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中歷史課本內(nèi)容,同學們一般都能看懂。“知”與“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與少、深與淺的差異。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選擇信息的能力和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這些才是高中歷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要達到這些目標,首先,要把握一個根本點:準確、完整、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歷史基礎知識。其次,要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認識歷史,包括科學地評述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評價歷史人物,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等。那什么是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呢?比方說:對于同樣一個歷史事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條件下,它的作用和影響可能就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評價歷史事物不能離開它所處的歷史背景,這就叫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法。什么是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呢?通俗地說,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認識和結(jié)論。許多歷史事物往往既具有進步之處,同時又具有不足地方,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全面地、客觀地、一分為二地進行分析評價。
當然,任何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扎實的基礎知識。歷史是記憶量最大的課程之一,厚厚幾本書,內(nèi)容多,頭緒繁雜,如果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就很難把握好。我認為學專題歷史時要多運用聯(lián)系對比法進行記憶,如:古今對比、中外對比、背景對比、影響對比、特征對比……,等等,要善于將不同的歷史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在對比中掌握基本史實,抓住各自特征。這一學習法,在專題學習中顯得尤其重要。
同學們,我還要提醒你們必須消除好多同學都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和學習習慣,它們會嚴重影響你們歷史學科的學習。概括起來,這些不良心理大致表現(xiàn)為:人云亦云的畏懼心理、急功近利的輕視心理、得過且過的僥幸心理和不求甚解的浮躁心理。所謂人云亦云的畏懼心理,就是“那么多的人名那么多的地,那么多的時間那么多的事,聽起來有趣記起來費勁”,這幾句順口溜道出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畏難情緒。所謂急功近利的輕視心理,就是只把目標定位在對付必修課的會考上。所謂得過且過的僥幸心理,就是不少學生認為,歷史是純記憶學科,“平時記了也得忘,考前突擊是法寶!边@種看法在認識上是片面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所謂不求甚解的浮躁心理,就是心浮氣躁,只求大概,不求甚解,結(jié)果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這是部分同學看書和聽課的陋習,是學習中的一大禁忌。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