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學生都愛上數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我們的主陣地是課堂,而課堂就是一個“小社會”,其間有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存在”,有生命的涌動。他們有觀察、有體驗、有討論、有交流、有喜樂、有悲泣……。生命原本如此,課堂本該如此,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怎樣去應對課堂——教師生命力價值展現的場所?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數學課堂以真實,讓其充滿生命的無限活力。這樣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才能讓學生愛上數學課。我們的數學課堂怎樣才能產生活力,便是我們要坐下來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是讓學生愛上學數學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庇纱丝梢妼W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應依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大腦思維經驗設計教學活動,教師的教應該是有效地組織學生從事某些有意義的數學活動,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數學學習,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所以“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淘汰,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從事數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交流、探究和實驗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旋律。

  二、用生活實踐中的問題采用多樣化手法呈現教學內容——數學教學應該是美麗的

  一味強調升學率的今天,我們已經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生就只有一個要求:只要會算題,能得高分就行了。既不給他們講有關的歷史,也很少向他們介紹這些數學知識的實際用途。以致于使學生怕上數學課,不愿意上數學課;為什么剛學數的小孩子不覺得它枯燥,是因為老師在教他們的時候,都是用的現實中的例子,他們能現學現用。因此據我了解,學生厭倦數學課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學生看不到它的用處所在,覺得它離我們的生活太遠;第二,學生參與的機會(既包括課堂上,也包括野外)太少,他們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

  課程標準:“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實踐中我們常常發(fā)現,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會使得原本簡單的問題,在學生里經過幾年所謂“正規(guī)”的學習后變得枯燥、晦澀、深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圍著教科書打轉,學生學習數學變成學習數學書,做練習題,課堂也幾乎與生活隔絕,成為孤立于現實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在課堂,學生很難接觸到社會中的數學素材。沒有生活經驗的支撐,沒有生活樂趣的體驗,這樣的數學學習自然就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

  其實我們都知道學生踏入學校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基礎知識和生活基本經驗,是生活的大課堂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正是他們學習的寶貴資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實踐。離開生活,數學的價值就無法體現。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多思善問,就會發(fā)現很多和數學知識有直接聯系的東西.

  比如我們在學習柱體、錐體、球體的體積的時候,如果能通過具體的生活實例來學習,那么這些公式一定會更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充氣的氣球為什么是圓的?買西瓜為什么要買大的、圓的?……把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搬入課堂,學生們的積極性能不高嗎?就拿易拉罐為形狀設計來說吧?為了減少用料最。档统杀荆砸桌奘怯媒饘俦∑龀傻姆忾]圓柱體,因為對于柱體,在給定面積的情況下,制作出的圓柱體的體積最大,而在實際應用中,人們不得不考慮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美觀、方便等等,所以我們看到的易拉罐形狀才各具特色。

  三、用教師的魅力感染學生——這是情感的力量,也是教師基本的素質

  很多學生往往都是因為愛老師才愛上這門課的,而愛學生,才能和學生融為一體,做學生的朋友,這不僅是對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學生所渴望的。而往往很多老師缺少的就是這個。要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你,我們就要走到學生中去,能經常和學生交談(可以找學生談心,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閑聊),從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盡可能的給予幫助,我相信在學生愛上我們的那一刻,他們也會愛上這門課。

  教師尊重學生要象一個公正的法官,對每個學生都是等同的。在教學過程中,不輕易地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傷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尊重全體學生的關鍵,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后進生,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我們要調整課堂上的視線投向,讓后進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師親切的目光,也過上幸福的校園生活。

  教師親切和藹的語言是增進師生感情,溝通師生心靈的重要途徑。當一個學生因沒有答上一個簡單問題而感到局促不安時,教師輕輕對他說:“請坐下”,一個“請”字,沒有責怪,沒有譏諷,表示了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學生會從心理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愛護,尊師之情油然而生,當學生對教師的講解表示疑惑時,老師說:“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好嗎?”完全是商量的口吻,沒有教師的威嚴,體現了師生之間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關系。

  有的孩子由于成績差,總覺得低人一等,他們不愿意與人交往,不愿意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別人袒露,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閉鎖心理,這時老師對他的態(tài)度可以改變這種局面,摸摸他的頭,牽犖他的手,課堂上的鼓勵,讓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有的孩子學習上不愿意自己動腦筋,一切知識總是教師的硬性“灌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可以根據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點,運用創(chuàng)造原理,引導學生遇到問題如何觀察、分析、思考和訓練,嘗試獲得創(chuàng)造成功的體驗,

  總之,我們要認真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深入了解學生,尊重學生,設置適宜于不同層面學生學習需要的不同的學習目標,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通過跳一跳而摘到數學的桃子,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活動達到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fā)展的效果。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任重而道遠。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是每一個數學老師的義務和職責。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陳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72832.html

相關閱讀:巧用多媒體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