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盼
與人一樣,妖也分兩大類,即男妖與女妖。古典小說中,男妖叫作“妖怪”,而女妖叫作“妖精”。當(dāng)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也混著叫,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來分析其性別。古人不太糾結(jié)這種叫法的差異,但今人卻較為明確,我們口中的“妖精”一般都是指女性,大部分時候是一個形容詞,而非名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為形容詞的“妖精”,或褒義,或貶義,是一個左右逢源,相當(dāng)不靠譜的概念。你喜歡這個女人,可以溫柔地叫她一聲妖精;你不喜歡她,也可以憤懣地罵她一聲妖精。如果是一個男人說一個女人是妖精,那么不是情深意重,就是吃不到葡萄說酸的。譴責(zé)也好,曖昧也罷,反正一句“她就是個妖精”,很是有滋有味的。
但是,中國古典浩如煙海的妖精故事,使我們總是模棱兩可,并試著相信,妖精作為形容詞也只是后來的事,起初應(yīng)該就是一個名詞,一個實實在在的物種。這或許并非“唯物主義”的思路。但我反而認(rèn)為,如果不正視這個“物種”的存在,才是非唯物主義的,更對不起古代先賢們對這個物種念茲在茲、癡狂不已的眷戀與追捧。
如果妖精真的是一個物種,那么她們就是有著和人間美女一樣的身體和外貌,同時又不是人,但大部分時候卻與人類毫無二致的一個特殊物種。在這個特殊物種里面,除了妖精之外,還有女鬼和仙女,廣義上都可稱為“妖精”。而且,只有采取這種廣義上的稱呼,才能把女鬼與仙女的氣質(zhì)恰如其分地表達(dá)出來。
話雖如此,但這三種類型的妖精,在古代倒是分得很清楚。古典四大民間傳說中的蛇精白素貞,是女妖的代表。而聶小倩則是中國女鬼界一個標(biāo)志性的人物。感謝蒲松齡,亦感謝后人對《聊齋志異》的厚愛,使得聶小倩在全世界的女鬼中,都具有崇高威望。
王母娘娘的第七個閨女—七仙女,具有一種超越國際主義的“星際主義”精神,不遠(yuǎn)萬里,來到中國,把愛留在人間。
或許,你認(rèn)為這些女性都是假的,而現(xiàn)實世界里其實也有這樣的女子。只可惜,這樣的女子即便真實地存在著,那也往往被人稱為“妖精”了。所以,有沒有妖精存在,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你若不想,她便不在;你若想,她便在。你思故她在。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xùn)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