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管理的核心是人,如何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令團隊成員自動自發(fā)的工作,成為了管理者核心能力的體現(xiàn)。 世上有兩件事情最困難:1、改變自己,2、改變別人。人在工作狀態(tài)中,不積極、不主動的根本在于,外在的行為與內在渴望沒有同一,內在缺乏一份召喚的力量,行為上自然缺乏力度。改變的前提在于能夠清晰的認識到改變所帶來的價值,或是看到不改變所帶來的痛苦。價值與痛苦、都是一種動力。人性當中擁有逃避痛苦與追求快樂的本能。 很多的管理者能統(tǒng)領千軍萬馬,唯獨管理不好自己,而恰恰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有效管理團隊的開始。古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去什么?是個關鍵,當我們被內在的主觀的認識填滿時,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而這個主觀的判斷,恰恰受我們性格的左右。認識自身性格中的盲點,是管理者提升的關鍵。也許這是許多管理者忽略的一點,但恰恰做為團隊影響力中心的管理者的覺醒程度,對團隊的管理效率具有決定性作用。 “自我管理從哪里開始?” “我需要改善哪方面,才能更好的提升我的領導力?” “怎樣才能有效的提升?” 是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有方向性的提升比提升更重要! 太極拳的精髓在于“四兩撥千金”,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和一個足夠長的硬棒,我可以撬動地球!”那么做為我們的管理者,那個有效的支點在哪里呢? 帶著這樣的困惑,讓我們一起走進《九型人格》這門古老的智慧,在這里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九型人格》來自公元前9世紀中亞和波斯地區(qū)興起的神秘信仰——蘇菲教,這種教義描述了人類所具有的九型人格,解釋了不同性格間的相互關系。后來逐漸發(fā)展為一套認識自我,識己用人的有效管理工具,亦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最經典的一門課程。 所謂性格,其實就是自我行為模式的總和,以慣有的特征,有規(guī)律的呈現(xiàn)。 九型人格,代表九種不同的性格類型/九種截然不同的生命觀點。最初的生命觀點的形成,來自于孩童時期的生長環(huán)境及遺傳基因的影響。他們分別賦予自我生命觀點最高的價值。 1型 完美,2型 愛,3型 成功,4型 美好,5型 知識,6型 安全,7型 快樂,8型 權力,9型 和諧 所以1型被稱為完美主義者,2型助人者,3型成就型,4型浪漫主義者,5型理智型,6型質問者,7型活潑者,8型領袖型,9型和平型。 每個人的主觀來自性格,當我們的內在被自我性格類型的覺察所填滿時,偏見就出現(xiàn)了,我們帶著性格的過濾鏡去看待事物,濾鏡是失真的。然后用帶著性格偏見的正確去決策、去管理,自然影響了管理的正確性。 九型人格的價值,可以使每一個管理者清晰認識自我,看清逐漸失真的濾鏡,在管理決策時,我們會習慣性的關注什么?漏掉什么? 例如:3型的管理者可能在決策時,會習慣關注結果,而忽略細節(jié)問題:1型的管理者可能會習慣關注過程、細節(jié),而忽略結果;4型的管理者會習慣性憑感覺做決定。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