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威行海外,中國人士避亂者多歸之,北海管寧、邴原、王烈畢往依焉。 寧少時與華歆為友,嘗與歆共鋤菜,見地有金,寧揮鋤不顧,與瓦石無異,歆捉而擲之,人以是知其優(yōu)劣。 邴原遠行游學(xué),八九年而歸,師友以原不飲酒,會米肉送之,原曰:“本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yè),故斷之耳。今當(dāng)遠別,可一飲燕。”于是共坐飲酒,終日不醉。寧、原俱以操尚稱,度虛館以候之。寧既見度,乃廬于山谷。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獨居北示無還志后漸來從之旬月而成邑寧每見度語唯經(jīng)典不及世事還山專講《詩》《書》非學(xué)者無見也。由是度安其賢,民化其德。邴原性剛直,清議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寧謂原曰:“潛龍以不見成德,言非其時,皆招禍之道也。”密遣原逃歸,度聞之,亦不復(fù)追也。 王烈器業(yè)過人,少時名聞在原、寧之右。善于教誘,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③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騿柶涔剩以唬骸氨I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故與布以勸為善也!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zhì)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廬而還,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聞之。度欲以為長史,烈辭之,為商賈以自穢,乃免。 (《資治通鑒?卷六十》) 注:①清議:指對時政的議論。②格物:窮究事物的原理。③彥方:王烈的字。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由是度安其賢安:感到……安寧 B.寧既見度,乃廬于山谷廬:建造房舍 C.諸有爭訟曲直將質(zhì)之于烈質(zhì):對證、對質(zhì) D.少時名聞在原、寧之右右:在……之下 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B.人以是知其優(yōu)劣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度虛館以候之 C.但以荒思廢業(yè),故斷之耳D.為商賈以自穢 老父還,尋得劍,怪之吾屬今為之虜矣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直接表現(xiàn)管寧、邴原、王烈品德操守的一組是() ①見地有金,寧揮鋤不顧 ②原曰:“本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yè),故斷之耳! ③潛龍以不見成德,言非其時,皆招禍之道也 ④邴原性剛直,清議以格物 ⑤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 ⑥度欲以為長史,烈辭之,為商賈以自穢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zhuǎn).②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孫度的聲威遠傳海外,中原地區(qū)人士為了躲避戰(zhàn)亂紛紛歸附他。北海人管寧、邴原和王烈都前往投奔。 B.管寧見過公孫度之后,獨自在郡北居住。由于敬重管寧,許多避難者從郡南遷到郡北,不久,這里就成了村落。 C.邴原喜歡議論時政,指責(zé)他人,公孫度對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管寧讓邴原逃回中原,公孫度也沒再派人追回。 D.王烈德高望重,善于教化,當(dāng)?shù)赜械娜朔缸锖,覺得愧對王烈,寧愿接受嚴厲的懲罰,也不愿讓王烈知道。 5.(1)將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用斜線斷句(3分) 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獨居北示無還志后漸來從之旬月而成邑寧每見度語唯經(jīng)典不及世事還山專講《詩》《書》非學(xué)者無見也!
(2)翻譯下面兩句話(6分,每句3分) 1、潛龍以不見成德,言非其時,皆招禍之道也。2、度欲以為長史,烈辭之,為商賈以自穢,乃免。
答案:1.D右:在……之上: 2.AA是B因為/用來C(喝酒)這種行為/(得到劍)這件事D做/被: 3.C②③⑤不是反映人物的品德操守: 4.C文中沒有說到邴原喜歡指責(zé)他人,也沒有說到公孫度要治他的罪: 5.(1)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獨居北/示無還志/后漸來從之/旬月而成邑/寧每見度/語唯經(jīng)典/不及世事/還山/專講《詩》《書》/非學(xué)者無見也。對3處得1分。: (2)1、隱藏的龍以不被人見到而成就品德。不合時宜地發(fā)表意見,都會招來災(zāi)禍。注意“成”“非其時”的翻譯: 2、公孫度想任命王烈為長史,王烈推辭不受,而去做商人來自貶身份,公孫度這才作罷。注意“以為”“自穢”的翻譯: 參考譯文: 公孫度的聲威遠傳海外,中原地區(qū)人士為了躲避戰(zhàn)亂紛紛歸附他。北海人管寧、邴原和王烈也都前往投奔。 管寧年輕時與華歆是朋友,曾一起鋤菜,看到地上有一塊黃金,管寧繼續(xù)揮鋤不止,視黃金如同瓦礫,華歆卻將黃金拾起后又扔掉。人們從這件事上判斷出他們二人的優(yōu)劣。 邴原曾到遠方去游學(xué),八九年后才返回家鄉(xiāng),(臨行時)老師和朋友們以為他不會喝酒,所以只準備了米和肉為他送行。邴原說:“我本來有酒量,只是因為怕荒廢學(xué)業(yè),才將酒戒掉。如今就要與你們遠別,可以痛快地和大家飲宴!庇谑桥c眾人坐在一起飲酒,喝了一天也沒醉。管寧、邴原都以節(jié)操高尚而聞名,公孫度聽說他們到來,便準備賓館,迎候二人。管寧見過公孫度之后,就在山谷中建造屋舍。當(dāng)時前來避難的人大多居住在郡城南郊,而唯獨管寧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返回家鄉(xiāng)的意愿。后來人們漸漸地在他的周圍落戶。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形成了村落。管寧每次見到公孫度,只談儒學(xué)經(jīng)典,不涉及世事;回到山中,則專門講授《詩經(jīng)》《尚書》,只會見學(xué)者。因此,公孫度因管寧為人賢明而不再提防他,百姓則受到他品德的感化。邴原為人性情剛直,喜歡議論時政,窮究事物的原理,公孫度對此感到不安。管寧對邴原說:“隱藏的龍,以不為人所見而成其德。不合時宜而發(fā)表意見,都會招來災(zāi)禍!彼孛艿刈屭踊刂性9珜O度聽說后,也沒有派人追趕。 王烈有才能,年輕時名望在管寧、邴原之上。他善于教誨。鄉(xiāng)里有人偷牛,被牛的主人捉住,偷牛賊請求說:“甘愿受刑被殺,只求不要讓王烈知道!蓖趿衣犝f后讓人前去看他,并送給他一匹布。有人詢問送布的原因,王烈說:“偷牛賊害怕我聽到他的過失,說明他還有羞恥之心。既然知道羞恥,就能夠生出善心。我送給他布,就是鼓勵他從善!焙髞,有一位老人將佩劍丟失在路上,一位行人看到后,便守在旁邊,到了傍晚,老人回來,找到了丟失的劍,大為驚奇,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派人調(diào)查,原來守劍的人就是從前那個偷牛賊。許多人發(fā)生爭執(zhí)后,都愿意去找王烈對證,請他裁決,有的才走到半路,有的只看到他的住宅,便紛紛返回去,都向?qū)Ψ阶尣,而不愿讓王烈知道他們有過糾紛。公孫度想任命王烈為長史,王烈推辭不受,而去做商人來自貶身份(表示無意為官),公孫度這才作罷。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