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閱讀答案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岑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注] ①武威:即涼州。磧西:沙漠之西,這里指安西。②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③太白西:指西域一帶遙遠之地。
(1) 首詩寫了劉都護采用的是什么描寫方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由近到遠的描寫方式,對友人的贊賞與牽掛。
(2)“胡天嘵”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意思?請作簡要的分析。
答:雙關,一是實指號角的聲音響徹胡天,一是表達詩人要求平定判亂的愿望。

翻譯: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著您騎馬迅疾如飛鳥。
都護軍營在太白星西邊,一聲號角就把胡天驚曉。


賞析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是唐代詩人岑參為送別友人劉單而創(chuàng)作的詩。此詩不直接寫惜別之情,也沒有祝愿一類的話,只是寫出想象中的兩個行軍鏡頭,以壯僚友的行色:一是友人迅疾如飛地馳過火山,可見其豪健氣概;二是磧西軍營驚破戰(zhàn)地早晨的號角聲,體現軍隊雄壯的軍威。全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情緒,構思精巧,別具一格。

這是一首即興口占而頗為別致的送行小詩。首句似即景信口道來,點明劉判官赴行軍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巖石多為第三紀砂巖,色紅如火,氣候炎熱。尤其時當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滿山凝未開,鳥飛千里不敢來”(《火山云歌送別》)的。鳥且不敢飛,無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還寫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劉判官赴軍必經之地。這里未寫成行時,先出其路難行之懸念。常人視火山為畏途,讀者便等著看劉判官的了。
接著便寫劉判官過人之勇。“看君馬去疾如鳥”,使讀者如睹這樣景象:烈日炎炎,黃沙莽莽,在斷絕人煙的原野上,一匹飛馬掠野而過,向火山撲去?梢娔球T者身手是何等矯健不凡。以鳥形容馬,不僅寫出其疾如飛,又通過其小,反襯出原野之壯闊。本是“鳥飛千里不敢來”的火山,現在竟飛來這樣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鳥”,令人肅然起敬。這就形象地歌頌了劉判官一往無前的氣概。全句以一個“看”字領起,贊嘆嘖嘖聲如聞。
“都護行營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過點明此行的目的地,說臨時的行營遠在太白星的西邊──這當然是極言其遠的夸張。這樣寫卻顯得很威風,很有氣派。細細品味,這主要是由于“都護行營”和“太白”二詞能喚起莊嚴雄壯的感覺。它們與當前唐軍高仙芝部的軍事行動有關。“太白”,亦稱金星,古人認為它的出現在某種情況下預示敵人的敗亡(“其出西失行,外國敗”,見《史記·天官書》)。明白這一點,末句含意自明。
“角聲一動胡天曉”這最后一句真可謂一篇之警策。從字面解會,這是作者遙想軍營之晨的情景。本來是拂曉到來軍營便吹號角,然而在這位好奇詩人天真的心眼里,卻是一聲號角將胡天驚曉(猶如號角能將兵士驚醒一樣)。這實在可與后來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奇句媲美,顯出唐軍將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壯志。聯系上句“太白”出現所預兆的,這句之含蘊比字面意義遠為深刻,它實際等于說:只要唐軍一聲號令,便可決勝,一掃如磐夜氣,使西域重見光明。此句不但是賦,而且含有比興、象征之意。正因為如此,這首送別詩才脫棄一般私誼范疇,而升華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之窠臼。它沒有直接寫惜別之情和直言對勝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與彼地情景略加夸張與想象,敘述自然,比興得體,頗能壯僚友之行色,惜別與祝捷之意也就見于言外,在送別詩中堪稱獨具一格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48159.html

相關閱讀:黃巢《題菊花》鄭思肖《畫菊》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歐陽修《論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閱讀練習及答案
《題鶴林寺》《題鶴林寺僧舍》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迢迢牽牛星》與秦觀《鵲橋仙》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晉書?宣帝紀》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