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非)兩部分。第I卷共40題,60分。第II卷共4題,40分?偡100分。將II卷答在試題卷上。時間90分鐘。第I卷一、選擇題 (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40分)1、下列生物中,除細胞膜外幾乎不含磷脂分子的有 [ ]①乳酸菌 ②變形蟲、鄯窝纂p球菌 ④藍藻、萁湍妇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2.亮氨酸的R基為-C4H9,纈氨酸的R基為-C3H7,它們縮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的原子比例為[ ] A.11:24 B.9:18 C.11:22 D.10:223、從水稻的根尖細胞分離出某細胞器,進行分析,其堿基組成如下表所示ATGCU350304215 則該細胞器中所完成的生理活動是[ ] A、RNA→蛋白質(zhì) B、6CO2+12H2O→C6H12O6+6O2+6H2O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2C3H4O3(丙酮酸)+4[H]+6H2O+6O2→6CO2+12H2O+能量4、將硝化細菌體內(nèi)核酸徹底水解可以得到:[ ]A.C、H、O、N、P等元素 B.五種含氮堿基 C.4種核苷酸 D.8種核苷酸5、小麥種子萌發(fā)時產(chǎn)生淀粉酶,將淀粉水解為麥芽糖、葡萄糖等。小麥種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為30℃左右。取適量小麥種子在20℃和30℃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天后,做如下處理:在3支試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試劑并加熱至50℃左右,搖勻后觀察試管中的顏色。結果是[ ]A.甲呈藍色,乙呈磚紅色,丙呈無色 B.甲呈無色,乙呈磚紅色,丙呈藍色C.甲、乙皆呈藍色,丙呈磚紅色 D.甲呈淺磚紅色,乙呈磚紅色,丙呈藍色6、下列對ADP+Pi+能量→ATP反應式中“能量”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向右反應需要的能量可自細胞內(nèi)蛋白質(zhì)水解B.向右反應需要的能量可自葡萄糖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C.向左反應產(chǎn)生的能量可用于葉綠體中水的分解D.向左反應產(chǎn)生的能量可用于細胞對水的吸收7、下圖為某種植物幼苗(大小、長勢相同)均分為甲、乙兩組后,在兩種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中培養(yǎng)時鮮重的變化情況(其它條件相同且不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3h時,兩組幼苗均已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直接原因是蒸騰作用和根細胞失水B.6h時,甲組幼苗因根系開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強,使鮮重逐漸提高C.12h后,若繼續(xù)培養(yǎng),甲組幼苗的鮮重可能超過處理前,乙組幼苗將死亡D.實驗表明,植物幼苗不能吸收水分時仍能吸收礦質(zhì)元素8、 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四個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組合觀察血涂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用哪一組物鏡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 ]9、(右圖)某一不可逆化學反應( )在無酶和有酶催化時均可以進行,當該反應在無酶條件下進行到時間t時,向反應液中加入催化該反應的酶。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加酶后反應物濃度隨反應時間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關于無機鹽在生物體內(nèi)所起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合成ATP、DNA、RNA、NADPH、脂肪等物質(zhì)時,都需要磷酸鹽作原料B.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鉬、鐵,說明某些金屬元素可以成為一些復雜蛋白質(zhì)的構成元素C.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要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觀察蛙的腸系膜中血液流動時使用的生理鹽水濃度為0.65%,這說明無機鹽在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D.人缺碘會患大脖子病,是因為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11、一種植物和一種哺乳動物體內(nèi)細胞的某些化學元素含量(占細胞干重的質(zhì)量分數(shù):%)如下表數(shù)據(jù),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碳元素的含量說明有機物是干物質(zhì)的主要成分B.這兩種生物體內(nèi)所含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差異很大C.N、S含量說明動物組織含蛋白質(zhì)較多,若該動物血鈣高則會發(fā)生肌肉抽搐D.經(jīng)測定該植物某有機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12、將3株小麥幼苗分別培養(yǎng)在相同的培養(yǎng)基中,開始時測得它們吸水和吸K情況基本相同,隨后對3株幼苗進行處理和檢測,其結果如下:對本實驗的解析,錯誤的是[ ] A.三組實驗可以說明植物吸收礦質(zhì)元素和吸收水分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B.甲幼苗吸水量明顯減少是由于溶液中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C.乙幼苗吸K+量明顯減少,說明植物吸收礦質(zhì)元素離子的方式是主動運輸D.丙幼苗吸K+量沒有增加是因為根細胞膜上載體蛋白質(zhì)的數(shù)量受到限制13、將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為一種富有廣東特色的甜品—姜撞奶。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條件,某同學將不同溫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鮮姜汁,觀察混合物15 in,看其是否會凝固,結果如下表:溫度(℃)[:Z#xx#k.Co]20406080100結果15 in后仍未有凝固跡象14 in內(nèi)完全凝固1 in內(nèi)完全凝固1 in內(nèi)完全凝固15 in后仍未有凝固跡象注: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復這項實驗,牛奶在任何溫度下均不能凝固。根據(jù)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結果,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可證明新鮮姜汁含有一種酶,該酶能將可溶狀態(tài)的牛奶蛋白質(zhì)轉化成不溶狀態(tài)B.20℃和100℃時酶的活性低,是因為酶的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C.將等量姜汁在不同溫度下保溫后再與對應溫度的牛奶混合,能夠提高實驗的準確度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適溫度,縮小溫度范圍,增加溫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適溫度14.如圖表示相鄰兩個細胞的細胞膜接觸,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下列屬于圖示細胞間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膝跳反射時,傳入神經(jīng)元引起傳出神經(jīng)元興奮B.受精作用時,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C.甲狀腺細胞對垂體細胞分泌TSH的反饋調(diào)節(jié)D.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進行信息交流15.在水稻根尖成熟區(qū) 表皮細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動有[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RNA→蛋白質(zhì) ④RNA→DNA ⑤染色質(zhì)→染色體 ⑥[H]+O2→H2O ⑦H2O→[H]+O2 、嗷蛲蛔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16.下圖表示真核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物質(zhì)甲表示蛋白質(zhì),物質(zhì)乙表示磷脂 B.丙的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C.圖中①的場所是葉綠體,②的場所是線粒體D.完成③、⑤、⑥功能的結構均具有單層膜結構17、右圖是顯微鏡視野中某細胞的一部分,有關該細胞敘述正確的是[ ]A.圖示為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 B.圖中有兩個中心體C.RNA僅存在于結構1、6中 D.結構1和3在行使其功能時有水生成18、一種細胞器的部分生物膜轉移到另一細胞器的方式是[ ] A. 隨著細胞質(zhì)的流動到達特定部位 B. 從高爾基體到內(nèi)質(zhì)網(wǎng) C. 從內(nèi)質(zhì)網(wǎng)直接到達細胞膜 D. 通過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轉移19. 人、鼠細胞融合實驗,是用帶有不同熒光染料的抗體標記兩種細胞的膜蛋白,一段時間后兩種膜蛋白能在雜種細胞膜上均勻分布形成嵌合體。右圖是相關實驗記錄,據(jù)此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A.溫度增加到15℃以上,膜質(zhì)的流動性發(fā)生變化B.該實驗證明膜蛋白能夠運動C.溫度對膜蛋白的擴散有影響D.圖中數(shù)據(jù)說明融合時間越長形成的嵌合體越多20、根據(jù)下圖分析神經(jīng)細胞,敘述錯誤的是[ ]A.此圖不可表示突觸小泡膜 B.靜息電位的形成可能與膜上的②、⑤等載體有關C.若此圖為突觸后膜,則突觸間隙位于圖示膜的A面D.若將神經(jīng)細胞膜的磷脂層平展在空氣—水界面上,則④與水面接觸21、如圖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示意圖(其中物質(zhì)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細胞結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中a、b、c和d依次表示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具膜小泡和細胞膜B.物質(zhì)X的加工和分泌過程僅說明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密切聯(lián)系C.在圖中e結構內(nèi),丙酮酸可氧化分解產(chǎn)生CO2D.有分泌功能的細胞才有a、b、c、d結構,抑制e的功能會影響主動運輸22、如右圖是番茄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和氧分壓的關系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A.B兩處用于根代謝活動的酶不同B.A→B段,ATP是限制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C.在B點以后,通過中耕松土可進一步促進對K+的吸收D.氧分壓為8時,AB曲線將演變?yōu)?形態(tài)23、在空氣中含氧充足的環(huán)境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 ] A.乳酸菌發(fā)酵 B.人體內(nèi)局部組織進行無氧呼吸 C.蛔蟲進行有氧呼吸 D.酵母菌產(chǎn)生大量酒精和二氧化碳24、將新鮮馬鈴薯切成粗細相同的5c長條,再將它們分別放在濃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測量每條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以下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①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約為30g•L-1;②當溶液 濃度為40g•L-1時,細胞開始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③在溶液濃度為30g•L-1~90g•L-1的范圍內(nèi),細胞壁也有一定程 度的收縮;④在溶液濃度為20g•L-1,細胞能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A. ② B. ③ C. ①③ D. ②④25、下圖是幾種物質(zhì)進出細胞方式中,運輸速度與影響因素間的關系曲線圖,下列與此圖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與水進出細胞相符的圖有①、③、⑤B.與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相符的圖有②、④、⑥ C.與K+進入麗藻細胞相符的圖有②、④、⑤D.與蛋白質(zhì)進出細胞相符的圖有②、③、⑥26、對生命的維持和延續(xù)最重要的是 [ ]A.細胞結構和代謝B.遺傳和代謝C.代謝和繁殖 D.生長發(fā)育和應激性27、層粘連蛋白是由一條重鏈(A鏈)和兩條輕鏈(B1、B2鏈) 構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為細胞結構成分,含有多個結合位點并保持細胞間粘連及對細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層粘連蛋白結構示意圖如下,若該蛋白由個氨基酸構成,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層粘連蛋白含有肽鍵數(shù)為 -3 B.該蛋白在細胞識別中具有重要作用C.癌細胞膜表面層粘 連蛋白減少 D.該物質(zhì)的合成只需核糖體即可完成28、下面的三個圖是某研究小組利用過氧化氫酶探究H2O2分解條件而獲得的實驗結果。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一、二、三所代表的實驗中,自變量依次為催化劑種類、H2O2濃度、pH值B.圖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C.圖二bc段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過氧化氫酶數(shù)量(濃度)有限D.圖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29、下列關于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臄⑹鲋,錯誤的是[ ]A.人體內(nèi)紅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B.線粒體產(chǎn)生的CO2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質(zhì)基質(zhì)C.海帶細胞通過主動運輸積累I-等溶質(zhì),因而不會在海水中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D.將酶解法去除細胞壁后制備的原生質(zhì)體置于蒸餾水中,會因滲透作用吸水而脹破30、下表為一實驗設計,表中“+”表示有,“ ”表示無。與此相關的正確分析是[ ]試管編號abcdef2 L 3%淀粉溶液+++---2 L 3%蔗糖溶液---+++1 L淀粉酶溶液++++++反應溫度(℃)406080406080斐林試劑++++++①本實驗試圖研究兩個問題 ②可以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檢驗實驗結果③雖然不知道該酶促反應的最適溫度,但可以預期b號試管的反應顏色最深④設置的b、c、d號試管均可以看作是a號試管的對照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31、在生物化學反應中,當?shù)孜锱c酶的活性位點形成互補結構時,可催化底物發(fā)生變化,如下圖Ⅰ所示。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位點,非競爭性抑制劑和酶活性位點以外的其他位點結合,從而抑制酶的活性,如下圖Ⅱ、Ⅲ所示。癌癥化療時應用的烷化劑(如二氯二乙胺)能夠阻止參與DNA復制的酶與DNA相互作用。下列圖示與此機制相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Ⅰ、Ⅱ、Ⅲ32、下列有關細胞中“一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葉綠體中進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線粒體中進行③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為遺傳物質(zhì)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質(zhì)一定是在核糖體上合成 ⑥有中心體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④⑤ D.⑤⑥33、如圖所示,將等質(zhì)量的正在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分別放在內(nèi)有一杯等體積的NaOH溶液或蒸餾水并用塞子塞緊的兩個瓶中,各瓶 分別與一個水銀流體壓力計相連接,由此壓力計水銀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測量出某種氣體的變化量。開始時兩個水銀流體壓力計的水銀柱 a、b高度一致。將裝置放在適宜的條件下使種子萌發(fā),過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a、b高度是 [ ] A.a>b B.a=b C.a≥b D.a<b?
34、水是生命之,下面是有關水與生命活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過程需有水的參與B.水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共同的代謝終產(chǎn)物C.標記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中的氧可在水中檢測到D.能夠產(chǎn)水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等35、如圖表示高等植物細胞的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某個同學在分析時,做出了如下判斷,你認為其中判斷正確的是 [ ] A.甲中可發(fā)生CO2→C3→C6H12O6,在乙中則會發(fā)生C6H12O6→C3→CO2 B.甲中的H2O在類囊體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與產(chǎn)生都在線粒體內(nèi)膜上C.甲和乙過程中都有[H]的產(chǎn)生與消耗,但是作用不同D.甲乙均能發(fā)生能量轉換,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發(fā)生在甲中,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發(fā)生在乙中36、右圖表示某池塘中幾類生物在一晝夜內(nèi)釋放或吸收CO2量的變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A可以代表池塘中藻類光合作用強度變化B.曲線B可以代表池塘中腐生生物呼吸作用強度變化C.2時左右CO2釋放量下降與水溫較低有關D.18時左右曲線B所代表的生物不進行呼吸作用37、把帶有葉子的枝條插在水中,在暗室里放置兩天。用打孔器取下的葉子上打圓片,把葉子圓片分為兩等份,背面朝向液面,一份放在水中,另一份放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讓葉片漂浮在液面上,繼續(xù)在暗室里放置兩天;然后把這些葉片放入溫水中幾分鐘后取出,再放入70℃的90%乙醇中浸泡1h以上;取出葉片放入水中漂洗,再浸入碘液中幾秒鐘取出,用蒸餾水洗去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浮在水面上的葉片呈白色或淺黃色,而浮在葡萄糖溶液面上的葉片呈藍色。原因是[ ]A.實驗前,葉子已儲存了淀粉 B.實驗前,葉子已儲存了葡萄糖C.實驗前,葉子已發(fā)生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淀粉D.實驗時,葉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轉變?yōu)榈矸?br>38、下圖為某植物在 夏季晴天一晝夜內(nèi)CO2吸收量的變化情況,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1)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區(qū)段是bg段(2)該植物在a和h時刻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3)影響bc 段光合速率的 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強度(4)ce段與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完全相同(5)若c、f時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則該植物呼吸速率為c時刻大于f時刻(6)該植物處于生長時期A. (1)(3) B. (2)(4) C. (1)(5) D. (2)(6)39、初春在密閉透明玻璃溫室內(nèi),一天中的光照強度與溫室內(nèi)植物制造有機物量分別如圖中曲線Ⅰ、曲線Ⅱ所示。在采取某項措施后,溫室內(nèi)植物制造有機物量如圖中曲線III所示。采取的這項措施是[ ] A.降低溫度 B.提高溫度 C.增加CO2濃度 D.增加O2濃度
40、下列是四幅關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圖,有關敘述中正確 的是[ ]A.丁圖代表兩類色素的吸收光譜,則e代表類胡蘿素B.乙圖中如果再提高CO2濃度,則b點一定上移C.丙圖中,溫度為t4℃時,植物凈光合作用最大D.甲圖中氧氣濃度為a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強度相同
2012-2013學年度高三生物第一模擬考第Ⅱ卷二、非選擇題(共40分)41、(10分)甲圖表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親核蛋白需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發(fā)揮功能。乙圖為非洲爪蟾卵母細胞親核蛋白注射實驗,結 合兩圖回答問題(1)核膜由 層磷脂分子組成,主要成分還有 ,同其它生物膜相同的功 能特性是 性,代謝旺盛的細胞,核膜上的 數(shù)目多,它們的作用是 。從乙圖可知親核蛋白進入細胞核由其 部決定并需要 。 (2)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這些功能與結構 (填數(shù)字)有關,結構②的 性很強,其作用是 。42、(8分)洋蔥根尖分為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四部分,其生理功能各有不同。某研究小組對各個區(qū)域K+的積累量和運輸量進行了統(tǒng)計并繪圖,結果如下:(1)根尖結構的形成是由于分生區(qū)細胞_______的結果,如果在根的培養(yǎng)液中加入一定劑量的秋水仙素溶液,可能發(fā)生的變異是___________。 (2)圖中表示K+積累量的曲線是_____,根尖吸收K+能力最強的區(qū)域是_____,與該區(qū)域細胞生理功能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有__________。(3)如果根尖細胞在含有 3H-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分裂一次后再轉入普通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則在下一次有絲分裂中期3H在染色體上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一般要先對根尖材料進行______,然后再經(jīng)過___________后,才能制片觀察。
43、(7分)下圖是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①被稱為 ,④是在真核細胞的 (具體場所)進行。(2)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顯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應過程_ ___(代號表示)受阻。小麥灌漿期若遇陰雨 天則會減產(chǎn),其原因是暗反應過程______(代號表示)受阻。(3)在其他環(huán)境條件適宜而光照強度恰為光補償點時,單位時間內(nèi)各物質(zhì)中產(chǎn)生量與消耗量相等的除了糖以外,還有 (代號表示)。(4)圖中體現(xiàn)出生物膜系統(tǒng)的兩個重要功能是:① ② 。44、(14分)下圖中,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nèi)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jù)毛細玻璃刻度管內(nèi)紅色液滴移動距離測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的氣體體積如圖乙所示。 (1)標記實驗開始時毛細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實驗時,試管內(nèi)變化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 (2 )若此時圖1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則1小時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氣體量為_____________毫升。若此時植物葉片的呼吸熵(CO2/O2)為0.8(呼吸時產(chǎn)生的CO2和消耗的O2的比值)那么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植物還需從外界吸收CO2_________毫升。(3)為了防止無關因子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本實驗還應沒置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裝置與實驗組裝置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對照組在相同光照情況下,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之實驗組向右移了5毫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如果將試管中的CO2緩沖液改為無菌水,則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指標是__________值。該方法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不能較準確說明光合作用速率變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一調(diào)考試高三生物答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