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許論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許論,字廷議,進少子也。嘉靖五年進士。好談兵,幼從父歷邊境,盡知厄塞險易,因著《九邊圖論》上之。帝喜,頒邊臣議行,自是以知兵聞。會廷推順天巡撫,論名列第二。帝曰“是上《九邊圖論》者”,即拜右僉都御史。白通事以千余騎犯黃崖口,論督將士敗之。錄功,進右副都御史。歲余,以病免。俺答薄都城,起故官撫山西。錄防秋功,進兵部右侍郎。三十三年出督宣、大、山西軍務。奸人呂鶴以左道惑眾,遣其黨闡出塞外,引寇入犯,為偵卒所獲。論遺兵捕鶴,并誅其黨。以功進兵部尚書,蔭子錦衣世千戶。翁萬達為總督,筑大同邊墻六百里,里建一墩臺于墻內(nèi)。后以兵少墻不能守,盡撤而守臺。論言:“兵既寧臺則寇攻墻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墻率震駭逃散請改筑于墻外每三百步建一臺俾矢石相及度工費不過九萬金數(shù)月而足”詔立從之。兵部尚書楊博以父喪去,召論代之。當是時,嚴嵩父子用事,將帥率以賄進。南北用兵,帝責中樞甚急。丁汝夔、王邦瑞等,成不得善去。論時已老,重自顧念。一切將帥黜陟,兵機進止,悉聽世蕃指揮,望由此損。俺答子辛愛憤總督楊順納其逃妾,鋼眾圍大同右衛(wèi)城效重,城中析屋而囊。帝聞,深以為憂,密問嵩。嵩意欲棄之而難于發(fā)言,則請降諭問本兵。論請復右衛(wèi)軍馬,歲辦五十萬合,故為難詞,冀以動常。常顧亟措餉發(fā)兵,易置文武將吏,右衛(wèi)國亦尋解。給事中吳時來劾楊順,因言論雷同附和,日昏酣,置邊警度外。帝遂削論籍。三十八年復起故官,督薊、遼軍務。把都兒犯薊西,論厚集精銳以待。至則為游擊胡鎮(zhèn)所破,乃透去。事聞,厚賚銀幣。尋又奏密云、昌平二鎮(zhèn)防秋,須餉銀三十余萬。給事中鄭茂言論奏請過多,請察其侵冒弊,詔論回籍聽勘。給事中鄧棟往核,具得虛冒狀,奪官閑住。未幾卒。
(節(jié)選自《明史·許論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兵既守臺/則寇攻墻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墻率震駭逃散/請改筑/于墻外每三百步建一臺/俾矢石相及/度工費不過九萬金/數(shù)月而足/
B.兵既守臺/則寇攻墻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墻/率震駭逃散/請改筑于墻外/每三百步建一臺/俾矢石相及/度工費不過九萬金/數(shù)月而足/
C.兵既守臺/則寇攻墻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墻/率震駭逃散/請改筑于墻外/每三百步建一臺/俾矢石相及度/工費不過九萬金/數(shù)月而足/
D.兵既守臺/則寇攻墻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墻率震駭逃散/請改筑/于墻外每三百步建一臺/俾矢石相及度/工費不過九萬金/數(shù)月而足/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進士:明代殿試錄取者分為三甲,分別為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統(tǒng)稱為“進士”。
B.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屆時邊軍特加警衛(wèi),調(diào)兵防守,稱為“防秋”
C.兵部:又稱秋官、武部,為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
D.蔭子:封建時代由于父親有功而給予兒子入學或任官的權利。文中許論之子因父功任錦衣世千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許論愛好談兵,并且知兵。他幼年即隨父歷覽邊境,非常熟悉邊塞地形,并著《九邊圖論》呈給皇帝,受到皇帝贊賞。
B.許論領兵有方,屢建功勛。他曾督率將士打敗白通事,粉碎呂鶴引寇入侵的陰謀,解除辛愛對大同右衛(wèi)城的重重包圍。
C.許論曲意順從,以求自保。嚴嵩父子當權,他為了自保,所有將帥升降、用兵進退事宜全聽嚴世蕃指揮,聲望因此受損。
D.許論虛報軍餉,侵吞公帑。他上奏說密云、昌平二鎮(zhèn)防秋需餉銀三十余萬,結果被查出有虛報貪污情況,因此被免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論誚復右衛(wèi)軍馬,歲辦五十萬金,故為難詞,冀以動帝。
(2)至則為游擊胡鎮(zhèn)所破,乃遁去。事聞,厚賚銀幣。
答案:
10.(3分)
B(結合上下文,通覽全句,在整體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人物、事件以及關鍵詞“則”“及”“請”“每”等判斷。標點如下:兵既守臺,則寇攻墻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墻,率震駭逃散。請改筑于墻外,每三百步建一臺,俾矢石相及。度工費不過九萬金,數(shù)月而足。)
11.(3分)
C(兵部又稱“夏官”。刑部稱“秋官”。)
12.(3分)
B(“解除辛愛對大同右衛(wèi)域的重重包圍”錯。根據(jù)原文,右衛(wèi)城解圍并非許論本意,也非許論主導,故而不能視為詐論的“功勛”。)
13.(10分)
(1)許論請求恢復右衛(wèi)軍馬,每年撥付五十萬兩銀子,故意說得很困難,希望借此打動皇帝。(譯出大意給2分;“復”“故”“冀”)
(2)(敵寇)到達后就被游擊胡鎮(zhèn)打敗,于是逃走。事情上報,朝廷厚賞銀兩財物。(譯出大意給2分;被動句式、“聞”“銀幣”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文言文參考譯文】
許論,字廷議,是許進的小兒子。嘉靖五年中進士。喜歡談論軍事,幼年跟隨父親歷覽邊境,十分了解邊塞的地形險易,于是寫作《九邊圖論》上呈給皇帝;实鄹吲d,頒發(fā)給邊臣討論施行,從此憑借懂得軍事聞名。適逢朝廷推逸順天巡撫,許論名列第二。皇常說“這是上呈《九邊圖論》的人”,當即任命為右僉都御史。白通事率領一千多騎兵進犯黃崖口,許論督率將士打致他們。記錄軍功,進升為右副都御史。過了一年多,因病免職。俺答過近都城,起用為原官巡撫山西。記錄防秋功,進開為兵部右侍郎。三十三年,出京督察宣、大、山西軍務。奸人呂鶴用歪門邪道迷惑人們,派遺他的黨羽混出塞外,引導敵寇進犯,被偵察的士兵抓獲。許論派兵逮捕呂鶴,并誅殺他的黨羽。因功進升為兵部尚書,封蔭兒子為錦衣世千戶。翁萬達任總督。修筑大同邊境城墻六百里,在墻內(nèi)每里建造一座墩臺。后來因為兵少,城墻不能防守,全部撒回而防守墩臺。許論言:“士兵既然防守墩臺,那么敵寇攻墻時,他們就不會盡力守墻。等到敵寇入墻,軍隊大都驚駭逃散。請求改筑墩臺于墻外。每三百步修建一座教臺。使弓箭和擂石能夠得上。估計工程費用不過九萬兩銀子,幾個月就足以完成。”皇帝下詔立即聽從他的建議。兵部尚書楊博因為父喪離職,召見許論代替他。當時,嚴嵩父子當權,將帥大多憑借行賄升遷。南北用兵,皇帝責令中樞十分急動。丁汝夔、王邦瑞等人,都沒有善終。許論當時已經(jīng)年老,深深地顧念自己。所有將帥的貶黜升遷,用兵機謀的進退,全聽嚴世蕃指揮,聲望因此受損。俺答的兒子辛愛痛恨總督楊順收納了自己逃跑的小妾,率軍包圍大同右衛(wèi)城數(shù)重,城中拆屋來生火做飯;实鄣弥,深深地為此擔憂,秘密詢問嚴嵩。嚴嵩心里想要拋棄大同卻又難以開口,便請求降旨詢問本兵。許論請求恢復右衛(wèi)軍馬,每年撥付五十萬兩銀子,故意說得很困難,希望借此打動皇帝。皇帝卻立即籌措軍餉調(diào)發(fā)軍隊,更換設置文武將吏,右衛(wèi)圍也很快解去。給事中吳時來彈劾楊順,順便論及許論雷同附和,每天昏然酣飲,把邊境警報放在一邊;实塾谑菍⒃S論革職除名。三十八年,又起用為原官,督察薊、遼軍務。把都兒進犯薊西,許論大量集鮚精銳軍隊嚴陣以待。(敵寇)到達后就被游擊胡鎮(zhèn)打敗,于是逃走。事情上報,朝廷厚賞銀兩財物。不久又上奏密云、昌平二鎮(zhèn)防秋,需要餉銀三十余萬。給事中鄭茂說許論奏請的餉銀過多,請求調(diào)查許論侵吞貪污的弊端,詔令許論回原籍聽候?qū)彶。給事中鄧棟前往核查。得到許論虛報冒功的詳細情況。許論被剝奪官職閑住。不久去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320282.html

相關閱讀:王十朋《詠柳》閱讀答案
《二鵲招鸛》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山桃紅花滿上頭)》閱讀練習及答案
陶淵明《飲酒(其十)》閱讀練習及答案
詩歌中常見的幾種意象及相關題型答案方法步驟與練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