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無色, 如CuSO4為藍色 FeSO4為淺綠色 Fe2(SO4)3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 +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體積 ≠ 溶質的體積 + 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有水,水為溶劑 液體溶于液體, 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無水,量多的為溶劑 (1)概念: 。2)判斷方法:看有無不溶物或繼續(xù)加入該溶質,看能否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谧羁煽康姆椒ㄊ牵杭尤苜|、蒸發(fā)溶劑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亠柡腿芤翰灰欢ㄊ菨馊芤 、诓伙柡腿芤翰灰欢ㄊ窍∪芤,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墼谝欢囟葧r,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5)溶解時放熱、吸熱現象 溶解吸熱: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熱:如NaOH溶解、濃H2SO4溶解 溶解沒有明顯熱現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四要素:①條件:一定溫度②標準:100g溶劑③狀態(tài):達到飽和④質量:單位:克 (2)溶解度的含義: 20℃時NaCl的溶液度為36g含義: 在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時,NaCl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質、溶劑的性質(種類) ②溫度 大多數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NaCl 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線 例: (1)t3℃時A的溶解度為 80g 。2)P點的的含義 在該溫度時,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點為 t3℃時A的不飽和溶液 ,可通過 加入A物質,降溫, 蒸發(fā)溶劑 的方法使它變?yōu)轱柡?br /> 。4)t1℃時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C>B>A (5)從A溶液中獲取A晶體可用降溫結晶 的方法獲取晶體。 。6)從A溶解度是 80g 。 。7)t2℃ 時A、B、C的飽和溶液各W克,降溫到t1℃ 會析出晶體的有A和B 無晶體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小到大依次為 A<C<B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過濾 法;分離A與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結晶 法 2、氣體的溶解度 。1)氣體溶解度的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 ①氣體的性質 ②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 、蹓簭姡▔簭娫酱螅瑲怏w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離 。1)過濾法:分離可溶物 + 難溶物 。2)結晶法:分離幾種可溶性物質 結晶的兩種方法 蒸發(fā)溶劑,如NaCl(海水曬鹽) 降低溫度(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如KNO3) 三、溶質的質量分數 1、公式: 溶質質量分數= × 100% 2、在飽和溶液中: 溶質質量分數C%=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1)用固體配制: 、俨襟E:計算、稱量、溶解 、趦x器:天平、藥匙、量筒、滴管、燒杯、玻璃棒 。2)用濃溶液稀釋(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①步驟:計算、量取、稀釋 、趦x器:量筒、滴管、燒杯、玻璃棒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01640.html 相關閱讀:用數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