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魚巧解凍 由物理網資料整理
有經驗的人買來凍魚,總是用冷水將凍魚“化”凍。
方法是,把凍魚放在冷水盆中,泡一段時間后,魚體表面就會結一層冰,剝掉這層冰,就會看到魚已“化”凍了。有人稱這種“化”凍的方法叫“冷水去冰”。
這種“化”凍方法的道理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水溫在通常情況下降到0℃時就開始結冰。但是只要在水中摻入一些糖或食鹽等“雜質”,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糖水或鹽水的凝固點低于0℃。而魚的體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無機鹽類,故其凝固點也低于0℃。當把凍魚放進冷水中時,由于魚的溫度低于水溫,則凍魚吸熱并開始化凍。而外面的水由于放熱而降溫,當水的溫度降至0℃時,若凍魚仍未徹底化凍,由于凍魚的凝固點低于0℃,因此,凍魚仍要從其周圍的水中吸收熱量,使一部分水凝固成冰附著在魚上,當凍魚徹底解凍時,魚體表面的冰層達到最大厚度。此時魚、冰、水的溫度都是0℃,熱傳遞停止。這就是“冷水去冰’化凍魚的道理。這種化凍方法不僅能保持魚的鮮味,而且比用熱水速度更快。這是因為1g水在0℃以上時,溫度每降低1℃放出4.2J的熱量,而1g0℃的水結成0℃的冰,卻能放出336J的熱量。把冰凍的食物放在熱水里,水溫是一度一度地逐漸降低,熱量也是一焦一焦地放出來,此過程很緩慢。若使用適量的冷水,冰凍的食物會很快使冷水降至0℃,并開始結冰,放出大量的熱,能加速食物解凍。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