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曹文軒表示,在寫作文這件事上,中國的少年缺少足夠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權(quán)利,他們預先(通過社會、學校和家庭)被灌注了種種不利于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的思想。
曹文軒的這番話點出當前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從學校方面來說,有不少語文教師說起學生的作文問題,總會找出很多外部原因,忽視自己身上的問題。事實上,語文教師自己的寫作狀態(tài)對學生的作文態(tài)度有非常大的影響,其他外部因素難以取代這種影響。
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寫作者。不寫文章、寫不出文章的語文老師,不可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寫作。道理很簡單,一個人教別人唱戲,自己一定要先會唱;教別人開汽車,自己一定要先會開。自己不寫文章的語文教師,是沒有“表達真情實感”體驗的教師,他們在談論怎樣表達真情實感時,只能照搬別人的一些結(jié)論。其實,作為一種內(nèi)心體驗,如何表達真情實感從根本上講是沒辦法抄襲的。教師如果疏于表達,其教學內(nèi)容、教學語言在很多時候都將是照本宣科,即使說兩句自己的話,也會是要么言不達意,要么文法不通,對學生很難起到示范作用。而經(jīng)常寫文章、能夠?qū)懗龊梦恼碌恼Z文教師,一定有著細膩、豐富的內(nèi)心體驗并能以恰當?shù)难哉Z形式表達的人,其教學語言一定是準確、縝密而富有文采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作文教學)一定滲透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思考,這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要讓學生喜歡作文、寫好作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不寫文章的語文教師,是與生活隔著一堵墻的人,他的語文教學、作文指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空對空”的——自己說的就是空話套話,想讓學生不說空話、套話談何容易?而經(jīng)常寫文章的語文教師,有一顆詩意地對待生活的“詩心”,這種“詩心”也會滲透到他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指導中。在這種“詩心”的熏陶下,學生會培養(yǎng)起對生活的熱情,從而遠離大話、空話和假話。
一個常寫文章的教師,也有一種寫作的敏感,讀完學生的作文就能憑一種寫作直覺準確捕捉他們的亮點和問題,從而給學生最有效的指導。一個常寫文章的教師,可以時不時拿自己的文章給學生看,用自己的文章給學生做例子;還可以直接和學生進行“同題作文”,讓學生也“批閱”自己的文章。這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任何名家名篇都不可替代的。
因此,作文教學問題重重,外部原因固然不少,但許多語文教師不寫文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要讓學生寫好作文,語文教師必須先做一個寫作者。
作者:李興旺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蒲公英評論網(wǎng)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