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焦作市2019—2019學年(上)高三年級期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試卷

本試卷分試題卷及答題卡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或黑色墨水鋼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第Ⅰ卷(選擇題,共51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7小題,每小題3分,共51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關于脂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有些脂質可以作為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B.有些脂質是所有細胞都具有的重要成分
C.有些脂質可以參與血液中糖類的運輸 D.有些脂質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2.關于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核、核糖體、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均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
B.卵細胞、神經細胞雖沒有細胞周期,但化學成分都不斷更新
C.藍藻之所以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是因為細胞內含有葉綠體
D.肺炎雙球菌等原核細胞、酵母菌等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3.下列關于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A.生物膜中磷脂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復雜
B.分泌蛋白的修飾加工由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共同完成
C.生物膜之間可通過囊泡的轉移實現(xiàn)膜成分的更新
D.生物膜系統(tǒng)是由細胞膜、各種細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構成
4.以下有關研究方法的運用,敘述正確的是
A.薩頓推論出基因在染色體上運用的是假說—演繹法
B.科學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化學反應過程
C.沃森和克里克運用模型法研究DNA的復制方式
D.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運用了類比推理法
5.2019年9月日本一位眼疾患者成為誘導多功能干細胞治療的第一人,山中伸彌小組早已把多種組織(包括肝、胃和大腦)的細胞重新編程,使其成為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并讓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分化成了皮膚、肌肉、軟骨、神經細胞等。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成熟細胞被重新編程的過程中,細胞的分化程度逐漸降低
B.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體現(xiàn)了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的全能性
C.誘導多功能干細胞與成熟細胞相比,細胞核內DNA的含量不變
D.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的成功避免了治療中機體產生免疫排斥反應.
6.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使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
能的效率 ②減數(shù)分裂產生多樣性的生殖細胞和受精時精卵細胞的隨機結合是有性生殖
優(yōu)于無性生殖的基礎 ③溫室條件下,通過增施農家肥可以提高農作物對有機物的吸收
④細胞的遺傳物質均是脫氧核糖核苷酸 ⑤細胞核是真核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⑥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均依賴于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
A.3項 B.4項 C.5項 D.6項
7.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對該表數(shù)據分析正確的是
A.晝夜不停地光照,溫度在35℃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B.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25℃的條件下,該植物積
累的有機物最多
C.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30℃
D.每天進行14小時光照,溫度在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溫度在35℃時的2.71

8.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皮康霜治療皮膚病,使用一段時間后,藥效下降。這是由于藥物誘導引起皮膚病
的病原體產生了抗藥性變異。
B.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的公獅和母虎交配,產下不育的“獅虎獸”,說明獅子和老虎
存在生殖隔離。
C.華南虎和東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的結果。
D.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9.根據下表所列出的相關實驗操作,預期結果合理的是

10.下列關于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
A.激素、血紅蛋白和氨基酸都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
B.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和體內細胞代謝活動均可影響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C.腎上腺、甲狀腺、唾液腺產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內環(huán)境中
D.血糖濃度、尿液濃度、體內溫度、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相對穩(wěn)定都屬于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11.下列關于免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中均有吞噬細胞的參與
B.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由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所啟動
C.B細胞的激活信號可來自于抗原和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
D.對抗原再次免疫時血清抗體的產生比初次免疫具有更長的延遲期
12.下列有關一對相對性狀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隱性基因的個體都能表現(xiàn)出隱性性狀
B.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F2的表現(xiàn)型比為3∶1
C.若要鑒別和保留純合的抗銹。@性)小麥,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過測交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產生配子的數(shù)量
13.圖甲為依據某植物夏季一晝夜中CO2的釋放量和吸收量所繪制的曲線圖,圖乙為氫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的轉移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時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B.圖乙中[H]經①→②轉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與A結合,該轉移過程屬于光反應
C.圖甲中C點出現(xiàn)的原因是因為光照強度減弱造成的
D.圖乙中[H]經②→①轉移到水中,其過程需氧氣參與
14.下圖是某XY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生物體內的細胞分裂過程中物質或結構變化的相關模式圖。對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如果圖甲中的細胞來自于動物的同一器官,則最可能是來自于雄性動物的精巢
B.在圖甲②所代表的細胞分裂的全過程中,通常會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是基因重組
C.圖丙中②→①的變化,對應于圖甲中形成①細胞的過程和圖乙中的C→D段時期
D.若該動物的成熟生殖細胞中有XY,變異通常發(fā)生在圖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時期
15.在農業(yè)生產中,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地中的雙子葉雜草,
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農田中的各種雜草都可用生長素類似
物除去
B.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點
C.B點時對雜草起抑制作用對農作物起
促進作用
D.除草劑作用原理與植物向光性的原理
相同
16.某自由交配的種群在Ⅰ、Ⅱ、Ⅲ時間段都經歷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shù)量變化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Ⅰ段內A的基因頻率是40%
B.A基因突變?yōu)閍基因導致基因型頻率在Ⅱ段
發(fā)生劇變
C.Aa個體在Ⅰ、Ⅲ段數(shù)量均為40,說明種群
沒有發(fā)生進化
D.在Ⅱ、Ⅲ段,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能
力弱
17.如圖表示初級消費者能量流動的部分過程,括號中的數(shù)值表示能量,初級消費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為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應在B處加上標有細胞呼吸的箭頭 B.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為n—a
C.次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n—a—b D.B為初級消費者同化的總能量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9分)
二、非選擇題: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18題~第2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22題~第23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做答。生物學術語及專用名詞寫錯別字者不給分。
(一)必考題(包括4道題,共40分)
18.(12分)圖1表示某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的兩個相關的生理過程,其中a、b、c表示物質,甲和乙分別表示某種細胞器;圖2表示在不同溫度下,測定該植物葉片1cm2重量(mg)變化情況(均考慮為有機物的重量變化)的操作流程及結果,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從圖1分析,如果物質a為O2,物質c是一種含3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_________。H2O在結構乙的產生部位是_________。
(2)從圖2分析可知,該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為_________(mg/cm2•h)(用圖中字母表示),實際光合速率可表示為_________(mg/cm2•h)(用圖中字母表示)。
(3)從圖2分析,恒定在上述_________℃溫度下,維持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該植物葉片1cm2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_mg。

19.(10分)下圖是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發(fā)生的某些調節(jié)和代謝過程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三種具有內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學物質。請據圖回答:

(1)結構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物質b表示_________,圖中細胞質受體和核受體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_______。
(2)c控制d形成的過程一定消耗的有機物是_________,d控制e形成的過程,我們稱之為_________。
(3)寒冷時甲通過分泌a促進乙釋放b,進一步促進丙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多對_________(填圖中標號)的活動起抑制作用,這種調節(jié)機制屬于__________________調節(jié)。
(4)受寒冷刺激時,皮膚冷覺感受器對_________離子的通透性增強,膜電位將變?yōu)開________。在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突觸中,信號轉換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亂石窯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過程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1)闊葉林群落被人工過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與原群落相比,輸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_________。灌木群落重新恢復為闊葉林群落的演替屬于_________,該演替速度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
(2)采用樣方法調查某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選取樣方的關鍵是_________。若同時統(tǒng)計各樣方中物種的種類,可以調查群落的_________。
(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是1200J/(cm2•年),在面積100cm2的范圍內,每年輸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數(shù)值最少為_________J;次級消費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產者_________千克。
(4)闊葉林中某些鳥類的保護色能躲避鷹的捕食,但狐貍卻能通過鳥類的氣味準確找出他們的位置,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功能。

21.(10分)茄子晚開花(A)對早開花(a)為顯性,果實顏色有深紫(BB)淡紫色(Bb)與白色(bb)之分,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請回答:
(1)基因型Aa的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若出現(xiàn)了一部分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Aa型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若偶然出現(xiàn)了一個aa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基因型AABB與aabb的植株雜交,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晚開花紫色茄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種,早開花淡紫色果實的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___。
(3)若只取F2中紫色茄子的種子種植,且隨機交配,則F3中深紫茄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B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__。
(4)若通過基因工程將抗青枯病基因D導入到F1中,并成功整合到一條染色體上,以獲得抗病新品種(不考慮交叉互換),該方法所運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若要在盡短的時間內獲得早開花抗青枯病的深紫色茄子,常用的育種方法是__________,一定能成功嗎?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考題(選做1題,共9分)
請考生從給出的2道生物題中任選1題解答,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模塊號涂黑。注意所做題目必須與所涂題目一致,在答題卡選答區(qū)域指定位置答題,并寫清楚每小題的題號。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22.[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9分)
將基因型為AaBb的月季的花粉細胞通過無菌操作接入對應的培養(yǎng)基中,在一定條件下誘導形成幼苗,其過程如下:
月季的花粉細胞①→愈傷組織②→叢芽③→植株④
(1)①→②過程需要的條件有(填序號)__________(A.營養(yǎng) B.激素 C.光照 D.pH)。最適合進行培養(yǎng)花藥的時期為__________,選擇花藥時,一般要通過鏡檢來確定其中的花粉是否處于適宜的發(fā)育期,最常用的方法為__________。
(2)形成花粉的細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花粉發(fā)育成植物體的細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要促進花粉細胞發(fā)育成完整植株,培養(yǎng)基中應加入有__________兩種激素。
(3)植株④叫做__________。若要得到可育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對③進行處理,所得的植株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3.[選修3一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9分)
下圖是基因型為AaBb的菊花莖尖離體培養(yǎng)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菊花莖尖 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 A B 植物體
(1)圖中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菊花莖尖培養(yǎng)成植物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細胞增殖通過__________分裂來完成。要促進莖尖細胞分裂和生長,培養(yǎng)基中應有__________兩類激素。
(3)脫分化和再分化這兩個過程的進行還需要維持一定的外界條件,一是要有適宜的
__________,二是要__________。否則植物組織培養(yǎng)就不能成功。
(4)這樣培養(yǎng)成的試管苗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這種繁殖方式__________。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233145.html

相關閱讀:內蒙古赤峰市2019屆高三4月統(tǒng)一考試理綜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