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兵馬俑塑造藝術史上的奇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兵馬俑塑造藝術史上的奇葩:

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雕,反映出我國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是我國雕塑藝術史上的奇葩。兵馬俑藝術與其后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fā)展是一脈相承的。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雕,以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真實刻畫了秦軍的風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軍隊的兵種、編制和武器裝備情況。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秦軍掃滅六國的磅礴氣勢和威武雄壯的軍陣場面。秦陵兵馬俑的出土,為我們研究秦代政治、經濟、軍事制度、文化藝術及科學技術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1、史學價值:
秦始皇陵兵馬俑為我們研究秦朝政治、經濟、軍事制度、文化藝術及科學技術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2、藝術價值:
秦兵馬俑的大型藝術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生動地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秦軍的磅礴氣勢,是我國雕塑藝術史上的一支奇葩。



塑造藝術上的奇葩??兵馬俑




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陵兵馬俑:

中文名稱:秦始皇陵
批準時間:1987.12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1)(3)(4)(5)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秦始皇,這個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皇帝,段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huán)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態(tài)各異,連同他們的戰(zhàn)馬、戰(zhàn)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杰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建立:

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特點:


一是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二是皇帝通過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權。這相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分封制更能有效地行使統(tǒng)治權,具有很大的進步性。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內容:

包括至高無上的皇帝制、中央機構和地方機構的郡縣制。
(1)皇帝制度:①皇權至上,大權總攬;②“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軍國大事操縱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廢分封,置郡縣(郡守和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h以下有鄉(xiāng)、里等基層機構)
(4)制訂了一套選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法律,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



皇帝制度:

(1)“始皇帝”的由來: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合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權力:皇帝總攬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軍隊調動以虎符為憑,虎符由皇帝控制、發(fā)給。
(3)特征:
a.皇帝獨尊:成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b.皇位世襲:“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是君主權力;
集中的另一體現。
c.皇權至上: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都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也都由皇帝任免;軍隊的調動以虎符為憑據,虎符由皇帝控制、發(fā)給。


中央官制:

(1)主要官職:
①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zhí)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jiān)察百官。
③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
④諸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2)特點: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后由皇帝裁決。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


地方政府: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實行王位世襲制,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為表里。
②以宗法制為核心。
③族權和政權相結合,帶有濃厚的血緣和部族色彩。
④權利和義務相統(tǒng)一。
⑤具有開創(chuàng)性、繼承性和發(fā)展性。夏朝開創(chuàng)了我國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襲制。這些政治制度對西周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有直接影響。


正確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含義:
(1)君主專制主義──專制主義是指中央的決策方式,具體說就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
(2)中央集權──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集權指全國各種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zhí)行中央的政令。
2、產生根源:
①經濟上,是由封建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經濟的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保證生產的發(fā)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階級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鎮(zhèn)壓農民的反抗。
③理論上,韓非子有關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
3、發(fā)展過程:
(1)萌芽──戰(zhàn)國時期:
①理論上,韓非子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主張;
②實踐上,商鞅變法,廢分封,行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制度。
(2)創(chuàng)立──秦朝:
①內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縣制、頒秦律、焚書坑儒等。
②特點: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
③意義:客觀上適應了封建地主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的需要,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3)鞏固──西漢:
①內容:推行郡縣封國并行制,導致王國勢力膨脹。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除王國的威脅;思想上實行“大一統(tǒng)”(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②特點:重新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統(tǒng)治;將儒家思想改造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需要的指導思想
(4)完善──隋唐:
①內容:隋首創(chuàng)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唐朝繼承并完備;創(chuàng)立和完善科舉制。
②特點: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機構的權力。三省的長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來的丞相職權一分為三,互相牽制,又把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權力分給六部,防止專權?婆e制使官員選拔規(guī)范化、制度化,其機構運轉更加靈活。
(5)加強──北宋:
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jié)度使的兵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組建禁軍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點是削弱地方權力和剝奪大將的兵權,財權、行政權和兵權收歸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發(fā)展──元朝:
實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ê喎Q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縣制的新發(fā)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當代省區(qū)的規(guī)模,對鞏固和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起了積極作用。
(7)強化(或頂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權分六部,設廠衛(wèi)特務機構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特點是分散丞相權力和地方長官的權力,加強皇權,同時加強思想控制。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評價:
積極作用: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在封建社會的初期和中期具有進步意義,表現在:
①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和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②防止了分裂割據,抵御外來侵略,鎮(zhèn)壓人民起義,協調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保持社會穩(wěn)定;
③便于組織公共工程建設,保證中外經濟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動科技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消極作用:表現在封建社會的后期:
①對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壓迫十分殘酷;
②束縛了商品經濟發(fā)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
③導致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嚴重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fā)展。
5、基本矛盾:
(1)中央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
(2)中央內部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6、發(fā)展趨勢:
(1)不斷改革中央行政機構,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2)不斷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
(3)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
(4)加強對官員的選拔與監(jiān)督。
7、特點:
(1)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3)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4)皇帝從決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權力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5)皇權借助于神權,宣揚“君權神授”等理論;
(6)以文化專制鞏固政洽專制;
(7)中央和地方、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伴隨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的始終;
(8)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明清時期登峰造極,并走向反動。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長城縱橫十萬里(長城的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秦漢,明)

歷代長城:

1、春秋戰(zhàn)國長城
①背景:王室衰微,諸侯并起,北方游牧民族襲擾。長城開始修筑。
②位置:諸侯國邊境;中原北部
③功能:防鄰國,御匈奴
2、秦始皇長城
①背景:匈奴崛起,進入河套
②位置:向兩側延伸,西起臨洪,東至遼東郡,全長六千多千米
③功能:抵御匈奴
3、漢長城
①背景:秦漢之際,匈奴強大,威脅中原。漢初和親仍不能阻止匈奴南下
②位置:向西延伸到鹽澤,超過一萬千米
③功能:匈奴不敢南下襲擾
4、明長城
①背景:明初、明中期退居澳北的蒙古貴族的威脅,明后期女真人的威脅
②位置: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
③特點:質量提高,位置向東向南倒退

歷史上三次大規(guī)模的修建長城表:




長城的地位:


無論從歷史的悠久,工程的浩大,還是從氣勢的雄偉來說,長城都堪稱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45443.html

相關閱讀:京翰名師講解高中歷史的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