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識點:光電效應方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Ek=hυ-W(Ek是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W是逸出功,即從金屬表面直接飛出的光電子克服正電荷引力所做的功。)



光電效應的解法:


(1)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問題掌握兩條線索、明確各概念間的對應關系。
①入射光頻率→決定光子能量→決定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
②入射光強度→決定單位時間內接收的光子數(shù)→決定單位時間內發(fā)射的光電子數(shù)。即:

(2)對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在理解光電效應方程的基礎上,可以由方程式判定最大初動能的變化,比較逸出功、極限頻率等情況,還可從圖線的斜率、截距等求解相關問題。



光的強度與光電流強度:


(1)關于光強光強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于光的傳播方向上單位面積的能量,其計算公式為式中的Ⅳ為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于光的傳播方向上單位面積的光子數(shù)。同頻率的光的強度隨Ⅳ的不同而不同。 Ⅳ相同而頻率不同的兩種光其光的強度也不同。由此可見,光的強度是由光的頻率v和光子數(shù)N共同決定的。
(2)關于單位時間內的光電子數(shù)在產(chǎn)生光電效應的前提下.因為一個電子成為光電子只能吸收一個光子的能量,所以一定頻率的光的強度增大,則光電子數(shù)增加;不同頻率的光,即使光強增大,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也不一定多。
(3)關于光電流強度光電流強度是指光電流的飽和值(對應從陰極發(fā)射出的電子全部被拉向陽極的狀態(tài)),因為光電流未達到飽和值前,其大小不僅與入射光的強度有關,還與光電管兩極間的電壓有關,只有在光電流達到飽和值后才和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在入射光頻率不變的情況下,光強正比于單位時間內照射到金屬表面上單位面積的光子數(shù),但若換用不同頻率的光照射,即使光強相同,從金屬表面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也不相同,形成的光電流也不同。

光電效應的兩個圖像:

(1)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隨入射光頻率變化而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

依據(jù)可知:當即圖線在橫軸上的截距在數(shù)值上等于金屬的極限頻率。
斜率普朗克常量。
圖線在縱軸上的截距在數(shù)值上等于金屬的逸出功:
(2)光電流隨外電壓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
如圖所示,縱軸表示光電流,橫軸表示陰、陽兩極處所加外電壓。

時,光電流恰好為零,此時能求出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即此電壓稱為遏止電壓。
時,光電流恰達到飽和光電流,此時所有光電子都參與了導電,電流最大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72988.html

相關閱讀:學習策略與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