樹林具有蓄洪防旱,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凈化污水的功能,同時也是人們觀賞、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哪些方面的價值? 。10.“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fā)現了遺傳的兩大基本規(guī)律,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1)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請用簡要的文字說明自然種植下的豌豆大多是純合子的原因. 。(2)通常情況下,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F1全為高莖,F1自交,F2中高莖和矮莖比接近3:1.現有兩株矮莖豌豆品種雜交,F1卻全為高莖.讓F1隨機交配產生了192株后代,其中107株為高莖,85株為矮莖.問:①F2表現型的分離比接近 。②若按孟德爾遺傳定律分析,控制該對性狀至少涉及 對等位基因,兩株親本矮莖豌豆可能的基因型是 .(基因用A和a、B和b、C和c …表示) 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1.根據下面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1)裝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 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辉撗b置還可用于胡蘿卜素提取中的 過程,在進行該過程前,要過濾,其目的是 。(2)裝置乙常用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在果酒制作時起作用的微生物是 ,它與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相比,不同的結構特點是 。绻撗b置用于制作酸奶,對該裝置如何處理? 。(3)裝置丙表示的方法為 ,在加熱的瓶口安裝了回流冷凝裝置,其作用是 。肴〉煤玫男Ч,必須保證原料顆粒小,溫度高,時間長,目的是讓提取的物質 。 四、【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2.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產生成熟的淋巴細胞.如圖為科研人員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對Rag2基因缺失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的技術流程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步驟①中,在核移植之前應該采集卵母細胞,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用 處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從 中沖取.(2)步驟②中,重組細胞培養(yǎng)到囊胚期,可從其 中分離出ES細胞,該細胞在形態(tài)上表現為體積小、 、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 。(3)步驟③中,將含有Rag2基因的表達載體導入ES細胞,常采用 法.為檢測Rag2基因是否表達出相應的蛋白質,通常采用 的方法.(4)轉基因和細胞核移植(克。┑壬锛夹g存在安全性和倫理問題,如科學家賦予轉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狀,它們有可能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生物的生存,這屬于轉基因生物的 (“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或“環(huán)境安全”)問題;我國政府對待克隆人的態(tài)度是 ,不反對治療性克隆.
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高考生物一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1.有關細胞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壁都可以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B.選擇透過性的基礎是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異性C.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由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組成D.麻風桿菌是胞內寄生的細菌,在侵入宿主細胞時只有DNA進入細胞【考點】細胞膜的成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分析】1、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細胞壁和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不同,除去細胞壁的方法不同.2、細胞膜上載體蛋白運輸物質具有特異性,細胞膜是選擇通過性膜,與細胞膜上載體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有關,脂溶性物質優(yōu)先透過細胞膜,因此選擇透過性也與磷脂分子有關.3、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病毒侵入宿主細胞時,核酸進入宿主細胞,蛋白質外殼留在外膜.【解答】解:A、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是肽聚糖,不能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A錯誤;B、蛋白質分子具有特異性,磷脂分子不具有特異性,B錯誤;C、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磷脂分子具有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組成,C正確;D、麻風桿菌進入宿主細胞是整個細胞,病毒侵入宿主細胞時,只有核酸進入宿主細胞,D錯誤.故選:C. 2.研究發(fā)現,正常干細胞中兩種關鍵蛋白質“失控”發(fā)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細胞會變成腫瘤干細胞.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干細胞的分化方向與細胞中基因的執(zhí)行情況有關B.干細胞具有控制該種生物生長發(fā)育的全套遺傳物質C.干細胞分化后的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D.干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細胞膜上的甲胎蛋白會減少【考點】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分析】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細胞衰老是由基因決定的,屬于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3、癌細胞的特征:無限增殖;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改變;細胞表面發(fā)生變化,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解答】解:A、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因此干細胞的分化方向與細胞中基因的執(zhí)行情況有關,A正確;B、干細胞是由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的,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全套遺傳物質,B正確;C、細胞衰老是基因決定的,屬于正常的生命歷程,C正確;D、干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但甲胎蛋白增加,D錯誤.故選:D. 3.下列與生物遺傳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A.若生物體內核酸中嘌呤與嘧啶堿基的數目不相等,則說明該生物體內只含有RNAB.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的提出與證實運用了“假說??演繹法”C.中心法則既體現了遺傳信息的傳遞功能,也體現了遺傳信息的表達功能D.在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可根據離心后試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差異推測出侵入細菌的物質【考點】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DNA分子的復制;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分析】1、雙鏈DNA分子中,嘌呤與嘧啶堿基的數目相等,而單鏈RNA中,嘌呤和嘧啶堿基的數目一般不同.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3、中心法則:(1)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2)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兩條途徑.【解答】解:A、若生物體內核酸中嘌呤與嘧啶堿基的數目不相等,則說明該生物體內只含有RNA或同時含有DNA和RNA,A錯誤;B、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的提出與證實運用了“假說??演繹法”,B正確;C、中心法則既體現了遺傳信息的傳遞功能,也體現了遺傳信息的表達功能,C正確;D、在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可根據離心后試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差異推測出侵入細菌的物質,進而證明生物體的遺傳物質,D正確.故選:A. 4.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影響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只有自然選擇和基因突變B.若兩個動物可以進行交配并產生后代,則說明它們之間一定不存在生殖隔離C.在進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會避免出現少數生物占優(yōu)勢的局面,不利于物種的多樣性形成D.新物種的形成意味著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環(huán)境條件,為生物進一步發(fā)展開辟新的前景【考點】物種的概念與形成;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分析】基因頻率是指在種群基因庫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引起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有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遷入和遷出、遺傳漂變等,其中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解答】解:A、影響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有不隨機交配、自然選擇、遺傳漂變和遷移等,A錯誤;B、若兩個動物可以進行交配并產生后代,若產生的后代沒有繁殖能力,則也說明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是兩個物種,B錯誤;C、在進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會避免出現少數生物占優(yōu)勢的局面,有利于物種的多樣性形成,C錯誤;D、新物種形成意味著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環(huán)境條件,能為生物進一步發(fā)展開辟新的前景,D正確.故選:D. 5.下列屬于控制自變量的操作且正確的是( 。A.在探究過氧化氫酶最適pH的實驗中,需要在同一溫度下進行B.在探究光照強弱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可用多盞功率相同的燈泡控制變量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中,兩只燒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D.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條作對照【考點】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分析】實驗設計的原則是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的原則,設計實驗時,應該先明確實驗目的,根據實驗目的分析實驗的原理、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自變量是為達到實驗目的,人為改變的變量,因變量是由自變量引起的變量,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無關變量應該保持一致且適宜.【解答】解:A、在探究過氧化氫酶最適pH的實驗中,需要在同一溫度下進行,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A錯誤;B、在探究光照強弱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可用多盞功率相同的燈泡控制變量,這屬于對自變量的控制,B正確;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中,兩只燒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C錯誤;D、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條作對照,這屬于對無關變量的控制,D錯誤.故選:B. 6.圖中橫坐標Y和縱坐標X表示兩種不同必需營養(yǎng)物質的濃度,圖中兩條折線分別為生物A、B對營養(yǎng)物質X、Y的最低濃度要求線,m為交點,①~⑥表示六個不同營養(yǎng)供應區(qū)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兩種生物在區(qū)域④都將無法生存,在區(qū)域①能長期共存B.若兩種生物生活在區(qū)域③,則導致A生物在競爭中處于弱勢C.若引進一新物種C,在區(qū)域①~⑥都能長期生存,則A、B可能被淘汰D.m點是平衡點,A、B兩生物分別受營養(yǎng)物質Y和X的限制都不會大量增長【考點】群落的結構特征.【分析】據圖示曲線及題干可知,圖中兩條折線分別為生物A、B對營養(yǎng)物質X、Y的最低濃度要求線.故在①區(qū)域兩者都不能生存,在②區(qū)域A不能生存,在③區(qū)域B更適合生存,在④區(qū)域A、B均可以生存,在⑤區(qū)域A更適合生存,在⑥區(qū)域B不能生存.【解答】解:A、據圖示可知,區(qū)域①低于A、B對營養(yǎng)物質X、Y的最低濃度要求,故兩種生物在區(qū)域①都將無法生存,在區(qū)域④能長期共存,A錯誤;B、區(qū)域③接近A對營養(yǎng)物質Y的最低濃度要求,故若兩種生物生活在區(qū)域③,則導致A生物在競爭中處于弱勢,B正確;C、若引進一新物種C,在區(qū)域①~⑥都能長期生存,則說明該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X、Y沒有濃度要求,故更適應環(huán)境,A、B可能被淘汰,C正確;D、m點是平衡點,A、B兩生物分別受營養(yǎng)物質Y和X的限制都不會大量增長,D正確.故選:A.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9分)7.高粱、玉米等植物和普通的綠色植物不同,其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高粱、玉米等植物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中固定CO2的最初受體是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2)葉肉細胞中NADPH來源于光合作用的 光反應。“光反應”或“暗反應”),維管束鞘細胞中NADPH可用于暗反應中 C3的還原(CO2的還原)。(3)圖中ATP的合成場所是 葉肉細胞。“葉肉細胞”或“維管束鞘細胞”)的 葉綠體的類囊體。ㄌ钜患毎Y構),ATP水解為AMP的過程中斷裂了 二 個高能磷酸鍵.(4)在炎熱夏季的中午,某些植物會出現光合作用速率顯著下降的現象,稱為“午休”現象,其原因是 植物體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關閉部分氣孔,導致CO2進入少,C3合成減少 .而高粱、玉米等植物一般不會出現“午休”現象,原因是在較低CO2濃度下,固定CO2的能力 強。“強”或“弱”).(5)光補償點是指植物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與呼吸作用產生CO2的量相等時的光照強度.人參等陰生植物與高粱、玉米等植物相比,光補償點要 低。“低”、“相等”或“高”).【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分析】據圖分析:圖示表示C4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圖示植物二氧化碳與C3被固定為C4,然后運送至維管束鞘細胞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維管束鞘細胞參與卡爾文循環(huán)過程被合成為有機物.據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據圖分析,高粱、玉米等植物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中固定CO2的最初受體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葉肉細胞進行光反應可以生成NADPH,圖中維管束鞘細胞中NADPH可用于暗反應中C3的還原(CO2的還原).(3)圖中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在葉肉細胞,所以ATP合成場所葉肉細胞的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ATP水解為AMP的過程中斷裂了二個高能磷酸鍵.(4)光合午休現象的原因是炎熱夏季的中午,植物體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關閉部分氣孔,導致CO2進入少,C3合成減少,導致光合作用下降.C4植物不會出現“午休”現象,原因是在較低CO2濃度下,固定CO2的能力較強.(5)人參等陰生植物與高粱、玉米等植物相比,光補償點要低.故答案為:(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2)光反應 C3的還原(CO2的還原)(3)葉肉細胞 葉綠體的類囊體 二(4)植物體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關閉部分氣孔,導致CO2進入少,C3合成減少 強(5)低 8.圖中,圖1表示胰腺分泌活動的調節(jié)過程,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1~5代表特定的結構或物質,圖3是胰島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當食物進入胃后,擴張胃體,通過反射作用于胰腺,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該反射的效應器是 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斏窠洓_動傳導到圖2中的突觸小體時,引發(fā) 突觸小體 與 突觸前膜 融合,釋放神經遞質.(2)除上述(1)的調節(jié)方式外,胰液的分泌還受到小腸黏膜分泌的 促胰液素 的調節(jié).(3)圖3中胰島A細胞和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調節(jié)血糖濃度,其中胰島B 細胞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促進組織細胞加速對葡萄糖的 攝取、利用和儲存 ,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4)糖尿病有多種類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體內胰島素的濃度偏低,Ⅱ型糖尿病人體內胰島素的濃度正;蚱,推測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細胞膜表面 胰島素受體 減少或異常.(5)有人患上了胰腺癌,這與免疫系統(tǒng)的 監(jiān)控和清除 功能下降有關.胰腺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細胞內的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ɑ蛎Q)發(fā)生了突變.【考點】神經、體液調節(jié)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分析】分析圖解:圖1為胰腺分泌活動的調節(jié)示意圖.圖2:1?5分別表示1軸突末梢、2突觸小泡、3突觸前膜、4突觸間隙、5突觸后膜;圖3、4中6?9分別表示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淋巴.【解答】解:(1)當食物進入胃后,擴張胃體,通過反射作用于胰腺,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該反射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當神經沖動傳導到圖2中的突觸小體時,引發(fā)突觸小體與突觸前膜融合,釋放神經遞質.(2)除上述(1)調節(jié)方式外,胰液的分泌還受到小腸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調節(jié).因此胰液分泌受神經和體液的雙重調節(jié),以體液調節(jié)為主.(3)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4)Ⅱ型糖尿病人體內胰島素的濃度正;蚱撸渲苯釉蜃羁赡苁羌毎け砻嬉葝u素受體減少或異常.(5)有人患上了胰腺癌,這與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下降有關.胰腺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了突變.故答案為:(1)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 突觸小體 突觸前膜(2)促胰液素(3)攝取、利用和儲存(4)胰島素受體(5)監(jiān)控和清除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9.某科研小組對薇甘菊入侵紅樹林的有關狀況進行研究,選取未受入侵的紅樹林群落、輕度入侵的“紅樹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為主的群落和無植被覆蓋的光灘(分別編號為A、B、C、D)進行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該小組還研究了紅樹林植被的碳轉移途徑,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作答.
碳儲量(噸/公頃) A B C D植被 56.2 50.9 43.5 0凋落物 2.0 3.5 5.4 0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總計 220.1 197.6 166.6 86.1(1)薇甘菊與紅樹之間存在的種間關系是 競爭 ,薇甘菊入侵使土壤有機碳含量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中 分解者 的數量,促進其分解作用.(2)由上表可知,凋落物碳儲量隨薇甘菊入侵強度增加而 增加。恢脖、土壤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隨薇甘菊入侵強度增加而 減少。(3)據碳轉移模式圖分析,途徑①是通過 光合作用 實現,途徑④中碳是以 含碳有機物(有機物) 形式傳遞,一年內植被碳儲量的凈增加量是 21 噸/公頃.(4)紅樹通過莖葉揮發(fā),凋落物的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徑向環(huán)境中釋放化學物質,促進或抑制周圍其他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這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 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的作用.(5)紅樹林具有蓄洪防旱,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凈化污水的功能,同時也是人們觀賞、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哪些方面的價值? 間接價值和直接價值。【考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種間關系.【分析】據圖分析,①表示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②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碳量,③凋零物碳儲量,④流入植食性動物,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題干信息“對薇甘菊入侵紅樹林的有關狀況進行研究”,實驗自變量是甘菊入侵(程度),因變量是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的影響,則該實驗的名稱是探究薇甘菊入侵對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的影響.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是指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是指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起到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價值,如森林和草地對水土的保持作用,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jié)氣候等方面的作用.【解答】解:(1)薇甘菊與紅樹都屬于植物,因爭奪空間、原料等而存在競爭關系;薇甘菊入侵使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分解者總量,促進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題干信息“對薇甘菊入侵紅樹林的有關狀況進行研究”,實驗自變量是甘菊入侵(程度),因變量是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或群落)碳儲量的影響,則該實驗的名稱是探究薇甘菊入侵(程度)對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或群落)碳儲量的影響;根據表格數據得出結論是:凋落物碳儲量隨薇甘菊入侵強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土壤碳儲量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隨薇甘菊入侵強度的增加而減少.(3)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途徑①是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徑④是生產者植物流向消費者動物的能量,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的.一年內植被碳儲量的凈增加量是56.2?(21.1+10.6+3.5)=21噸/公頃.(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可以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5)紅樹林具有蓄洪防旱,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凈化污水的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是人們觀賞、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故答案為:(1)競爭 分解者(2)增加 減少(3)光合作用 含碳有機物(有機物) 21(4)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5)間接價值和直接價值 10.“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fā)現了遺傳的兩大基本規(guī)律,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1)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請用簡要的文字說明自然種植下的豌豆大多是純合子的原因. 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 純合子自交后代都為純合子,雜合子自交后代有一半是純合子,連續(xù)種植后,雜合子比例越來越少。(2)通常情況下,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F1全為高莖,F1自交,F2中高莖和矮莖比接近3:1.現有兩株矮莖豌豆品種雜交,F1卻全為高莖.讓F1隨機交配產生了192株后代,其中107株為高莖,85株為矮莖.問:①F2表現型的分離比接近 9:7。②若按孟德爾遺傳定律分析,控制該對性狀至少涉及 2 對等位基因,兩株親本矮莖豌豆可能的基因型是 AAbb、aaBB。ɑ蛴肁和a、B和b、C和c …表示)【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分析】1、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1)選材:豌豆.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且閉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為純種;品系豐富,具多個可區(qū)分的性狀,且雜交后代可育,易追蹤后代的分離情況,總結遺傳規(guī)律.(2)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學思路(即先研究1對相對性狀,再研究多對相對性狀).(3)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4)科學的實驗程序和方法.2、孟德爾分離定律的根本原因是雜合子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產生數量相等的兩種雌、雄配子,獨立隨配子遺傳給子代,且雌雄配子結合機會相等,這樣才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的時間為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解答】解:(1)由于自然狀態(tài)下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純合子自交后代都為純合子,而雜合子自交后代有一半是純合子,連續(xù)種植后,雜合子比例越來越少,故自然種植下的豌豆大多是純合子.(2)現有兩株矮莖豌豆品種雜交,F1卻全為高莖.讓F1隨機交配產生了192株后代,其中107株為高莖,85株為矮莖.①F2表現型的分離比=192:107≈9:7.②由于 9:7 為9:3:3:1的變形,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故若按孟德爾遺傳定律分析,控制該對性狀至少涉及2對等位基因,高莖為A_B_,其他均為矮莖,兩株親本矮莖豌豆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aaBB.故答案為:(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 純合子自交后代都為純合子,雜合子自交后代有一半是純合子,連續(xù)種植后,雜合子比例越來越少(2)9:7 2 AAbb、aaBB 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1.根據下面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1)裝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 水蒸氣蒸餾法(水中蒸餾法) 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該裝置還可用于胡蘿卜素提取中的 濃縮 過程,在進行該過程前,要過濾,其目的是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2)裝置乙常用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在果酒制作時起作用的微生物是 酵母菌 ,它與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相比,不同的結構特點是 具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绻撗b置用于制作酸奶,對該裝置如何處理? 關閉進氣口和排氣口。(3)裝置丙表示的方法為 萃取法 ,在加熱的瓶口安裝了回流冷凝裝置,其作用是 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萃取劑)的揮發(fā)。肴〉煤玫男Ч仨毐WC原料顆粒小,溫度高,時間長,目的是讓提取的物質 充分溶解。【考點】提取芳香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分析圖示,裝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氣蒸餾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和胡蘿卜素提取中的濃縮過程.裝置乙常用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檢測;充氣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時通入氧氣的;排氣孔是排氣,其彎彎曲曲的好處是防止雜菌和浮塵的污染.裝置丙表示萃取法.【解答】解:(1)裝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氣蒸餾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辉撗b置還可用于胡蘿卜素提取中的濃縮過程,在進行該過程前,要過濾,其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2)在果酒制作時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桿菌.與醋酸桿菌相比,酵母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制作酸奶的原理是常利用乳酸桿菌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發(fā)解產生乳酸,即為乳酸菌的無氧呼吸過程.因此如果該裝置用于制作酸奶,應關閉進氣口和排氣口.(3)裝置丙表示的方法為萃取法,在加熱的瓶口安裝了回流冷凝裝置,其作用是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萃取劑)的揮發(fā).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保證原料顆粒小,溫度高,時間長,目的是讓提取的物質充分溶解.故答案為:(1)水蒸氣蒸餾法(水中蒸餾法) 濃縮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2)酵母菌 具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 關閉進氣口和排氣口(3)萃取法 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萃取劑)的揮發(fā) 充分溶解 四、【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2.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產生成熟的淋巴細胞.如圖為科研人員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對Rag2基因缺失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的技術流程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步驟①中,在核移植之前應該采集卵母細胞,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用 促性腺激素 處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從 輸卵管 中沖取.(2)步驟②中,重組細胞培養(yǎng)到囊胚期,可從其 內細胞團 中分離出ES細胞,該細胞在形態(tài)上表現為體積小、 細胞核大 、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 全能性。(3)步驟③中,將含有Rag2基因的表達載體導入ES細胞,常采用 顯微注射 法.為檢測Rag2基因是否表達出相應的蛋白質,通常采用 抗原??抗體雜交 的方法.(4)轉基因和細胞核移植(克。┑壬锛夹g存在安全性和倫理問題,如科學家賦予轉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狀,它們有可能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生物的生存,這屬于轉基因生物的 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或“環(huán)境安全”)問題;我國政府對待克隆人的態(tài)度是 禁止生殖性克隆 ,不反對治療性克。【考點】胚胎移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分析】分析題圖:圖示是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對Rag2基因缺失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的過程圖解,其中①表示核移植過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養(yǎng)過程,③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解答】解:(1)步驟①中,在核移植之前應該采集卵母細胞,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處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從輸卵管中沖。(2)步驟②中,重組細胞培養(yǎng)到囊胚期,可從其內細胞團中分離出ES細胞,該細胞在形態(tài)上表現為體積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3)步驟③中,將含有Rag2基因的表達載體導入ES細胞,常采用顯微注射法法.為檢測Rag2基因是否表達出相應的蛋白質,通常采用抗原??抗體雜交的方法.(4)科學家賦予轉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狀,它們有可能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生物的生存,這屬于轉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問題;我國政府對待克隆人的態(tài)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對治療性克。故答案為:(1)促性腺激素 輸卵管(2)內細胞團 細胞核大 全能性(3)顯微注射法 抗原??抗體雜交(4)生物安全 禁止生殖性克隆
2019年4月27日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