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陌生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來到這個世界,然后相遇,相識,相戀,相愛而成為世界上最親密的兩個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奧秘。男和女的故事,從古至今已經(jīng)有很多很多了。在這里,我要說的,可能在某個時代,某位學者已經(jīng)說過。只是,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好的知識總是值得我們繼續(xù)傳下去。
父母的影響
我們對異性的認識,是從我們的父母開始的。這包括了他們怎樣對我們,以及父母之間互動的模式。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我們對伴侶如何的關(guān)鍵。以下是一些比較普遍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情況:
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經(jīng)常向太太發(fā)脾氣,甚至動手打太太。太太因為深愛丈夫,一直堅忍。孩子看見這種情況,孩子會怎樣?起初年紀小的時候是害怕,漸漸長大的時候,那份害怕的情緒就會變成憤怒。而在這個“三角”關(guān)系中,本來是誰最應該憤怒而沒有憤怒呢?答案是那位母親。原來孩子是因為愛媽媽而代替媽媽憤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父親的態(tài)度就不會是太好。而孩子愛媽媽,在他的心靈深處,他也是深愛父親的。外表的“不愛”,會使孩子的潛意識去做一些事情來平衡。事情通常會是這樣發(fā)生:
當孩子結(jié)婚了,他的那份憤怒會發(fā)在誰的身上?答案是他的伴侶身上。奇怪,為什么他那么憤怒他的父親對母親不好,而他自己卻又會變成這樣呢?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的潛意識就是讓他的性格變得像他的父親,父親的婚姻不幸福,自己也不敢幸福,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忠誠和愛。孩子本身是不清楚這個情況的。反而,他會憎恨自己為什么那么壞,為什么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常常會自責,進而不能接受自己。
一個“娃娃臉”的父親,很孩子氣的男人,通常會選擇一個怎樣的伴侶?答案是一個“媽媽型”的。凡事都是太太說了算。剛結(jié)婚的時候,兩個人都會覺得非常幸?鞓贰1舜硕己芟矚g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什么時候開始會產(chǎn)生改變呢?答案是,當太太生了孩子以后。媽媽型的母親,當有了孩子以后會把比較多的時間給了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型的丈夫就會受不了?赡芫蜁苌鷼獾南蚶掀趴棺h:“有了孩子妳就不用管我啦!” 老婆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丈夫會吃自己孩子的醋。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和誰的感情比較好呢?是爸爸?還是媽媽?答案是爸爸。爸爸會和他一起玩,玩得很瘋,會像好朋友一樣很談得來。而媽媽總是管得比較嚴的那位?墒,奇怪的現(xiàn)象又出現(xiàn)了。當孩子需要爸爸回到大人的身份,爸爸的身份的時候,爸爸就會找許多借口逃避。例如,當孩子生病的時候,通常會是誰帶他去看醫(yī)生呢?對了,是媽媽,孩子要上學了,誰帶他去注冊學校呢?對了,也是媽媽。孩子在這樣的父母的教養(yǎng)下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想想,有一個管得很嚴的媽媽,很能干的媽媽,幾乎什么都是媽媽代為決定,媽媽說了算。孩子會是一個成熟,獨立自主的人嗎?答案是,當然不會,他會像他的爸爸,一個沒長大的孩子。這個孩子又會怎樣看他的父母呢?他會覺得爸爸人很好,比較了解他。只是太沒用了,當自己有什么事情的時候,爸爸總是幫不上忙,什么事都是媽媽說了算。同時,他會覺得媽媽很偉大,很了不起。精明能干,什么事情都很有辦法。
這個孩子長大后會找一個怎樣的伴侶?我想大家都猜到了。找一個像媽媽一樣的。我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看不起爸爸的不成熟,潛意識里他就讓自己的性格像爸爸,來表達他對爸爸的忠誠和愛。不但如此,他也讓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命運都接近爸爸。所以,今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國內(nèi)有一些城市,女性在家里掌權(quán)的情況越來越多,就是這一類家庭的延續(xù)而發(fā)展出來的現(xiàn)象。 也有一些情況是,像孩子一樣的男人,娶了一位也是孩子的妻子。談戀愛的時候,大家趣味相投,性格都好玩。結(jié)果就玩在一塊了。結(jié)了婚以后,當彼此都要面對家庭,需要彼此當“大人”的時候,問題就出現(xiàn)了。彼此都會想逃避,不想承擔。如果彼此的父母在身邊還好,父母會出來幫助他們。那么,關(guān)系還可以維持下去。否則,很快就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宣告分手。如果在這段關(guān)系期間有了孩子,孩子會變得怎樣?要不就是跟著老人家長大,要不就像沒人要的孩子,父母都不想承擔他的問題,孩子的情況有兩種可能。一、變成“打叉型”的孩子,凡事都不想去正視自己真正的感覺。以逃避自己真正的情緒度日。在兩性關(guān)系的感情上也是從來不想面對。逃避是他/她的最佳法寶。二、變得異常成熟。把自己和父母親的人生問題全都扛下來。在兩性關(guān)系方面,會找一個孩子般的伴侶。會忙于照顧身邊所有的人而疲于奔命。
上述的幾種情況都不會帶來健康的兩性關(guān)系或幸福美滿的人生。要處理上述的問題,我們要從三方面入手:
1. 接受父母 2. 接受自己 3. 接受伴侶
接受父母
當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誰是我們的父母已經(jīng)注定了。這份關(guān)系從那一刻起將是一份“永遠”的關(guān)系!我永遠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永遠是我的父母。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做兒女的說:“他從來沒有養(yǎng)過我,他沒有資格做我的爸爸!”
“她從小就打我,罵我,沒有把我當人對待,她沒有資格做我媽媽!”
究竟我們怎樣才有資格做父母?我們什么時候有資格做父母?父母的資格是怎么來的?其實,當我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jīng)是他的父母,已經(jīng)有了百分百的“父母資格”。原來當我們把生命傳給了他,我們就有了成為他父母的資格。不需要加上任何其他的要求或條件。同樣的,當我們的父母將生命傳了給我們,他們就擁有了“父母”的資格。不需要加上任何其他的條件。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在這個資格上所附加的。
“父母永遠是父母,父母的資格不需要加上任何條件。”
接受父母是為了誰?為了父母?還是為了我們自己?當我們不接受父母的時候,是誰的人生受到了影響?答案是明顯的。我們接受父母,更多的是為了我們自己。讓我們可以從愛的枷鎖中釋放出來,明白并執(zhí)行真正的愛,讓真正的愛回到原來的序位。我們才會擁有幸福美滿的兩性關(guān)系,成功快樂的人生。不但如此,我們也把這“代代相傳”的牽連,在“我”這一代就停止。讓我們的孩子有了從新開始的機會。
接受父母的練習
1. 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放松自己。 2. 想象父母站在前面,先看著其中一位(例如先是媽媽)。看到媽媽的時候,感覺自己心里的情緒是什么,然后從媽媽臉上的表情去感覺媽媽的情緒是什么。 3. 對媽媽說以下的話: “您是我媽媽,我是您的孩子。” “您和爸爸之間的關(guān)系不關(guān)我的事,我把您做的事的責任交還給您。我非常愛您,您在我的心中永遠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4. 想象媽媽對自己說以下的話: “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媽媽。” “我和你爸爸的關(guān)系不關(guān)你的事,我把我所做的事的責任,我自己拿回。” “我非常愛你,你在我的心中永遠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5. 按照(3)至(4)的對話也對父親做一遍。 6. 檢查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和(2)有什么不同。如果已經(jīng)是正面的情緒,練習就可以結(jié)束。 7. 如果還有負面情緒,把相關(guān)事情用想象的方式讓自己和父母對話,在父母當年做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正面意義找出來,把今天已經(jīng)成年的自己的理解對父母說,接受當年父母的行為。
接受自己
一個不接受父母的人不會接受自己。所以,接受自己是從接受父母開始的。
六十億人口中有沒有另外一個你?過去千萬年中有沒有另外一個你?未來的千萬年中又會不會有另外一個你?答案是沒有!意思是,你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世上獨一無二的。
有人會大喊,是。∥沂仟氁粺o二的差,我是獨一無二的笨!我總比不上別人!
大部分的人總會不滿意自己的某些部分。例如,覺得自己的脾氣暴躁,覺得自己太懶散,覺得自己很內(nèi)向,覺得自己常常拖延,覺得自己不夠堅毅。。。。。。。。。。。。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當我覺得我自己脾氣暴躁,有多少時候我是脾氣暴躁的呢?一個星期發(fā)幾次脾氣?一次多少時候?一個星期是多少時間?不發(fā)脾氣的時候比較發(fā)脾氣的時候的比例是多少?由此可見,我發(fā)脾氣的時候是大大少于我不發(fā)脾氣的時候。其他的也是一樣。為什么我總是看到自己“不好”的時候?而不是看自己的全部?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母希望我們是完美的。總是會不斷的找我們的缺點。如果今天考試考六個科目,五科我都考100分了,數(shù)學考了70分。父母會怎么說?他們會把焦點放在沒有考好的數(shù)學:“數(shù)學考得不好,以后要多注意!要多做練習。。。。。。”
六科都考100分了。父母滿意了嗎?往往父母還是會找我們其他的缺點:“學習是不錯了,只是你走路怎么背那么駝,走直一點!”背直了,父母又會要求其他的。父母這樣的要求會一直伴著我們成長。而對父母來說,他們是因為愛我們,希望我們完美,才會不斷的要求。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不容質(zhì)疑的。而作為孩子的,在父母不斷要求的情況下,活得開心嗎?答案是否定的。長大后,孩子因為愛父母,會不斷的自己要求自己,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和忠誠。“我不夠好”成為了我們里面的一個信念。同時,也會使我們不接受自己。這樣的人生是辛苦而不快樂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把父母的期望還給父母,做回自己。用自己會成功快樂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成長。這樣,我們就會活得很輕松,同時擁有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