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類文言文是高考試卷中最常考的類型。其中理解判斷類題目是必考題型,這類題多是命題者對原文進行的翻譯、轉述或分析。在作答過程中,稍不注意,我們就會與正確選項擦肩而過。那么,怎樣做好這類題目呢?
1.謹防選項概括上的錯誤
關注傳主的主要生平事跡。謹防理解上的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或者范圍、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確。
如2019年湖北卷文言文閱讀第11題A項:“王湛不被人了解,連侄兒王濟也曾以為叔父癡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從不看望叔父,見面不過寒暄而已。”
原文是:“兄王渾之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意思是:“他哥哥王渾的兒子王濟每次來掃墓,幾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來。王濟偶爾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幾句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從不看望叔父”的說法過于絕對,屬于以偏概全。
做題時,我們要謹防選項改動文中表示范圍限制或程度輕重的詞語,以部分替代整體、以局部替代全局、以個別替代一般,警惕選項中出現的“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種”之類的字眼。
2.謹防選項內容上的錯誤
關注傳記中的人物和事件,謹防人物與事件張冠李戴,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顛倒或錯位,事件無中生有。
如2018年安徽卷文言文閱讀第6題B項:“梁熙任職時清正愛民,行事低調。他在任期間能夠廉潔自守,視民如子,政績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
其中“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無中生有,原文根本沒有提及這件事情,從原文“官咸寧半載,入為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這句推斷,梁熙從政半年就被調往朝廷內可以推斷,應該是得到了皇帝的賞識,才會有這么快的升遷。
做題時,我們要抓住文中“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選項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并且,要了解以時間、地點敘寫的文言材料的順序特點,要善于抓住表示時空的詞語,注意敏感的時間順序,理清錯位的時空或雜糅的事件。最后,還要注意選項是不是把沒有的事情說成事實。
3.謹防選項邏輯上的錯誤
關注傳主與其他人物或事件之間的關系,謹防題干將傳主與其他人物或事件之間強加關系或因果關系不明。
如2019年安徽卷文言文閱讀第6題B項:“許曾裕出任通判之職以后,清正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執(zhí)法嚴明,讓外來商人感激涕零!
原文是:“先是,遠人負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貨,而負其價直不還。君至,懲其尤狡黠者數人,而負販皆戴德感泣。”從這里可以看出,“外來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松江的奸民拿了外來商人的貨物,欠下錢卻不還。許曾裕到任后,懲處了幾個特別狡黠的人”,而不是“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
做題時,我們要注意選項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詞語。在遇到涉及因果關系的選項時,一定要與原文中相關的句子比較一下,仔細分析因果關系是否恰當。
4.謹防選項翻譯上的錯誤
關注文言現象。對傳文中出現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一定要作出合理的解釋,嚴防題干信息的錯誤或誤譯。
如2019年新課標卷Ⅱ文言文閱讀第6題D項:“陳登云關心百姓,奏請救助災區(qū)。在他巡視河南期間,當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災情,皇上當即派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
原文是“歲大饑,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金振之!睉g為:那年發(fā)生大饑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應麟見到百姓吃湖澤中的雁糞,便裝入袋中給陳登云看,登云隨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鐘化民分發(fā)庫銀賑恤百姓。”由此可見,題項中將“赍帑金”翻譯為“籌措錢款”不準確。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