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學習方法:商品的基本屬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商品的使用價值

問:商品為什么要交換?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歸納 因為有用 如糧食為生存需要,煤和天然氣為生產生活需要

1、 商品的使用價值

含義: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

食品衣服能夠滿足生活需要,書刊能夠滿足精神生活需要,原材料機器能夠滿足生產方面需要,不同商品有不同使用價值是因為它們的物理化學等性質各不相同,是商品自然屬性決定的。所以,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它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系,不是反映社會的生產關系。

2、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討論:教材上的想一想—商品有使用價值,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和勞動產品是否有使用價值

自然物品也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勞動產品交換部分,必須有使用價值,不然沒人要;沒交換的能滿足自己需要。沒交換的產品,滿足了自己需要。

歸納 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商品以外的物品可以有使用價值

3、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學生判斷:商品必定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對嗎?

二、商品的價值

討論:1把斧子=15千克大米,為什么不同商品能以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換?使用價值能交換嗎?

學生明確:同質的東西,量上才能比較,使用價值本身不可交換。

設問,是否商品其他自然屬性使它們相等 ? 如在重量上1公斤菜=1公斤魚;體積上1個元宵=1個煤球;化學分子上氫氣與氧氣=水

思考推理 是什么使它們相等? 共同的東西即都是勞動產品—生產中耗費了人類勞動—產品中凝結了人類勞動,都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耗費,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就是商品的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82178.html

相關閱讀:高一政治知識點:征稅和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