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順德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適應性考試理科綜合生物試題
一、選擇題1.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脫氧核糖和脂肪的元素組成相同B.細胞核中的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C.具有流動鑲嵌結構的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組成D.氨基酸分子之間通過縮合形成肽鍵(--OH--H--)而合成蛋白質2.關于酶和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低溫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酶的空間結構受到破壞B.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質,并具有高效性的特點C.可通過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分別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驗證酶的高效性D.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調節(jié)血糖平衡,體現(xiàn)了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機制3.研究小組用不同試劑探究洋蔥外表皮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結果如下表,有關說法正確的是編號 ① ② ③ ④0.3g/mL溶液 蔗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 甘油溶液 硝酸鉀溶液質壁分離程度 明顯 明顯 明顯 明顯復原情況 滴加清水復原 自動復原 自動復原 自動復原A.實驗前洋蔥表皮細胞液的濃度均低于這幾種溶液的濃度B.①②說明水分子不能自由進出細胞C.②③④證實溶質分子(離子)順濃度差自由擴散進入細胞D.實驗結論為質壁分離后洋蔥表皮細胞以主動運輸方式吸收水分4.以下是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染色單體與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為1:1B.細胞的癌變是因為致癌因子刺激細胞產(chǎn)生了原癌基因C.老年斑的形成是由于細胞凋亡導致的D.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時,可見分生區(qū)的大部分細胞屬于分裂間期5.對有關突觸結構及其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A.抑制性突觸的突出前膜不能釋放神經(jīng)遞質B.突觸前膜釋放神經(jīng)遞質的過程需要ATP參與C.突出間隙中傳遞的信號是化學信號D.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引起下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時,突觸后膜電位由內負外變?yōu)閮日庳?br />6.以下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能促進莖生長的生長素溶液也一定能促進根的生長B.在植物幼葉中,生長素進行極性運輸C.赤霉素和乙烯都能促進果實成熟D.細胞分裂素與脫落酸對細胞分裂的作用相反,體現(xiàn)了兩重性二、非選擇題29.(8分)內共生起源學說認為,綠色植物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起源于單細胞原始真核細胞(無細胞壁)內吞的需氧細菌和光能自養(yǎng)藍細菌,請結合下圖和所學知識作答:(1)圖中古代原始真核生物選擇性吞噬某些生物,這與其細胞膜上的 (物質)有關。(2)據(jù)圖分析,古代原始真核生物,被內吞的需氧細菌和藍細菌的細胞膜分別形成線粒體和葉綠體的 ,進化過程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分別再形成 (結構)來增加代謝所需的膜面積。(3)根據(jù)現(xiàn)代綠色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推測,在內共生關系中,原始真核生物為需氧細菌提供 ,需氧細菌氧化分解有機物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 ,藍細菌產(chǎn)生 能更好地滿足原始真核生物的需要。30.(12分)請回答植物細胞代謝的有關問題:(1)將番茄幼苗的完整植株置于密閉玻璃罩內,分別測定不同溫度下該植物對某種氣體的吸收和釋放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①實驗所測的氣體是 。②導致A、B兩點對該氣體的吸收量相同的外界因素是 。③25℃、1Klx條件下,密閉玻璃罩內該氣體的量保持不變,此時番茄幼苗的葉肉細胞中該氣體的消耗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產(chǎn)生量。④假設一段時間內,每天給予光照9小時(保持25℃、3Klx),黑暗15小時(保持15℃),則番茄幼苗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長,請用數(shù)據(jù)分析原因: 。(2)光照條件下,葉肉細胞內的Rubisco酶既催化C5和CO2反應,生成。又能催化C5和CO2反應生成CO2,這種在光照下吸收O2產(chǎn)生CO2的現(xiàn)象稱為光呼吸。①在晴朗夏季的中午,由于氣溫升高而氣孔關閉,葉肉細胞內O2/CO2比值 (填“升高”或“降低”),此時植物通過 為光合作用提供CO2。②與光呼吸相區(qū)別,研究人員將有氧呼吸稱為“暗呼吸”。請簡述“暗呼吸”的第二階段的具體過程: 。 31.(8分)請回答下列與穩(wěn)態(tài)相關的問題:(1)在溶酶體中有時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細胞組成“部件”甚至是完整的細胞器被分解,這是細胞自噬機制。①溶酶體通過 的作用將細胞內受破壞的自身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分解,形成的 (物質)可為細胞重新合成正常的蛋白質和核酸提供原料。②細胞自噬機制能實現(xiàn)細胞內部分物質的再利用和結構的更新,在細胞生命歷程中能起到 作用,從而減輕機體免疫系統(tǒng) 功能的負擔。(2)某人被伊蚊叮咬感染寨卡病毒,出現(xiàn)發(fā)熱、全身乏力等癥狀,持續(xù)8天后自愈。①簡述抗體在寨卡病治愈過程發(fā)揮的作用: 。②發(fā)熱病人通過 調節(jié)網(wǎng)絡的作用恢復正常體溫,實現(xiàn)穩(wěn)態(tài)。32.(11分)在水污染治理中,通常以BOD(微生物分解水體中有機物所需的氧氣量)、COD(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和氨磷總量等指標反映水質狀況。下圖是某城市利用地表坡度建設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處理生活污水的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1)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 。大氣中碳元素通過 過程進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內部主要以 形式流動。若要提高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污水處理效果,可采取 的措施以提高生物多樣性。(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細菌和真菌在污水處理中有 的功能,植物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是 。(3)某興趣小組計劃通過實驗探究生活污水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逐級凈化情況,請簡述實驗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 。38.(15分)某研究團隊從土壤中篩選高效纖維素分解細菌,其基本過程如下圖,請回答有關問題:(1)1號培養(yǎng)基應加入 作為唯一碳源,該培養(yǎng)基在使用前需要用 法進行滅菌處理。(2)圖中“......”表示對培養(yǎng)液進行一系列的 ,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細菌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2號培養(yǎng)基表面出現(xiàn) 。這種分離和純化細菌的方法稱為 。此方法也常用于細菌計數(shù),另外還常用 法測定細菌數(shù)量。(3)2號纖維素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了剛果紅,剛果紅能與培養(yǎng)基中的纖維素形成 色復合物,圖中d越大,說明該菌分解纖維素的能力越 。(4)該團隊從2號培養(yǎng)基中挑選出一株能高效降解纖維素的耐高溫好氣性細菌,并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酵,發(fā)酵溫度控制在60℃,時間7~8d,過程中還要適時攪拌和 。39.(15分)2019年4月,世界上首個含3人遺傳基因的嬰兒誕生,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如下,請回答:(1)步驟①采用了,操作方法是 。(2)步驟④稱為 ,操作過程中除了提供相應的營養(yǎng)條件、控制溫度、pH和氣體外,還需要滿足 的環(huán)境。(3)步驟⑤稱為 ,操作前需要用 處理使母親(甲)出現(xiàn)可受孕的生理狀態(tài)。(4)三親嬰兒的核基因來源于 。母親(甲)的線粒體上致病基因(填“能”或“不能”)傳遞給三親嬰兒。(5)三親嬰兒技術是否為“克隆”技術?為什么? 。
廣東省順德區(qū)普通高中高三適應性考試理科綜合試卷(生物答案)29.(8分)(1)蛋白質(1分)(2)外膜和內膜(1分) 嵴和內囊體(2分)(3)養(yǎng)科(有機物)(1分) 能量(1分) 有機物和氧氣(2分)30.(12分)(1)①CO2(1分)②溫度和光照強度(2分)③大于(1分)④能(1分) 因為一天內吸收0.54molCO2,釋放0.33molCO2,吸收量大于釋放量,能積累有機物,幼苗能正常生長(或其他合理計算和分析)(2分)(2)①升高(1分) 光呼吸和有氧呼吸(2分)②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和[H],并釋放出少量的能量(2分)31.(8分)(1)①多種水解酶(2分) 氨基酸和核苷酸(1分)②延緩衰老(和防止癌變)(1分) 清除(監(jiān)控和清除)(1分)(2)①抗體與寨卡病毒結合,形成沉淀,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2分)②神經(jīng)----體液----免疫(1分)32.(11分)(1)污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和生產(chǎn)者所固定的太陽能(2分)光合作用(1分) 有機物(1分) 適當增加生物種類(1分)(2)分解有機污染物(1分)過濾、吸附污染物,吸收氮、磷等(無機鹽離子)(2分)(3)實驗思路:分別取生活污水和各區(qū)水樣若干份,測定各水樣中的BOD、COD、氨磷總量,記錄結果并比較分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逐級凈化水質情況。(2分)結果預期:BOD、COD、氨磷總量從靜水區(qū)1到靜水區(qū)3到逐漸降低。(1分)38.(15分)(1)纖維素(2分) 高壓蒸汽滅菌(2分)(2)(梯度)稀釋(1分) 單個細菌形成的菌落(2分) 稀釋涂布平板法(2分)顯微鏡直接計數(shù)(1分)(3)紅(1分) 強(2分)(4)通入無菌空氣(2分)39.(15分)(1)注入法(顯微注射法)(1分)(2)早期胚胎培養(yǎng)(2分) 無菌無毒(2分)(3)胚胎移植(2分) 激素(1分)(4)甲和丙(2分) 不能(2分)(5)不是(1分) 因為經(jīng)過人工體外受精,是有性生殖,并非體細胞核移植(無性繁殖)(2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