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型選擇題解題技巧與訓練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題型特點】 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guī)律性問題,以考查學生通過對歷史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xiàn)象。
  【得分技巧】 解答這類選擇題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guī)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xiàn)象、總結歷史規(guī)律并掌握運用。
  【應用實踐】 1、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談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時說:“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于大,爭乃不生!币罁(jù)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天”是指
  A.辨別是非善惡的大理              B.表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的天道
  C.決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確定繼承人選的天子
  2、一位學者認為唐宋時期江南曾經(jīng)實施稻麥輪種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職蘇州時寫的詩句“去年到郡日,麥穗黃離離;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證明自  已的說法。關于這位學者的看法,以下說明較為合理的是
  A.詩里提到麥作、稻作,足以作為稻麥輪種的佐證
  B.詩中指出稻麥產于不同季節(jié),足以說明輪種制
  C.詩中并未指明稻、麥產自同一塊土地,不足為據(jù)
  D.詩歌是虛構的文學作品,不能作為史料來使用
  3、歷史學家余英時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過程中提出了“轉石效應”--改革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經(jīng)發(fā)動,便如危崖轉石,非達于平地不止,經(jīng)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之后,浪潮就會沖擊到法律和政治領域。依據(jù)上述觀點,在中國近代史上引發(fā)“轉石效應”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洋務運動      D.新文化運動
  4、西漢時期,業(yè)主開墾荒地而獲得土地,并無買賣交易發(fā)生,但業(yè)主也要模仿土地買賣文契,刻石立碑,說土地是由“東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話人物手中買來。上述現(xiàn)象表明西漢時期
  A.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確立           B.鼓勵土地買賣
  C.尊重業(yè)主對土地的所有權           D.禁止開墾荒地
  5、“它是秦朝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fā)展,有效地加強了對遼闊疆域的管轄,以及中央對邊疆地區(qū)特別是對西藏、臺灣的管轄。”“它”是指
  A.西漢郡國制    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
  6、宋元時期,在部分地區(qū)的人們心目中,四海龍王(傳說其主要職責是在人間司風管雨)的地位每況愈下,逐漸為媽祖(也稱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廣東、臺灣一帶稱之為媽祖)所取代。能夠和這一情景聯(lián)系起來的是宋元時期
  A.小農經(jīng)濟走向繁榮 B.航海事業(yè)得到發(fā)展 C.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D.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7、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說:“這是孫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遺產,也是當時最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張,但在百年之后卻成為中國與世界面臨的最為緊要的嚴重問題!边@段話評論的是
  A.民族主義                         B.民生主義
  C.民權主義                         D.“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8、1825年,在美國的印第安納州,英國人歐文建立了一個名為“新和諧公社”的社會組織。這里有工廠、農場和學校,每個成員都參加勞動,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權利。“新和諧公社”的出現(xiàn)表明
  A.資本主義福利制度得到發(fā)展             B.無產階級開始嘗試建立政權
  C.馬克思主義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D.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和對社會制度的新探索
  9、一位科學家為自己撰寫的悼詞:“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經(jīng)走了,他的終生摯友貝索也走了,現(xiàn)在該他了,既然過去和未來并無區(qū)別,生與死又何足道哉!”該科學家是
  A.伽利略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普朗克
  10、陳旭麓在《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寫道:“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边@里作者所持的觀點是:
  A.革命史觀      B.全球史觀     C.現(xiàn)代化史觀     D.社會史觀
  11、某名人紀念館大殿前懸掛有自康熙皇帝御賜的書寫有“學達性天”四字的橫匾,主要用于表彰該書院對傳承理學、培養(yǎng)人才的貢獻。據(jù)此判斷該名人是
  A.黃宗羲        B.林則徐        C.董仲舒        D.朱熹
參考答案:
CCCCC BBDCC 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72926.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