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高中語文學習方法:文言文難句翻譯規(guī)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難句是由文言詞按照一定的文言句式組成的,文言難句翻譯之“難”,主要在于對文言詞義和句式的理解有困難。其中,文言詞義的理解難度更大,因為有很多文言詞義跟現(xiàn)代漢語詞義不一樣,同學們不容易理解。詞義不能理解,句意也就不能正確譯出。同學們必須準確理解文言詞義,這是解決文言難句翻譯這個問題的關鍵。文言詞義的理解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 .注意詞的古今異義
由于詞義的發(fā)展變化,有的詞古今意義有所不同,需要仔細辨別。
例如,“去”的現(xiàn)今常用意義是“到… 去”,古代的常用意義是“離開”,動作趨向古今恰恰相反!稜T之武退秦師》 中“亦去之”應譯為“晉軍也離開鄭國”。“偷”今義常指“偷竊”,古義常解為“茍且”“馬虎氣《 商君書· 農戰(zhàn)》 中“善為國者,倉凜雖滿,不偷于農”,此句應譯為“善于治理國家的人,糧倉即使充實,對農業(yè)也不馬虎”。
2 .注意一詞多義
有的文言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這種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如果理解有誤,也容易導致文言難句翻譯的失誤。例如“兵”:
斬木為兵(兵器),揭竿為旗(《過秦論》)
項羽兵(軍隊)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鴻門宴》)
皮池喬木,擾厭言兵(戰(zhàn)禍)(《揚州慢》 )
3 注意詞類活用和通假字
常見的詞類活用,有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意動、使動,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意動、使動;動詞的使動用法等。還要注意通假字。例如:
既東(向東,名作狀)封(把… … 當做邊疆,意動)鄭 (《燭之武退秦師》)
天下云(像云那樣,名作狀)集響(像聲響那樣,名作狀)應,贏根而景(通“影” )從 (《過秦論》)
4 .注意辭格典故
在文言文中常會遇到一些不易翻譯的含修辭格的句子。如司馬遷《 報任安書》 中“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縹繼之辱哉”一句,“縹繼”代指一種刑罰,譯句則應表明;
又如《左傳· 嘻公四年》 中“君惠徽福于敝邑之社櫻,辱收寡君… … ”一句,很隱諱、委婉地表達了意思,翻譯時則應表明其用意,譯成“您如果不毀滅我國,肯跟我們結成同盟… … ;
再如王勃《 滕王閣序》 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用了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的故事來影射不得志和受貶斥的遭遇,發(fā)泄他的“時運不齊,命途多外”的感慨,翻譯時可用“就像… … ”一類句式表明語意。文言文中還有一種特殊的修辭格“互文”,翻譯時要加以還原,補全意思。如“主人下馬客在船”(《琵琶行》 )、“岸芷汀蘭”(《岳陽樓記》 ),這是互文見義,可譯為“主人、客人一同下了馬,一同上了船”和“岸上和小洲都長著小草和蘭花”。
碰到典故,要弄懂并譯出在文中的用意。比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應譯為“… … 想要建立像漢朝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晉山封山而還那樣的功績”。5 .注意文化知識
有的文言文選段常常牽涉到古代禮俗、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文化知識,在文句翻譯時也要留意,以免弄錯。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文言文難句翻譯規(guī)律”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咨詢中考頻道。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