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伯里克利你認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高度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①文化的繁榮活躍 ②商貿的頻繁 ③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 ④平民與貴族的斗爭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④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屋大維的顧問叫苦不迭:羅馬帝國于是通過一系列司法實踐,形成了A.《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自然法 世博會迎來國家館日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墨西哥4.16世紀左右,歐洲“紳士”(gentry)階層大多住在鄉(xiāng)間宅第,喜愛田獵,坐享田租。他們擁有政治、法律的特權,并成為社會的領導階層。 這些“紳士” 獲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徑?A.經營工商,累積財富 B.應征從軍,建有軍功C.擁有封地,身份世襲 D.通過考試,獲得資質5.休慈斯在某書中寫道“(他)是歷史中絕無僅有的三重創(chuàng)立者,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和一個宗教。諸子百家的政治主張在我國封建社會作為統(tǒng)治思想先后體現(xiàn)的有①道家“無為” ②儒家的“仁政” ③墨家的“兼愛” ④法家的“法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①② D.①②③④。上述現(xiàn)象最有可能發(fā)生在 明朝B.宋朝 C.唐朝 D.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C.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也 D.中古史證明國家合則利分則弊14.自秦朝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后,中央地方矛盾始終存在。地方勢力威脅中央政權的危險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時期 B.北宋時期 C.元朝時期 D.清朝時期15.以下是中國古代兩本史學名著的篇目,與這兩書體例相同的著作分別是繼亂之世:魯?公?公元年?公二年?公三年?公四年?公五年……卷十:孝文帝紀第十……卷第四十一:勾踐世家第十一……卷第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A.司馬光《資治通鑒》/希羅多德《歷史》B.司馬遷《史記》/袁樞《通鑒紀事本末》C.司馬光《資治通鑒》/司馬遷《史記》D.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16. 右圖為《元朝疆域圖》,其中宣政院管轄的地區(qū)是A.①B ②C.③D.④?17. 嚴從簡在《殊域周資錄》中描述道:“凡貢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貨來,皆倍償其價!边@一現(xiàn)象反映的是A.朝貢貿易 B. 民間貿易 C. 互市貿易 D.市舶貿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相同點是A.崇尚理性和科學的結合 B.批判羅馬天主教的愚昧統(tǒng)治C.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 D.設計了未來理想的社會制度A.希臘羅馬文化與 “文藝復興”期間的時代 B. 可以泛指整個歐洲封建時代 C.是一個神權至上、文化毀滅的?暗時代 D.緩慢的發(fā)展中孕育著新時代誕生的條件20. 右圖是漫畫家為某一歷史事件創(chuàng)作的題為《瑪麗安娜女郎(法國的象征)終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畫。圖中的房間里衣物凌亂,女郎站在鏡子前面,終于選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這幅漫畫的含義是A. 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時裝,可以隨時改變B. 法國的共和制度經過長時間的變動才確定下來C. 法國資本主義思想與封建思想斗爭激烈D.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最終在法國得以確立21. 西方史學家指出“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是A.中國資源豐富 B.新航路的開辟 C.工業(yè)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場的形成 美國歷史學家平森認為,德國在短短的30年間,“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yōu)橐怨に嚰夹g金融和工業(yè)組織以及用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促成這一巨變的主要原因是A.壟斷組織大量出現(xiàn) B.從殖民地攫取巨額利潤C.自法國獲得割地賠款 D.德意志統(tǒng)一的完成在樹立法國的國際威望方面,《人權宣言》所起的作用勝過了法國軍隊所打的一切勝仗。A.超越了英國1689《》B.成為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C.克服了美國《獨立宣言》的局限性D.對民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有學者說:這里所說的“同質”是指A.消滅了黑人奴隸制和種族歧視 B.統(tǒng)一的市場和統(tǒng)一的美利堅民族C.推翻殖民統(tǒng)治,實現(xiàn)民族獨立 D.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和統(tǒng)一的經濟制度A.金元外交政策的繼續(xù)B.幫助歐洲復興經濟 C.引誘東歐各國擺脫蘇聯(lián)控制 D.以經濟手段控制西歐 ?30.1953年開始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核心是 A. 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B. 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C. 改變不合理的勞動產品分配制度 D. 將單一所有制發(fā)展為多種所有制二、最佳選擇題(5小題,每小題3分,共1分每選項的分值可能0、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31.A.嚴刑峻法的現(xiàn)象有所改變 B.執(zhí)法中滲入儒家倫理觀念C.儒學在漢武帝時地位較高 D.儒家倫理已完全取代法家32.“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漢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huán)境形成以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睂Υ瞬牧系睦斫,正確的是A.自然地理環(huán)境文明的影響 B.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C.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導致民主制D.政治文明地理環(huán)境左右……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睋(jù)此判斷得出的歷史信息最符合史實的是A.“亂世”與“分土建邦”有內在因果關系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C.“家天下”結束了亂世,又帶來的割據(jù)混亂 D.這塊刻石的出現(xiàn)最早不會早于秦代34.有A.B.C. D.A.英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未開始工業(yè)化B.工業(yè)革命促進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流動C.工業(yè)化程度越低農村人口比例越大 D. 人身隸屬關系阻礙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動選官制度科舉制(先秦) (秦代) (漢代) (魏晉南北朝)(隋唐至宋延續(xù)至_C 朝)通彼此: 以宋朝歷史為例,可以理解為“科舉制度與___D___制度的相通合一”(2)歷史歸納:根據(jù)上述提示,請你歸納中國古代歷史上“選官方式”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3)歷史闡釋:“相對隋朝而言,唐朝的科舉制已較健全,但尚不完善”。請敘述唐朝對科舉制的完善進行的改革,并作簡單評價。(5分)37. 中日現(xiàn)代化比較(10分)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相繼走上現(xiàn)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卻敗于日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為了勸阻西方列強以“修約”為借口要挾中國,清政府聘用剛卸任的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率使團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訪問了歐美11個國家。任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辦理文書的官員)志剛、禮部郎中孫家谷為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英國使館翻譯柏卓安、法籍海關稅務司德善為左右協(xié)理。經蒲安臣使團交涉,美英等國表示對華將采取“節(jié)制和溫和”的政策。使團回國以后,由于人微言輕,對政府決策沒有產生什么影響。日本政府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求知識于世界” 于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派巖倉使節(jié)團訪問歐美12個國家。該使團以右大臣(朝廷──摘編自王紹坊《中國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編《明治維新史》?(1)中日兩國使團的出使目的、成員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兩國統(tǒng)治集團對現(xiàn)代化的態(tài)度。(6分)(2)聯(lián)系兩國使團出訪的史實,運用所學知識說明19世紀后期中日兩國在學習西方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4分)[]38.最近,國外一位學者提出了 “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的觀點,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借用這句話設計了右側這張主題演講的圖片。? 問題: (1)1978年中國發(fā)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分)(2)為什么中國的1978年會被視為21世紀開始的標志?(分) 羅馬法的發(fā)展 (12分)材料一 羅馬人在思想意識方面最重要的貢獻在于,他們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習俗。 ——斯塔夫里阿諾斯材料二 凡以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或對其家屬指定監(jiān)護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得為了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 ——《十二銅表法》 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而受懲罰 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民法大全》材料三 婦女不得參與任何公務;因而他們不能擔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職責,或提出訴訟,或為他人擔保,或擔任律師。奴隸和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主人,服從‘命運’的安排,對逃亡的奴隸和隸農必須嚴加懲治。 ——《歷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岳麓版)請回答:依據(jù)以上材料,結合已有知識,分析羅馬法所經歷的“理性”發(fā)展。(4分)推動羅馬法發(fā)展的因素是哪些?(2分)根據(jù)材料二、三,你如何評價羅馬法?(6分)洋務運動幼童留學1870年,容閎向曾國藩提出了留學教育計劃。立即與李鴻章聯(lián)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準 曾國藩和李鴻章計劃先向美國派120名留學生,考慮到語言問題,決定選10到16歲的幼童出國;從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留學年限為15年;經費一律由清廷支付。在那時,絕大多數(shù)人對出國留學視為危途,尤其是美國,離中國遙遠,不少人認為那是個非常野蠻而不開化的地方還要簽字畫押,“生死各安天命”,容閎使出全身解數(shù)才湊足30名,同治十一年(1872年),30名穿著長袍馬褂、留著辮子的中國男童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郵船,遠渡重洋到美國留學。這是近代中國首批官派留學生這120名幼童多數(shù)來自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qū)剛到美國的幼童一身中國打扮,瓜皮帽,藍緞褂,嶄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辮,特別引起美國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會有一群美國小孩子跟在后面圍觀,有的還高喊:“中國女孩子”!他們要補習英文,還要集中起來學漢語,每次學漢語,首先必須臉朝中國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再給孔老夫子的畫像叩頭[]經過兩三年的英語補習,多數(shù)幼童可進學校學習了,清朝官吏對他們的管制也相對減少了。到1880年,多數(shù)幼童已經中學畢業(yè),個別的如詹天佑等考入了大學,還有一些進入中專或其他職業(yè)學上海市吳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919710.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珠海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答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