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位對“心靈疆界”抱持既質(zhì)疑又好奇的顧問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稱之),聽我和另一位篤信佛教多年的顧問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稱之)談到“唯識宗把‘心理活動’分為八種”,就很有興趣地問:“到底‘唯識宗’把我們的‘心理活動’,分成哪八種‘識’?” 林兄說:“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這八種‘識’。” 李兄問:“這些我以前也都聽過,但是,就是不太了解是什么東西,你能不能解釋清楚一點?” 我接過話來說:“前五識我知道,我來說說看,請林兄指正。” 林兄說:“不必客氣。” 我說:“‘唯識宗’前五識所說的‘識’,就是指能夠認知、識別、分別的能力。” 林兄說:“可以這么說。” 我繼續(xù)說:“所以,‘眼識’就是指我們對顏色、形狀、大小、明暗的認知、識別、分別能力;‘耳識’就是指我們對聲音的認知、識別、分別能力;‘鼻識’就是指我們對氣味、香臭的認知、識別、分別能力;‘舌識’就是指我們對各種酸、甜、苦、辣等味道的認知、識別、分別能力;‘身識’就是指我們對各種溫度、粗細、軟硬等等的觸覺、感覺認知、識別、分別能力。這五識,進行‘心靈開發(fā)’時,經(jīng)常都會被應(yīng)用,至于,‘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我就要請林兄說明了。” 林兄說:“我也不敢說我很清楚,不過,我盡量啦。” 李兄說:“你們就不要再客套了,有話直說嘛。” 林兄說:“所謂‘意識’,指的就是我們推理、比較、想象、回憶等能力;至于‘末那識’嘛,那是我們心靈中,一種很細微、一直不間斷的思量能力,平常,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我問:“那要如何辨識它是不是存在呢?” 林兄說:“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性,根據(jù)這個特性,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是不是在發(fā)揮作用。它非常執(zhí)著于有一個‘我’,所以,我們只要循著‘我’的影子去追尋,就可以找到它的蹤跡。” 我問:“包括‘我’、‘我的’?” 林兄說:“是啊。” 李兄問:“‘末那識’執(zhí)著有‘我’,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嗎?” 林兄說:“因為有‘我’這么一個執(zhí)著,所以,就產(chǎn)生‘我愛’、‘我見’、‘我癡’、‘我慢’這四個根本煩惱。” 我問:“為什么‘我愛’、‘我見’、‘我癡’、‘我慢’是根本煩惱?” 林兄說:“因為‘我愛’、‘我見’、‘我癡’、‘我慢’會引發(fā)我們種種‘貪’、‘瞋’、‘癡’的行為。” 李兄問:“那又如何?” 林兄說:“那可嚴重了。我們種種的‘貪’、‘瞋’、‘癡’,就是我們陷入輪回、讓我們無法解脫、無法發(fā)揮佛性功能的關(guān)鍵原因。” 我無法置喙地說:“哦。那‘阿賴耶識’呢?” 林兄說:“至于‘阿賴耶識’嘛,就是我們有始以來,所有‘識’儲藏的總合。” 我問:“包括過去和現(xiàn)在所有‘識’所發(fā)生的一切?” 林兄說:“是啊,那些‘識’就像‘種子’、或像‘基因’一樣,存進‘阿賴耶識’里。” 我問:“存進去之后,這個‘阿賴耶識’又會發(fā)揮什么功能?” 林兄說:“這個‘阿賴耶識’就是我們認知外在世界(宇宙、大地、山河),及我們一切心靈反映、活動的根源。” 我說:“這和西方人所說的‘潛意識’關(guān)系非常密切。通常,‘心靈開發(fā)’都會涉及這個領(lǐng)域,對開發(fā)‘領(lǐng)導(dǎo)心靈’而言,應(yīng)該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林兄說:“是啊。佛教說‘一切唯心造’,談的就是這個‘阿賴耶識’,從‘一切唯心造’這句話的字義來看,就知道它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我相信,“阿賴耶識”應(yīng)該是開發(fā)“領(lǐng)導(dǎo)心靈”的一個重要課題。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