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人文考題例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倡導科學精神,加強人文教育,在化學教學中實現科學與人文的融合,這是中學階段推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幾年的中考化學命題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營造了民主、平等、寬松、和諧考試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揚,讓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化學教學教學中得到全面培養(yǎng),一些人文性的化學考題油然而生。
  
  1.語意濃厚的古詩表達
  
  例1.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列詩句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解析:古詩文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瑰寶,古詩文與化學知識的滲透使初中階段語文知識與化學知識的整合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這種整合極大地提高了試題的欣賞性和趣味性,本題A、B、D三個選項中均涉及到了有關燃燒的知識,燃燒是化學變化,因此答案應為(C)。
  
  2.身臨其境的科學探究
  
  例2.科學探究是奇妙的過程,請你一起參與實驗探究,并填寫下列空白:
  
 。1)【提出問題】:小松同學用“雙氧水”(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傷口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發(fā)現有大量氣泡產生。小松聯想到自己曾經用二氧化錳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他想,水泥塊能否也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塊,并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干燥,并進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塊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3)【實驗驗證】
  


 。4)【結論】水泥塊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故水泥塊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5)【討論與反思】小芳認為:僅憑上述兩個實驗還不能證明水泥塊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她覺得需要增加一個探究實驗: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①準確稱量水泥塊的質量;②完成實驗二;③待反應結束,將實驗二試管里的物質進行過濾、洗滌,_________,_________;④對比反應前后水泥塊的質量。
  
  【分析】:如果水泥塊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則說明水泥塊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6)但小華認為,要證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補充實驗還不夠,還需要在補充一個探究實驗: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將科學探究置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解決該類考題的關鍵是:統攬全局,了解探究目的,根據實驗結論針推斷實驗所需藥品、儀器、進而推斷實驗現象。本題是以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作為落腳點進行命題,并以實驗報告、科學猜想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
  
  參考答案
  
  (3)由實驗結論或實驗現象可推知答案:實驗一:向盛有一定體積雙氧水的試管內伸入帶火星的小木條;實驗二:加入水泥塊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5)根據小芳探究的實驗步驟可知它探究的課題為:水泥塊的質量在反應前后是否改變;洗滌、稱量;(6)小華還需要補充的探究實驗為:探究水泥塊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是否改變。
  
  3.各抒己見的辯論大賽
  
  例3.某班同學就“施用化肥的利與弊”為題進行小組辯論,正方的觀點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觀點中不科學的是()
  
  A.施用化肥可使農作物增加產量B.施用化肥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C.化肥肥效快D.復合肥料能給農作物提供幾種營養(yǎng)元素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21695.html

相關閱讀:中學無機化學實驗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