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完形療法:完形治療法的技術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教練技術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完形治療法的技術在于幫助當事人獲得更敏銳的察覺力、體驗內在的沖突、解決不一致性和兩極化的問題、突破構成阻礙的僵局,以解決未完成事件。
  拉維斯基(Levitsky,1970,pp144-149)和培爾斯對完形治療法的一些技術曾有簡明扼要的描述,包括:
  1、對話練習。
  2、繞圈子。
  3、未完成事件。
  4、我負責。
  5、我有個秘密。
  6、投射。
  7、倒轉。
  8、接觸與退卻之律動。
  9、預演。
  10、夸張。
  11、我可以給你一個斷語嗎?
  12、婚姻咨詢游戲。
  13、你能保持這種感覺嗎?
  以下僅以拉維斯基和培爾期所引用的一些游戲作為上述技術應用的討論,并附帶提出一些補充建議:
  對話練習(the dialogue exercise)
  如前所述,完形治療目標就是要使一個人的功能獲得整合,進而容納其人格特質中被否定及拒絕的一面。治療者尤其注意當事人人格上的功能分裂狀況。而人格功能主要可分成[優(yōu)勢](top dog)及[劣勢](underdog)兩極,因此治療的重點也就在于此兩者的拉鋸上。
  通常勝利者代表了正直、權威、道德、命令、主宰及操縱,就好像一對[挑剔的父母],他們用[應該]、[必須]的心態(tài)來困擾人,并且以災難性的威力操縱別人。相對的,失敗者則是借助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被保衛(wèi)、歉疚、無助、懦弱無能等方式來牽制著對方,所表現(xiàn)的是被動的一面,是不負責任、藉詞逃避的一面,勝利者與失敗者間即通過這種不同的方式爭斗以期獲得控制權。這樣的爭斗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一個人承諾和解決方式無法執(zhí)行,為什么懶散的習性持續(xù)不改等。霸道的勝利者常以命令的方式教別人如此這般,而失敗者則帶挑戰(zhàn)性地像扮演一個不服從的頑童。在這種為奪得控制權而斗爭的情況下,就使得個體分裂成控制者與被控制者兩部分,雙方始終爭戰(zhàn)不歇,為的是要爭取自己的存在。
  上述人格中雙方對立的沖突即導因于內射機制的作用。通過這種機制,個人常把他人(通常是父母)的觀點納入自我體系中,培爾斯認為一個人必須,同時也是不可避免地會汲取別人的觀點和特質,但是若未經自身批判而全盤接受他人的價值觀是很危險的,因如此將會阻礙一個人的獨立自主性。所以一個人對自己所投入的內射,必須小心察覺是否會戕害自我系統(tǒng)和阻礙自我人格整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jiaolian/2897.html

相關閱讀:彼得原理
NLP教練技術的四種文化
智慧就在歡笑間
教練世紀已經來臨
如何當好下屬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