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語文
>
高三
>
2014屆高考語文古文閱讀專項復習檢測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4屆高考第一輪復習專項檢測--古文
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y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豹毴↑S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時年猶未冠。已而病聵,乃益讀《靈樞》《太素》《甲乙》諸秘書,凡經(jīng)傳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貫。嘗曰:“世所謂醫(yī)書,予皆見之,惟扁鵲之言深矣。蓋所謂《難經(jīng)》者,扁鵲寓術于其書,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歟!予之術蓋出于此,以之視淺深,決死生,若合符節(jié)。且察脈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脈陰陽相應,如兩引繩,陰陽均,則繩之大小等。此皆扁鵲略開其端,而予參以《內經(jīng)》諸書,考究而得其說。審而用之,順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庇钟孕g告后世,故著《難經(jīng)辨》數(shù)萬言。藥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嘗試有功,不可遺也,作《本草補遺》。
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門求診者,為辟邸舍居之,親視藥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為者,必實告之,不復為治;钊藷o數(shù)。病家持金帛來謝,不盡取也。
嘗詣舒之桐城,有民家婦孕將產(chǎn),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安時之弟子李百全適在傍舍,邀安時往視之。才見,即連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拊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其家驚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時曰: “兒已出胞,而一手誤執(zhí)母腸不復能脫,故非符藥所能為。吾隔腹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既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也!比阂曋,右手虎口針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問以華佗之事者,曰:“術若是,非人所能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門人請自視脈,笑曰:“吾察之審矣。且出入息亦脈也,今胃氣已絕,死矣!彼炱羺s藥餌。后數(shù)日,與客坐語而卒。
(選自《宋史•龐安時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已而病聵,乃益讀《靈樞》 聵:耳聾。
B.扁鵲寓術于其書,而言之不祥 祥:詳細。
C.踵門求診者,為辟邸舍居之 踵:跟隨。
D.遂屏卻藥餌。后數(shù)日,與客坐語而卒 屏:停止。
2、以下各組句子,全都表現(xiàn)龐安時“醫(yī)者仁心”的一組是( )
①世所謂醫(yī)書,予皆見之,惟扁鵲之言深矣 ②又欲以術告后世,故著《難經(jīng)辨》數(shù)萬言
③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為者,必實告之,不復為治
⑤病家持金帛來謝,不盡取也 ⑥既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龐安時出身于世醫(yī)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讀書過目不忘。其父曾將《脈訣》傳授給他,他卻認為過于淺顯不足為奇,而后認真研讀黃帝、扁鵲的脈書,逐漸通曉醫(yī)理,悟出新意。
B.龐安時旁涉經(jīng)史百家,融會貫通,著有《難經(jīng)辨》《本草補遺》,診脈重視人迎脈和寸口脈并用,在醫(yī)學理論和實踐上有許多真知灼見,為祖國的中醫(yī)學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
C.龐安時醫(yī)術精湛,面對桐城孕婦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難雜癥,他沉著冷靜,仔細觀察,找出了孕婦難產(chǎn)的根結所在,最終在徒弟李百全的幫助下巧施針術,使孕婦順利產(chǎn)子。
D.龐安時不僅醫(yī)術精湛,活人無數(shù),而且醫(yī)德高尚,一切從患者角度考慮,不以私利為重。晚年他對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樂觀豁達地面對死亡的到來,最后平靜地告別了人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時年猶未冠。
(2)有問以華佗之事者,曰:“術若是,非人所能為也。其史之妄乎!”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烏古孫澤,字潤甫,臨潢人。澤性剛毅,讀書舉大略,不事章句,才干過人。
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帥唆都下兵閩、越,見澤,與語而合,即辟元帥府提控案牘。十五年春正月,擊潮州,守將馬發(fā)備御甚固,澤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壘,為之援應也。第翦其外應,潮必覆矣!蹦朔直テ湟淮髩,破之,余壘盡散走,二旬而潮拔,馬發(fā)死焉,唆都還軍福建。
夏五月,詔立行中書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參知政事,澤行省都事,從朝京師,命知興化軍,賜金織衣,賞其善謀也。繼改興化軍為路,授澤行總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復生之父母也!毕矘O而繼以泣?ば職堄诒,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離之民,有棄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撫育之?ぶ袗耗晟傧矠椴涣x,以資求竄名卒伍,冀后得計功授官。官吏恐激變,不敢潔,澤悉追毀所授,誅其尤無良者,貪暴始戢。澤又興學校,召長老及諸生講肄經(jīng)義,存鄉(xiāng)飲酒禮,旁郡聞而慕之。興化故號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臺言:“烏古孫澤奉使知大體,如汲長孺;為將計萬全,如趙充國?蓪俅笕。” 詔擢為海北海南廉訪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計月受之。澤視事三月,民輸租計米五百石,澤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蒞政日淺,而受祿四倍,非情所安!绷渴扯,余悉委學官,給諸生以勸業(yè)。常曰:“士非儉無以養(yǎng)廉,非廉無以養(yǎng)德!鄙硪徊寂蹟(shù)年,妻子樸素無華,人皆言之,澤不以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訪使。澤宿有德于閩,閩人安之。有芝五色產(chǎn)于憲司之澄清堂,士民以為澤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歸養(yǎng)長沙。歲余,母喪,澤以哀毀卒。澤積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謚正憲。
(節(jié)選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費用的田地。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翦其外應,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籍幼曹籍而撫育之 籍:戶籍。
C.官吏恐激壺,不敢詰 詰:責問。
D.可屬大任 屬:委托。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烏古孫澤“為官仁愛”的一組是( )
①讀書舉人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坪之
③?衣食其流離之比 ④置慈幼普籍而撫育之
⑤澤悉追毀所授 ⑥民:輸租計米五百石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烏古孫澤在軍事上有謀略。元軍攻打潮州時,他主張先分兵各個擊破潮州城外做外應的每個營壘,這樣潮州城不攻破。
B.烏古孫澤為官非常重視教化。任職興化路時,他興辦學校,召集長老及諸生講解經(jīng)義,舉行“鄉(xiāng)飲酒禮”,鄰郡聞知羨慕不已。
C.烏古孫澤為官敢于懲治貪暴。面對郡里一些品質惡劣、喜歡做不義事情的?年人,他嚴厲處置,處死了其中行為特別惡劣的人。
D.烏古孫澤為人節(jié)儉,為官清廉。他經(jīng)常說,為官者不節(jié)儉就不能保持廉潔;一件布袍他穿了數(shù)年,家人衣著樸素無華。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資求竄名卒伍,冀后得計功授官。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學官,給諸生以勸業(yè)。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人,嘉定十六年進士。授小溪主簿,待次①三年,調盤石令。會蜀有兵難,軍需調度不擾而集,更調嘉定府司理參軍。改知蒲江縣。巨室挾勢,邑號難治。希得綏強扶弱,聲聞著聞。同知樞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聞,召審察,遷行在都進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為通判也。
召為國子監(jiān)丞,遷太府寺丞。時帝斥逐權奸,收召名德,舉朝相慶。希得以為外觀形狀,似若清明之朝;內察脈息,有類危亡之證。乃上疏言:“夫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朝廷者,萬化之所自出也,實根于人君之一心。禍根猶伏而未去,不幾于安其危乎?”帝改容曰:“朕決不用史嵩之②!
遷知大宗正丞兼權金部郎官。希得言:“財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費,以實軍儲,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豈在崇大宮宇,莊嚴設像哉!”又條救錢楮三策,請置惠民局,帝皆以為可行。進秘書丞,尋遷著作郎,授江西提舉常平。役法久壞,臨川富室有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遂提點刑獄,加直秘閣。未幾,加度支員外郎,尋直寶章閣,移治贛州。盜有偽號“崔太尉”者,據(jù)石壁,連結數(shù)郡;劉老龍等聚眾焚掠,一方繹騷。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
尋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入對,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辯,且曰:“君子犯顏敢諫,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為國計,非為身計也。小人自植朋黨,擠排正人,甘言佞語,一切順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為身計,非為國計也。”
護江陵有功,召為戶部侍郎。帝曰:“姚希得才望可為閫帥!痹t增沿海舟師,希得為之廣募水軍,造戰(zhàn)艦,蓄糧食。去官,庫馀羨悉以代民輸。召為工部尚書兼侍讀,入侍經(jīng)筵。景定五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會星變,上疏引咎,乞解機務。請致仕,詔不許,力請,以資政殿大學士、金紫光祿大夫、依舊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遺表聞,帝輟朝,贈少保。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注:①待次:舊時指官吏授職后,依次按照資歷補缺。泛指候補者。
②史嵩之:南宋大臣。史料認為史嵩之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希望能建功立業(yè),為了達到目標,他可以使盡手段,這也是他遭人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會蜀有兵難,軍需調度不擾而集 擾:干擾,遇到困難。
B.以厚民生 厚:增加,添補。
C.臨川富室有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 竟:竟然
D.去官,庫馀羨悉以代民輸 羨:剩余的
2、下列句子中,能表現(xiàn)出姚希得直言敢諫的一項是( )
①希得綏強扶弱,聲聞著聞 ②豈在崇大宮宇,莊嚴設像哉
③禍根猶伏而未去,不幾于安其危乎 ④臨川富室有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
⑤小人自植朋黨,擠排正人,甘言佞語,一切順陛下之意 ⑥姚希得才望可為閫帥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姚希得十六歲時考取進士,被授予小官。而在順利解決了蜀地征兵困難后被調任為嘉定府司理參軍。又因治理蒲江縣出了名氣,經(jīng)官員游似審核后調至行在都進奏院,委以他職。
B.滿朝官員慶賀皇帝排斥權奸、招攬名德之際,姚希得卻進言說,朝廷仍潛伏著禍根,不該在猶有危險的情況下而感到自滿,皇帝聽后也表態(tài)不任用史嵩之。
C.姚希得嚴格執(zhí)行役法,給向官吏行賄的臨川富紳定了罪;治亂有法,先后平定了冒充“崔太尉”的強盜、聚眾焚掠的劉老龍等。
D.姚希得無論身處何處為官,都盡心盡力履行職責。在任兵部尚書后,正趕上彗星變化,于是上書請求辭職,并極力請求退休,最終以資政殿大學士、金紫光祿大夫、依舊潼川郡公之位離任回家。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希得以為外觀形狀,似若清明之朝;內察脈息,有類危亡之證。
(2)君子犯顏敢諫,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為國計,非為身計也。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曹伯啟,字士開,濟寧碭山人,弱冠,從東平李謙游,篤于問學。至元中,歷仕力蘭溪主簿,尉獲盜三十,械徇諸市。伯啟以無左驗①,未之信。俄得真盜,尉以是黜。累遷常州路推官,豪民黃甲,恃財殺人,賂佃客誣伏,伯啟讞得其情,遂坐甲殺人罪。遷河南省都事、臺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訪使王俁交薦,擢拜西臺御史,改都事。關陜自許衡倡道學,教多士。伯啟請建祠立學,以表其績,朝議是之。涇陽民誣其尹不法,伯啟核實,抵民罪。四川廉訪僉事闊闊木以苛刻聞,伯啟糾黜之。
延祜元年,升內臺都事,遷刑部侍郎。宛平尹盜官錢,丞相鐵木迭兒欲并誅守者,伯啟執(zhí)不可,杖遣之。八番②帥擅殺,起邊釁,朝廷已用帥代之矣,命伯啟往詰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啟恐兵往則彼驚,將致亂,乃遣令史楊鵬單騎往喻新帥,備得其情,止奏坐前帥擅興罪,邊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魯丁,撲運嶺北糧,歲數(shù)萬石,肆為欺罔,累贓巨萬。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賂,皆反為之游言。最后伯啟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負官錢,雖死必征。與其納賂于人,曷若償之于官。第條汝父所賂之教,官為征之!敝T受賂者皆懼,而潛歸賂于其子,為鈔五音余萬緡。出為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訪使,時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觀音保等以歲饑請緩之,近臣激怒上聽,遂誅言者。伯啟曰:“主上聰明睿斷,是不可以不諍。”乃劾臺臣緘默,使昭代有殺諫臣之名,帝為之悚聽。俄拜集賢學士、御史臺侍御史。有詔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啟言:“五刑者,刑異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百無一生還者,是一人身備五刑,非五刑各底③于人也,法當改易!必┫嗍侵,會伯啟除浙西廉訪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歸,優(yōu)游鄉(xiāng)社,碭人賢之,表所居為曹公里。至順四年二月卒,年七十九。
(節(jié)選自《元史•曹伯啟傳》,有刪改)
【注】①左驗,證人。②八番:元代對居住于今貴州省貴陽、惠水一帶少數(shù)民族的總稱,元苗族部名。③底,到。
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尉獲盜三十,械徇諸市 徇:巡行示眾
B.命伯啟往詰其事 詰:追查
C.治尚寬簡,民甚安之 尚:尚且
D.第條汝父所賂之數(shù) 第:只要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曹伯啟公平斷案的一組是( )
①俄得真盜,尉以是黜 ②伯啟執(zhí)不可,杖遣之
③闊闊木以苛刻聞,伯啟糾黜之 ④伯啟讞得其情,遂坐甲殺人罪
⑤伯啟核實,抵民罪 ⑥治尚寬簡,民甚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八番帥擅自殺人,引起邊境事端。朝廷命曹伯啟前往處理,為了大局,曹伯啟只奏請懲辦前帥擅殺之罪,百姓得以安寧。
B.土豪黃甲,倚仗自己有錢殺了人,卻誣陷自己的佃戶,讓佃戶屈服認罪。曹伯啟審得實情,定土豪殺人罪。
C.御史觀音保等因請求緩建西山廟宇而被殺,為此曹伯啟彈劾臺臣不及時勸阻,致使皇 上蒙受了殺諫臣的壞名聲。
D.皇上詔令曹伯啟參與修訂《大元通制》,曹伯啟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議,只是由于曹伯啟調任浙西廉訪使,他的建議未能實行。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伯啟以無左驗,未之信。俄得真盜,尉以是黜。
(2)丞相是之,會伯啟除浙西廉訪使,不果行。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汪應軫,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詔將南巡。應軫抗言:“自下詔以來,臣民旁皇,莫有固志。臨清以南,率棄業(yè)罷市,逃竄山谷。茍不即收成命,恐變生不測。昔谷永諫漢成帝,謂:‘陛下厭高美之尊號,好匹夫之卑字。數(shù)離深宮,挺身晨夜,與群小相逐。典門戶奉宿衛(wèi)者,執(zhí)干戈而守空宮’。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諧諛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豈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納直諫哉?”疏入,留中。繼復偕修撰舒芬等連章以請。跪闕門,受杖幾斃。
教習竣,擬授給事中。有旨補外,遂出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農桑。應軫勸之耕,買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蠶繅織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驛騷道路。應軫率壯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車駕駐南京,命州進美婦善歌吹者數(shù)十人。應軫言:“州子女荒陋,無以應敕旨。臣向募有桑婦,請納之宮中,傳受蠶事!笔滤鞂。
世宗踐阼,召為戶科給事中。山東礦盜起,流入畿輔、河南境。應軫奏言:“弭盜與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驅之境外而已。若弭盜而縱使出境,是嫁禍于鄰國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撲滅,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論。”報可。在科歲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時弊。以便養(yǎng),乞改南,遂調南京戶科。張璁、桂萼在南京,方議追尊獻皇帝。雅知應軫名,欲倚以自助。應軫與議不合,即奏請遵禮經(jīng)、崇正統(tǒng),以安人心,不報。嘉靖三年春,出為江西僉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歸,病卒。
(選自《明史•汪應軫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弭盜與御寇不同 弭:安撫。
B.欲倚以自助 自助:協(xié)助自己。
C.應軫與議不合 合:一致。
D.教習竣,擬授給事中 竣:完成,完畢。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汪應軫以民生為重的一組是( )
①茍不即收成命,恐變生不測
②夫谷永,諧諛之臣
③繼復偕修撰舒芬等連章以請
④土瘠民惰,不知農桑
⑤募江南女工,教以蠶繅織作
⑥即奏請遵禮經(jīng)、崇正統(tǒng)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汪應軫敢于直言進諫。他曾以古代賊臣昏君的故事當面勸止皇帝南巡,但因諷喻失當,招引圣怒,繼而被罰跪宮門,遭受杖責幾乎喪命。
B.汪應軫擔任地方官能造福當?shù)匕傩。出任泗州知州時,針對土地貧瘠、百姓懶情、不懂農桑的具體民情,采取買桑勸農、募工教織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豐衣足食。
C.汪應軫為了維護百姓利益不惜違抗皇命。他曾斷然拒絕皇帝的旨意,還用請蠶婦入宮的話提醒皇帝要以百姓利益為重。
D.汪應軫能夠認清當時社會弊端。他要求地方官嚴懲盜賊的主張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他在戶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時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應軫言:“州子女荒陋,無以應敕旨。臣向募有桑婦,請納之宮中,傳受蠶事!笔滤鞂。
(2)凡一方有警,不行撲滅,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論。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楊邦?,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處郡學,目不視非禮,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舊家,實娼館也。邦?初不疑,酒數(shù)行,娼女出,邦?愕然,疾趨還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責。博通古今,以舍選登進士第,遭時多艱,每以節(jié)義自許。歷婺源尉,蘄、廬、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陽縣。會叛卒周德?lián),殺官吏。?立縣獄囚趙明于庭,欲誅之,因諭之,曰:“爾悉里中豪杰,誠能集爾徒為邑人誅賊,不惟宥爾罪,當上功畀爵!泵骷凑埿,邦?飲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討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為御營使,駐扎建康,命韓世忠、王燮諸將悉聽充節(jié)制。充性酷而無謀,士心不附。渡岡沙,充遣陳淬等及金人戰(zhàn)于馬家渡。自辰至未,戰(zhàn)數(shù)合,勝負未決。燮擁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數(shù)千人降。金人濟江,鼓行逼城。時李槐以戶部尚書董軍餉,陳邦光以顯謨閣直學士守建康,皆具降狀,逆之十里亭。金帥完顏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屬迎拜,惟邦?不屈膝,以血大書衣裾曰:“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弊阱霾荒芮R砣,遣入說邦?,許以舊官。邦?以首觸柱礎流血,曰:“世豈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動者?速殺我。”翼日,宗弼等與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于庭,邦?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敵至不能抗,更與共宴樂,尚有面目見我乎?”有劉團練者,以幅紙書“死活”二字示邦?曰:“若無多云,欲死趣書‘死’字。”邦?奮筆書“死”字,金人相顧動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邦?不勝憤,遙望大罵曰:“若女真圖中原,天寧久假汝,行磔汝萬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殺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聞,贈直秘閣,賜田三頃,官為斂葬,即其地賜廟褒忠,謚忠襄,官其四子。
(節(jié)選自《宋史•楊邦?傳》,有改動)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同舍欲隳其守 隳:毀壞。
B.誠能集爾徒為邑人誅賊 徒:徒黨,同一類人。
C.皆具降狀,逆之十里亭 逆:叛逆。
D.若女真圖中原,天寧久假汝 假:給予幫助。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楊邦義節(jié)義品性的一組是( )
①少處郡學,目不視非禮 ②邦?飲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不屈膝 ④立邦?于庭
⑤邦?奮筆書“死"字 ⑥即其地賜廟褒忠,謚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邦?在郡里求學時,被同學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騙到娼館,酒行了幾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驚愕,后馬上快步回到宿舍,脫下衣服帽子燒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責。
B.楊郭?做溧陽知縣時,為對付占府城殺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對犯人趙明恩威并施,在楊邦?赦罪報功封爵的許諾下,趙明第二天就主動請纓,幾天時間,就平定了叛亂。
C.宋朝將領在金兵面前或逃或敗或降,使得金兵渡過長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們也屈膝迎拜金帥完顏宗弼;而楊邦?卻在衣襟上寫下血書,表達誓死效忠大宋的決心。
D.宗弼軟硬兼施,又用許諾恢復楊邦?原有的官職來誘降他,楊邦?不為所動,抱定必死的決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來他又怒罵宗弼,才被殺死并剖心。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邦?立縣獄囚趙明于庭,欲誅之,因諭之。
(2)天子以若捍城,敵至不能抗,更與共宴樂,尚有面目見我乎!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長孫嵩,代人也,太祖賜名焉。父仁,昭成時為南部大人。嵩寬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統(tǒng)軍。昭成末年,諸部乖亂,苻堅使劉庫仁攝國事,嵩與元他等率部眾歸之。
晉將劉裕之伐姚泓也,太宗假嵩節(jié),督山東諸軍事,傳詣平原,緣河北岸列軍,次于畔城。軍頗失利。詔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蓋,遺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師。詔嵩厚答之。又敕簡精兵為戰(zhàn)備,若裕西過者,便率精銳南出彭沛,如不時過,但引軍隨之。彼至崤陜間,必與姚泓相持,一死一傷,眾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裕首可不戰(zhàn)而懸。于是叔孫建等循河趣洛。遂入關。嵩與建等自成皋南濟,晉諸屯戍皆望塵奔潰,?碎L安,嵩乃班師。
太宗寢疾,問后事于嵩。嵩日:“立長則順,以德則人服。今長皇子賢而世嫡,天所命也,請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詔世祖臨朝監(jiān)國,嵩為左輔。世祖即位,進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詔問公卿:赫連、蠕蠕①征討何先?嵩與平陽王長孫翰、司空奚斤等曰:“赫連居土,未能為患;蠕蠕世為邊害,宜先對大檀。及則收其畜產(chǎn),足以富國;不及則校獵陰山,多殺禽獸皮肉筋角,以充軍實,亦愈于破一小國。”太常崔浩日:“大檀遷徙鳥逝,疾追則不足經(jīng)久,大眾財不能及之。赫連屈丐,土宇不過千里,其刑政殘虐,人神所棄,宜先討之!鄙袝鴦崱⑽渚┖畎苍埾绕今T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聞屈丐死,關中大亂,議欲征之。嵩等日:“彼若城守,以選代勞,大檀聞之,乘虛而寇,危遭也!钡勰藛栍奈⒂谔鞄熆苤t之,謙之勸行。杜超之贊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諫不可。帝大怒,責嵩在官貪污。尋遷太尉。久之,加柱國大將軍。
自是,輿駕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鎮(zhèn)京師,坐朝堂,平斷刑獄。薨,年八十。謚日宣王。后高祖追錄先朝功臣,以嵩配饗廟庭。
(節(jié)選自《魏書》)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苻堅使劉庫仁攝國事 攝:代管。
B.更敕簡精兵為戰(zhàn)備 簡:精減。
C.叔孫建等循河趣洛 趣:奔赴。
D.亦愈于破一小國 愈:勝過。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長孫嵩受到君主一組是( )
①年十四,代父統(tǒng)軍
②太宗假嵩節(jié),督山東諸軍事
③詔嵩厚答之
④世祖即位,進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⑤太宗寢疾,問后事于嵩
⑥后高祖追錄先朝功臣,以嵩配饗廟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長孫嵩較有軍事才能。時局亂時,他統(tǒng)領部眾,不使分散而歸附苻堅;趁劉裕無暇相顧,他與叔孫建從成皋南渡,東晉諸屯軍望風而潰。
B.長孫嵩為官清廉。劉裕借道通行時在船上看見了長孫嵩的營帳,派人送去美酒美食,長孫嵩沒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賞。
C.長孫嵩有時很固執(zhí)。屈丐死后,關中大亂,世祖想要征討赫連,寇謙之、崔浩等都支持,而長孫嵩堅決反對,最終惹怒了世祖,遭到責斥。
D.長孫嵩恪盡職守。他做了柱國大將軍后,總是在世祖親自外出征討作戰(zhàn)時,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鎮(zhèn)朝堂,并且處理日常各種刑獄案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裕西過者,便率精銳南出彭沛,如不時過,但引軍隨之。
(2)彼若城守,以逸代勞,大檀聞之,乘虛而寇,危道也。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繼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關,慎抗疏切諫。尋稱疾歸。世宗嗣位,起充經(jīng)筵講官。常講《舜典》,言:“圣人設贖刑,乃施于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奸,無可贖之理!睍r大?①張銳、于經(jīng)論死,或言進金銀獲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納桂萼、張璁言,召為翰林學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異。臣等所執(zhí)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zhí)者,冷褒、段猶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 世宗怒,切責,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帝震怒,命執(zhí)首事八人下詔獄。于是慎及檢討王元正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實糾眾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濟并謫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衛(wèi)。先是,廷和當國,盡斥錦衣冒濫官。及是伺諸途,將害慎,慎知而謹備之,至臨清始散去。扶病馳萬里,憊甚,抵戍所,幾不起。
五年聞廷和疾,馳至家。廷和喜,疾愈。還永昌,聞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馳赴木密所與守臣擊敗賊。八年聞廷和訃,奔告巡撫歐陽重請于朝,獲歸葬,葬訖復還。自是,或歸蜀,或居云南會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視之。及年七十,還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還。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入京,賦《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yè)門下。嘗奉使過鎮(zhèn)江,謁楊一清,閱所藏書。叩以疑義,一清皆成誦。慎驚異,益肆力古學。既投荒②多暇,書無所不覽。嘗語人曰:“ 資性不足恃, 日新德業(yè),當自學問中來!惫屎脤W窮理,老而彌篤。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隆慶初,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謚文憲。
(選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八十,有刪改)
【注】①大?: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邊地。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大?張銳、于經(jīng)論死 論:判罪。
B.施于小過,俾民自新 俾:使。
C.命執(zhí)首事八人下詔獄 執(zhí):執(zhí)行。
D.叩以疑義 叩:詢問。
2、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楊慎稟性剛直、堅持原則的一組是( )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盡斥錦衣冒濫官
③撼門大哭,聲徹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 ⑥慎聞之,益縱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慎為人忠貞,遇事常上書進諫,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關,他上書抗諫,武宗只得稱病而歸。
B.楊慎經(jīng)常講《舜典》,以此來勸誡世宗不要寬恕張銳、于經(jīng)等元惡大奸之人的死罪。
C.楊慎講究孝道,為繼母服喪后才擔任原官,聞知父親生病急忙歸家探病,父親去世后又請求歸葬。
D.楊慎自幼機敏,謙虛好學,老年更甚;他博聞強記,著作豐富,被譽為明朝第一。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
(2)嘗語人曰:“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yè),當自學問中來!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劉 基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追f異。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辟之,謝去。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傊茖O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yè),在此舉矣!碧嬗闷洳撸T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基,基辭。
其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鶑暮筇ず,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焙笕,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碧嬖唬骸笆菙(shù)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被D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奔吧崎L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钡蹎柾魪V洋,曰:“此褊淺殆甚于憲!庇謫柡┯,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焙髴棥V洋、惟庸皆敗。
洪武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為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為誠意伯。明年賜歸老于鄉(xiāng);舳ㄌ煜,料事如神,性剛嫉惡。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節(jié)選自《明史•劉基傳》)
1、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舉進士,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職。
B.大旱,請決滯獄 獄:監(jiān)獄。
C.伏兵邀取之 邀:攔截。
D.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尋:不久。
2、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劉基“以仁義治天下”的一組是( )
①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④因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
②以克敵賞基,基辭 ⑤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
③大旱,請決滯獄 ⑥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基在元朝時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職太小而謝去。明太祖對他寵禮甚至封他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盡智為太祖出謀劃策。
B.劉基善于總攬全局,因人制宜,陳友諒是主要威脅,劉基建議太祖消滅他;對胡美則主張收編,不改組他的部隊,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劉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華,平定了括蒼,聽說劉基的名氣,拿錢幣來聘用他,劉基沒有答應。大敗了陳友諒,朱元璋用打敗敵人的獎賞獎勵劉基。劉基推辭了。還鄉(xiāng)后,隱居山林,喝酒下棋,從不提自己的功勛。
D.劉基對幾個大臣的認可可以說明察秋毫,更可貴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為李善長開脫罪責,還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楊憲不能為相的理由。
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
(2)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3)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宋 玉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景差懼其勝己,言之于王,王以為小臣。玉讓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東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韓盧②之口,然在獵者耳。夫遙見而指蹤,雖韓盧必不及狡兔也;若躡跡而放,雖東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為遙指蹤而不屬耶?躡跡而縱泄耶?”友謝之,復言于王。
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③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對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聞歟?始而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shù)千人;中而曰《陽阿》《采菱》,國中屬而和之者數(shù)百人;既而曰《陽春》《白雪》《朝日》《魚離》④,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⑤,絕節(jié)赴曲,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
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野,將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館,上有云氣;?⑥乎直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此何氣也?”對曰:“昔者先王(楚懷王)游于高唐,怠而晝寢,夢一婦人,曖乎若云,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漂如停,詳而視之,西施之形。王悅而問焉。曰:‘我赤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卒,封于巫山之陽臺,精魂依草,實為靈芝!
(選自晉•習鑿齒《襄陽耆舊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淹趼勛嬔裕帕。屈原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選自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注釋】①景差:景差(chā),戰(zhàn)國楚辭賦家。②東郭狻、韓盧:《戰(zhàn)國策》有個“韓盧逐狻”的故事:傳說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韓盧,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東郭狻(suān)。一天,韓盧追逐東郭狻繞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動彈。③盍:“何不”。④《下里》《巴人》《陽阿》《采菱》《陽春》《白雪》《朝日》《魚離》:都是樂曲名。⑤含商吐角:指嫻熟而美妙地發(fā)出歌聲。商、角,古代音階名。⑥?:zú,指高山。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玉讓其友 讓:動詞,表示歉意,謙讓。
B.友謝之,復言于王 謝:動詞,致歉,道歉。
C.使楚人貴子之德乎? 貴:形容詞意動用法,“看得高貴,重視”的意思。
D.名曰瑤姬,未行而卒 行:這里是“長大,成婚”的意思。
2、漢代著名楚辭研究學者王逸曾評價宋玉“能巧辯,善屬文”,下列能佐證的一組是( )
①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②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
③若躡跡而放,雖東郭狻必不免也 ④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
⑤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⑥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對所選文段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A.宋玉直接繼承延續(xù)了屈原詩歌藝術風格,在楚辭方面成就斐然,從而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B.宋玉能言善辯,面對景差的敷衍托辭,他用韓盧逐狻的典故來設喻批駁;當楚襄王勸其改變風格時,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來回答,表明自己不會改變文風。
C.宋玉作為楚王左右的文學侍臣,官卑職小,但他一再營求,后來也憑著超群的才華,博得了楚王的賞識。
D.作為一代文學大家,宋玉的才華及人品不僅在當時受到了普遍的贊譽,而且得到了習鑿齒和司馬遷的高度評價。
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2)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
(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張復齋傳
復齋先生,姓張氏,華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屬文。入學后,值吳逆之亂,崎嶇兵革,與弟召修負母循環(huán)來巖谷間,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進士,知福建之晉江,多善政。上官將疏薦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終養(yǎng)。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陽橋者數(shù)萬人。侍養(yǎng)既二十年,乃起為江西之金溪。
值歲歉,先生請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會有上官倚朝貴為勢,其所屬郡縣皆脅使出門下,而責以厚贄。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晉江也。
當在晉江時,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而不養(yǎng)其父。其父詣縣訴。賈人行賄于先生,乞以貧為解。眾皆爭往視之,天方寒,賈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為凍饑可憐之狀,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毕壬逝暺涓福唬骸白雍绱,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來。先生睥視賈人,顏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見若父之將受大杖也,而安忍視之,不孝何辭?”即以大杖撲賈人,而其父乃從旁泣。先生出賄付其父曰:“以養(yǎng)爾余年。”眾皆快之。
民逋賦,久不能輸,及輸逋則賦甚多。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有守瓜圃而斃者,暮夜莫知其為誰。先生集鄉(xiāng)民于社廟,閉門使袒裼觀之,一人膚體傷敗,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以至于此!逼淙思辞。先生之聽訟仁明多此類。
晉江人文比他邑為盛。先生至,則益勸勉其父兄,使訓誨其子弟,其稍屬俊秀者,親加賓禮焉。由此晉江之童子試至萬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歸,足不履戶外。而華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賦重。當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國初定賦準原額每十畝損為六畝余,其后稍稍增墾,而清丈令下,縣官指為欺隱,將以全額上。先生曰:“我無中人之產(chǎn),顧里人不勝病矣!币蛟効h官白其事,謂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請平。宜準湖鄉(xiāng)下地例,一畝糧止一升?h官信先生素長者,察知愚民情實無他,卒如先生言。華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華,字君實。
贊曰:先生在官前后僅四年,然其為利于民者多矣。
(清•劉大?《張復齋傳》,有刪改)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 誅: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憐憫。
C.民逋賦,久不能輸 逋:怠慢。
D.華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上官將疏薦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終養(yǎng) 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
B.侍養(yǎng)既二十年,乃起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撲賈人,而其父乃從旁泣
C.其所屬郡縣皆脅使出門下,而責以厚贄 先生出賄付其父曰:“以養(yǎng)爾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晉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歸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張復齋“為利于民”的一組是( )
①先生請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 ②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
③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 ④先生出賄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歸,足不履戶外 ⑥宜準湖鄉(xiāng)下地例,一畝糧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4、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張復齋在戰(zhàn)亂中與弟弟召修一道背著老母輾轉奔波,還為終養(yǎng)老母棄官歸家,稱得上是以孝為先。
B.張復齋在晉江和金溪雖為官時間不長,但他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為民著想,深受當?shù)匕傩諓鄞鳌?br>C.張復齋坦蕩無私,辦案機智,曾巧斷賈人不養(yǎng)其父案,讓不孝子受到懲罰,賈人父得養(yǎng)天年,令人稱快。
D.張復齋在金溪被罷免后,又回到福建晉江隱居,他替華容百姓申訴,解釋了當?shù)赝恋刎汃さ膶嵡,并為百姓請求減免賦稅。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見若父之將受大杖也,而安忍視之,不孝何辭?
(2)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
(3)縣官信先生素長者,察知愚民情實無他,卒如先生言。
十二、(2012新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燧生而穎異,幼能屬文。紹興十八年,擢進士高第。授平江府觀察推官。時秦檜當國,其親黨密告燧,秋試必主文①漕臺,燧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膘菖唬骸俺跏烁移坌囊 睓u懷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則員溢,就院易一員往漕闈,秦?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對,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上喜,制《用人論》賜大臣。淳熙二年,進起居郎。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時宦官甘?之客胡與可、都承旨王?之族叔?皆持節(jié)于外,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時復議進取,上以問燧,對曰:“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鄙显唬骸爸已砸病!币騽裆险o綱,容直言,親君子,遠小人;近習有勞可賞以祿,不可假以權。上皆嘉納。出知嚴州。嚴地狹財匱,始至,官鏹②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二年之間,以其羨補積逋,諸邑皆寬。上方靳職名,非功不予,詔燧治郡有勞,除敷文閣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幾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數(shù)。婺與嚴鄰,人熟知條教,不勞而治。歲旱,浙西常平司請移粟于嚴,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為請諸朝,發(fā)太倉米振之。八年,召還,言:“江、浙再歲水旱,愿下詔求言,仍令諸司通融郡縣財賦,毋但督迫!笔,上言廣西諸郡民身丁錢之弊。事多施行。慶典霈澤,丁錢減半,亦自燧發(fā)之。紹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節(jié)選自《宋史•蕭燧傳》)
【注】①主文:主持考試。②鏹:成串的錢。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 屬:托付。
B.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 懷:銜恨。
C.就院易一員往漕闈 易:更換。
D.察官闕,朝論多屬燧 闕:失職。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蕭燧恪盡職守的一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
③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 ④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
⑤官鏹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 ⑥為請諸朝,發(fā)太倉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蕭燧天分很高,為官不畏權貴。他自幼能文,進士及第后進入仕途;其時秦檜當權,與其親黨密告蕭,要他主持秋試錄用其子秦?,遭到蕭的拒絕。
B.蕭燧剛直敢言,所奏切中時弊;噬舷蛩髟円庖,他乘便諷勸皇上親近君子疏遠小人,親信有功可賞賜財物卻不可賦予權力,得到皇上贊許采納。
C蕭燧政績卓著,受到皇上嘉勉。嚴州面積狹小財物匱乏,他勤儉理政,以盈余填補拖欠,各地都感到寬松;皇上升遷蕭燧的職位,調他去治理婺州。
D.蕭燧回到朝廷,仍關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間,江浙兩年水澇干旱,他奏請下詔諸司協(xié)助解決,又奏言廣西百姓深受身丁錢之害,建議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
(2)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
十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李師中字誠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時政。父緯為涇原都監(jiān),夏人十余萬犯鎮(zhèn)戎,緯帥兵出戰(zhàn),而帥司所遣別將郭志高逗留不進,諸將以眾寡不敵,不敢復出,緯坐責降。師中詣宰相辯父無罪,時呂夷簡為相,詰問不屈,夷簡怒,以為非布衣所宜言。對曰:“師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舉進士,?延龐籍辟知洛川縣。民有罪,妨其農時者必遣歸,令農隙自詣吏。令當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諭之。租稅皆先期而集。民負官茶直十萬緡,追系甚眾,師中為脫桎梏,語之曰:“公錢無不償之理,寬與汝期,可乎?”皆感泣聽命。乃令鄉(xiāng)置一匱,籍其名,許日輸所負,一錢以上輒投之。書簿而去。比終歲,逋者盡足。
龐籍為樞密副使,薦其才。召對,轉太子中允、知敷政縣,權主管經(jīng)略司文字。夏人以歲賜緩,移書邊曰:“愿勿逾歲暮!痹t吏報許,師中更牒曰:“如故事!睒忻茉痕罏樯酶闹茣,師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詔也。”朝廷是之,薄其過。
熙寧初,拜天章閣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師中知秦州。詔賜以《班超傳》,師中亦以持重總大體自處。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則戰(zhàn),嬰其銳鋒,而內無以遏其入。師中簡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戰(zhàn)者中居,令諸城曰:“即寇至,堅壁固守;須其去,出戰(zhàn)士尾襲之!奔s束既熟,常以取勝。
師中志尚甚高,每進見,多陳天人之際、君臣大節(jié),請以進賢退不肖為宰相考課法。在官不貴威罰,務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擁道遮泣,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薦其有王佐才。然好為大言,以故不容于時而屢黜,氣未嘗少衰。
(節(jié)選自《宋史•李師中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令農隙自詣吏 隙:空閑。
B.乃令鄉(xiāng)置一匱,籍其名 籍:戶籍。
C.師中簡善守者列塞上 簡:選擇、選拔。
D.以進賢退不肖為宰相考課法 課:考核。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師中對百姓“不貴威罰”的一組是( )
①妨其農時者必遣歸 ②租稅皆先期而集
③師中為脫桎梏 ④許日輸所負
⑤比終歲,逋者盡足 ⑥民擁道遮泣,馬不得行
A.①②⑥ B.②④⑤ D.①③④ C.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師中有膽識。15歲時,就敢于上密封奏書論說當時政事,在他父親李緯因將領畏敵不前而被貶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辯白父親無罪。
B.李師中敢于堅持己見。夏國上奏想延緩對朝廷的進奉日期,便移文到邊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詔給官吏說可以,李師中卻主張按照舊例執(zhí)行。
C.李師中很有戰(zhàn)略眼光。針對西夏的進犯,李師中選擇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邊塞上,而讓善于作戰(zhàn)的人處于中間地帶,他的抗敵策略實行后,常常獲勝。
D.李師中志向高遠,但不被當權的人接納以致多次遭貶斥,原因是他喜歡說有關大事的言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師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詔也。”朝廷是之,薄其過。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則戰(zhàn),嬰其銳鋒,而內無以遏其入。
十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王濟字武子。少有逸才,風姿英爽,氣蓋一時,好弓馬,勇力絕人,善《易》及《莊》、《老》,文詞俊茂,伎藝過人,有名當世。年二十,起家拜中書郎,以母憂去官。起為驍騎將軍,累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同列,為一時秀彥。武帝嘗會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顧濟、恂而謂諸公日:“朕左右可謂恂恂濟濟矣!”每侍見,未嘗不論人物及萬機得失。濟善于清言,修飾辭令,諷議將帥,朝臣莫能尚焉。帝益親貴之。仕進雖速,成謂才能致之。然外雖弘雅,而內多忌刻,好以言傷物,儕類以此少之。
齊王攸當之藩,濟既陳請,又累使公主與甄德妻長廣公主俱入,稽顙泣請帝留攸..帝怒謂侍中王戎日:“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以忤旨,左遷國子祭酒,常侍如故,數(shù)年,入為侍中。主者處事或不當,濟性峻厲,明法繩之。素與從兄佑不平,佑黨頗謂濟不能顧其父,由是長同異之言,出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見委任。而濟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嘗謂和嶠日:“我將罵濟而后官爵之,何如?”嶠日:“濟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濟,切讓之,既而曰:“知愧不?”濟答日:“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他人能令親疏,臣不能使親親,以此愧陛下耳!钡勰。
帝嘗與濟弈棋,而孫皓在側,謂皓曰:“何以好剝人面皮?”皓曰:“見無札于君者則剝之!睗鷷r伸腳局下,而皓譏焉。尋使白衣領太仆。年四十六卒,追贈驃騎將軍。及其將葬,時賢無不畢至。孫楚雅敬濟,而后來,哭之甚悲,賓客莫不垂涕。
(《晉書•列傳十二》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少有逸才,風姿英爽 逸:突出。
B.起家拜中書郎,以母憂去官 去:辭職。
C.儕類以此少之 少:輕視。
D.朝臣莫能尚焉 尚:推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齊王攸當之藩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武帝嘗會公卿藩牧于式乾殿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C.濟時伸腳局下,而皓譏焉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幼
D.好以言傷物 以亂易整,不武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王濟個性的一組是( )
①風姿英爽,氣蓋一時 ②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同列,為一時秀彥
③濟性峻厲,明法繩之 ④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
⑤帝嘗與濟弈棋……濟時伸腳局下 ⑥及其將葬,時賢無不畢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濟年輕時不儀精通騎馬射箭技術,力大無比,精通《易經(jīng)》及《莊子》《老子》,且技藝超人,在當時非常有名。
B.王濟善于清談,修飾辭令,諷議評價將帥,朝臣沒有能超過他的,皇帝更加親近看重他。官升得雖怏.都不認為他是靠才能達到的。
C.王濟外表儒雅,但言辭直白激切;实墼肛熎溆欣,王濟則以因瑣事導致兄弟不相容而為陛下感到羞恥予以回敬。
D.王濟與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黨都認為王濟不顧念王佑的父親,后王濟被排擠在外,將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出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見委任。
(2)帝因召濟,切讓之,既而日:“知愧不?”
(3)每侍見,未嘗不論人物及萬機得失。
十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太祖孝總高皇后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鑒,好書史,勤于內治,暇則講求古訓。
帝前殿決事,或震怒,后伺帝還宮,軌隨事微誅。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shù)矣。參軍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架欲殺父,帝將誅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后。”帝廉之,呆枉。李文忠守嚴州,楊憲誣其不法,帝欲召還。后曰:“嚴,敵境也,輕易將不宜。且文忠素賢,憲言可信乎擴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學士宋濂坐孫慎罪,逮至,論死,后謀曰:“民家為子弟延師,尚以禮全終始,況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钡鄄宦。會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問故。對曰:“要為宋先生作福事也!钡蹅热唬扼缙。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嘗令重囚筑城。后曰:“贖罪罰役,國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钡勰讼ど庵。帝嘗怒責宮人,后亦佯怒,令執(zhí)付宮正司議罪。帝曰:“何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賞。當陛下怒時,恐有畸重。付官正,則酌其平矣。即陛下論人罪亦詔有司耳”。
一日,問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爾所宜問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安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遇歲旱,機率宮人蔬食,助祈禱。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積之先備也!弊嗍鹿俪,會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飲食親嘗之。味弗甘,遂啟帝曰:“人主自拳欲薄,養(yǎng)賢宜厚!钡蹫閭獾摴佟
帝欲訪后族人官之,后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軌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札,求良醫(yī)。后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祝何益!且醫(y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安故而罪諸醫(yī)乎?”疾亟,帝問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賢納誅,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笔窃卤绫,年五十一。帝慟哭,遂不復立后。
(節(jié)選自《明史•后妃列傳》)
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輒隨事微諫 微:委婉。
B.帝廉之,果枉 廉:認為……廉潔。
C.學士宋濂坐孫慎罪,逮至,論死 論:判罪。
D.疾亟,帝間所欲言 亟:危重。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民家為子弟延師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B.且濂家居 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
C.子之安否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D.帝或告以振恤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馬皇后聰慧明辨的一組是( )
①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后
②嚴,敵境也,輕易將不宜
③且文忠素賢,憲言可信乎?
④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
⑤帝嘗怒責宮人,后亦佯怒,令執(zhí)付宮正司議罪
⑥后命中官取飲食親嘗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誣告,決定要誅殺郭景祥的兒子,幸虧馬皇后勸說,才避免了一樁冤案。
B.馬皇后擔心皇帝處罰不當,所以當宮人遭到皇帝責罵時,她下令將宮人交到宮正司議罪。
C.馬皇后借飲食不佳告訴皇帝“自奉欲薄,養(yǎng)賢宜厚",體現(xiàn)了她“隨事微諫”的勸謀藝術。
D.馬皇后相信生死由命,認為醫(yī)藥不能治病,這種迷信、落后思想導致她病重身亡。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shù)矣。
(2)帝欲訪后族人官之,后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
(3)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妄故而罪諸醫(yī)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81441.html
相關閱讀:
上一篇:
2014屆高三語文一輪復習試題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2年高三語文上冊第三次月考試題(附答
第一卷(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完全相同的……
2013年高三語文3月月考試卷(山大附中有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屆高三3月月考 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9分,每小題3分) 顛覆傳統(tǒng)的讀書……
湖北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帶答案)
語 文 本試題卷共8頁,六大題23小題。全卷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 ★?荚図樌 注……
2012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病句(有答
2012年高考試題分類匯編:病句 (東卷)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
2013年高三語文第七次月考試卷(湖南)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本試題卷的封……
相關閱讀
2014屆高考語文精練鳳頭豹尾展才情——開
2012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有
2013年高三語文第一次質量診斷試題(含答
2014年高考語文仿真模擬檢測試題及答案
江西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
2012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科技文閱讀
2013年高考作文預測題1
2012年嘉興高三語文上冊第一次階段測試題
2013屆高考語文好題速遞試題及答案
2012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有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