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與工農業(yè)生產,與有關應用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fā)展,都有密切的關系。生物學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學將是21世紀領先的科學之一。
一、課程目的
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開設的一門學科類基礎課程。通過生物課的教學,要求達到以下教學目的:
1、要使學生獲得關于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基礎知識,以及知道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方面的應用。
2、要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
3、要使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提高科學素質。
4、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理衛(wèi)生習慣,提高身體心理素質。
二、課程安排
普通高中的生物課,是在義務教育初中生物課的基礎上開設的。初中生物課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主要學習感性的、比較淺顯的、側重生命現象的生命基礎知識。高中生物將初中生物課的知識加以綜合、概括和提高,做到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銜接。
高中生物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應培養(yǎng)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類人才的需要。
高中生物必修課的教學內容即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知識,是高中階段文科和理科全體學生必須學習的,為他們共同的生物基礎。必修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十個單元,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內容;第二部分是關于生命體生命活動本質的內容;第三部分是關于生物界的發(fā)展和生物與環(huán)境的內容。
高中生物選修課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的,是理科學生的必選課,要為理科學生的升學和就業(yè)打下良好的生物學基礎。選修課課程內容的安排側重于生物科學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密切關系的基礎知識,包括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免疫、光能利用和生物固氮、微生物與發(fā)酵工程、細胞與細胞工程、遺傳與基因工程、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保護。以上選修課教學內容,與必修課內容既不重復,又有密切的內存聯系,而且是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力求做到從理科學生升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著重選取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新進展的內容,并且十分重視理論知識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我國生產、生物技術及環(huán)境保護等實際。
三、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育方面:(1)使學生獲得關于生物活動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huán)境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理論。(2)使學生知道生物學知識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3)使學生獲得增強體質、加強自我保健的知識,促使生理和心理健康。(4)使學生了解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發(fā)展趨勢。
2、思想教育方面:(1)初步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認識生物體和生物界,了解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的統(tǒng)一;生物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了解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2)初步形成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tài)學觀點,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3)通過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4)懂得愛護自然界的生物,認識保護生物資源的重要意義,形成環(huán)境保護意識。(5)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能力培養(yǎng)方面:(1)比較熟練地掌握顯微鏡使用、制作裝片和徒手切片、做簡單的生理實驗等生物學基本方法和技能。(2)初步學會觀察動植物的習性、形態(tài)結構和生長發(fā)育等,并且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正確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生物體和生命現象。(3)初步學會設計實驗,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4)逐步形成分析、綜合、比較、和推理的能力,學會解決一些有關實際問題。(5)通過完成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驗、探究、實習和參觀等項目,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研究方法,并逐步確立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總的要求學生在初中生物課學習的基礎上,具有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教學內容
1、高中生物必修課
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規(guī)定,高中生物必修課每周3課時,共105課時。其中講課的參考課時為72課時,實驗等的參考課時為23課時。具體教學內容見下表。
教學要求
實驗: 1、高倍鏡的使用和觀察葉綠體的裝片2、觀察細胞質流動3、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學會
實驗:1、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影響酶活性的實驗(選做)
3、ATP的生理作用(選做)
4、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5、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初步學會
植物的向性和感應性
實驗:植物向性運動和感應性現象的實驗設計和觀察實習:1、植物激素與向性2、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的實驗(選做)
初步學會初步學會
實驗:1、DNA的粗提取與鑒定2、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
探究: 1、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2、性狀分離比例幾率的模擬實習:用當地某種生物做有性雜交試驗(選做)
探究: 人類染色體組型分析
實習:調查人群中的遺傳。ㄟx做)
學會學會
基因突變
生物的界級分類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及其保護
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
2、高中生物選修課
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規(guī)定,高中生物選修課每周3課時,共78課時。其中講課的參考課時為55課時,實驗等的參考課時為13課時。具體教學內容見下表。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免疫
生物固氮過程簡介(選學)
實驗:學習細菌培養(yǎng)的基本技術(培養(yǎng)基制備、接種培養(yǎng)等技術)
二氧化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認真進行生物基礎知識的教學
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技能、種種能力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通過高中生物課的學習,要求獲得關于生命活動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知識。因此教師要重視通過生物科學事實過渡到有關概念的形成,以及對重要概念的正確表述,從而使學生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
教師在備課中要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研究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有的放矢。高中生物課的知識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教師在備課時還必須認真分析教材中生物知識的內存聯系,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建立起生物學知識網絡,使他們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能夠靈活應用,觸類旁通。
在教學中,同時要注意生物必修課和選修課知識的內在聯系,處理好兩者之間的分工與銜接。
(二)要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要緊密結合生物學教學內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教書育人。在教學中要做到潛移默化,寓德于教。既要克服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德育的傾向,又要克服脫離學科實際的空洞說教的傾向,要堅持教學的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統(tǒng)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含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認識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通過關于生物與環(huán)境知識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生態(tài)學觀點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教育。通過關于生物界的發(fā)展的科學事實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生物進化觀點的教育。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結合我國的國情,介紹生物學發(fā)展的新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科學,建立科學的觀。通過課堂教學、實習、參觀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
(三)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實驗、探究、實習、參觀等教學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并且具有較強的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上述能力,同時要本著對全體學生負責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實驗材料等問題,完成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觀察、實驗等各項要求。 (四)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觀念,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黨校要重視直觀教學,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在認真研究學生的知識現狀、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懂得獲取知識和探究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并且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在教學中認真做好理論聯系實際,既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參加初中的意識。
在教學中注意因地制宜,聯系本地區(qū)生物種類和經濟發(fā)展等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同時,要認真地完成生物課鄉(xiāng)土教材的教學任務。
(六)積極組織和指導生物科技活動
教師要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能力。要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各種生物科技活動。例如,設計和做生物實驗,建立生物園,進行生物資源調查和生態(tài)調查,開展生物小論文、小制作、小發(fā)明等活動。
五、考試、考查及教學評估
(一)考試
1、高中生物必修課的考試
第一學期由學任課教師根據本教學大綱和教學實際情況,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進行一資考試。
第二學期進行會考性質的水平考試。會考要面向大多數學生,使堅持正常學習的學生都能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為了做好會考,考試前必須明確范圍和要求,設計好試卷結構,規(guī)定考試的方法等。
第一學期的考試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第二學期的會考由各。ㄗ灾螀^(qū)、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安排。
2、高中生物選修課的考試,一般每學期進行一次,由各校安排。
(二)生物實驗考查
考查范圍是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的高中生物必修內容?紤]到各地對于實驗材料的準備和實驗操作所需的時間等實際情況不同,各。ㄗ灾螀^(qū)、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從高中生物必修課中選定若干個實驗項目作為本學年度高中生物實驗考查的內容。同時,要明確考查的具體要求和考查的具體方法。
(三)教學評估
1、教學評估的目的:通過教學評估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從而有利于總結教學經驗,肯定成績,找出不足,明確改進教學的方向,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評估,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方面。
2、課堂教學評估的主要項目:(1)目的要求;(2)教學內容;(3)教學結構;(4)方法、手段;(5)教學效果等。
3、實驗課教學評估的主要項目:(1)目的要求;(2)材料用具;(3)實驗操作;(4)實驗;(5)實驗開課率等。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根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評估方案。
六、教學設備
(一)教學設備是保證按質按量完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觀察、實驗、探究、實習、演示等教學活動的必要的物質條件。各級教育行政領導部門和學校領導要為生物課程的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配備各項有關的生物教學設備,使之達到國家教委制訂的高中教學大綱和教學儀器配備目錄所規(guī)定的要求。首先要達到關于實驗室、標本室、實驗準備室及其內部設備的規(guī)定,并且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和建好生物園。同時,為了達到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教師要積極帶領學生自制教具,為教學服務。
(二)生物課教師和實驗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盡量給學生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使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有關實驗等項目都能得到落實,并且也為生物科技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設備條件。
(三)各校應該制訂生物課教學設備管理制度,以便使教學設備得到合理、科學的使用,并且培養(yǎng)學生科學地、規(guī)范地使用教學設備的良好習慣,形成愛惜教學設備的好風氣。
附錄:關于教學要求層次的說明
一、知識方面
從認知水平和該知識點在本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慮,將對知識點的教學要求,從低到依次劃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
了解:知道“是什么”。知道所列的內容,能夠說它們的大意,在有關問題中能夠識別它們。
理解:懂得“為什么”。在了解的基礎上,能夠復述所列知識的含義,能夠說出它們的要點。
掌握:知道“怎么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分析知識的聯系和區(qū)別,能夠綜合運用某些重要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簡單的生物學總是,并且能應用于實踐。
二、學生實驗、實習方面
對學生實驗、實習的教學要求,劃分為初步學會和學會兩個層次。
初步學會:在教師的輔導下,知道實驗的目的和方法步驟,能夠按照要求完成實驗、實習的任務。
學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懂得實驗、實習的原理,能夠獨立地進行實驗、實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