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應試策略4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應試策略
(三)、應對考綱
根據具體試題中的情況,將“鑒賞評價”能力要求分為三個考點
1、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題型示例]
(1)、在“……”一句中,作者為什么要用“××(詞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這里的“××(詞語)”的含義是什么?作者說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3)、文中“……”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根據你的體會,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5)、為什么說“……”?請聯系“……”,分析這句話的含義。
[典型例題]
(2019年江蘇卷)《麥天》
文章最后說麥天的忙碌、喜悅“把農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請聯系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鮮亮”與“滋味”的理解。
“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的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
(2019年山東卷)《燈火的溫情》
作者最后說:“我不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2018年山東卷)《歌德之勺》
“今天終于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答題程式]
根據問題形式和原句原文的不同,可以有多種程式。
①篩選提取句子或詞語所指向的信息,改造、尊和、變換。
②釋關鍵詞義+釋比喻意義(可用同義詞代替)+釋句義(內涵)+析作用(表現主題、藝術效果、結構作用等)
③可以從“句子深刻含意是什么”“表現了作者審美觀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揭示了什么樣的哲理”等方面去進行分析。
2、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內涵及藝術魅力
①簡要分析文中某人這一人物形象。
②文中的“某人”與“某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③文中的“某人”與“某人”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二為一”,原因是什么?
④本文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形象,你認為第幾段和第幾段對“××”才描寫各有什么側重?這兩段的內容有什么關系?
⑤作者賦于了“××”怎樣的含義?請根據文意加以闡釋。
⑥文中畫線部分所描寫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特征?
⑦作者借寫“××”的世界來寫他理想的世界,那么,這個世界有怎樣的特點?作者理想中世界又是怎樣的?
(2019年全國卷)《總想為你唱支歌》
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那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2018年江蘇卷)《侯銀匠》
小說中的花轎與刻畫侯菊的形象有密切關系,請簡要分析?
(2018年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
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
(2018年海南、寧夏卷)《二十年以后》
小說中鮑勃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
①人物形象或物象特征:篩選信息,然后按點排列。
②通過人物或物象理解情感(主旨):人物或物象特征+情感(主旨)分析。
③表現人物特征的手法技巧:關鍵詞(手法)+人物或物象特征+表達效果(主題作用、藝術作用)
3、考點: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④作者把“某物象”稱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⑤請閱讀文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文,簡要說明作者對……的態(tài)度是什么?
⑥文中說“……”,又說“……”,這樣說矛盾嗎?你如何理解這兩種說法的異同?
⑦文章中說“……”這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你怎樣看待“……”?
⑧根據全文,分析作者對“……”的態(tài)度,并就文末“……”所蘊含的作者觀點作出簡要評價。
文章后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019年湖南卷)《憶劉半農君》
聯系最后一段,談談你對“這情感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
(2019年江蘇卷)《侯銀匠》
文中畫線部分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侯銀匠什么樣的情感?
(2019年山東卷)《歌德之勺》
文章倒數第二段引用里恩格斯的一段話。作者為什么要引用這段話?這段話表達了恩格斯怎樣的觀點?
人物或物象特征(句子含義,景物意境……)+情感(主旨)分析+評價。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