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宮 吳融》《過華清宮 李約》比較閱讀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詩歌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吳融 過華清宮 李約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玉輦升天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吳融
過華清宮 李約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
)唐代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也寫到了華清宮,即: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無人知是荔枝來。(1
分)
(2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它們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5
分)
(3
)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4
、(1
)一騎紅塵妃子笑
(2
)①
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
或?qū)φ、映襯)
手法。(1
分)
、
第一首詩宮內(nèi)宮外(
或空間)
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掩映,溫暖如春。(2
分)
第二首詩今昔(
或時間)
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2
分)
(3
)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2
分)
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2
分)
【剖析】第一問考查的是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將兩首詩進行比較鑒賞,找出它們相同的特點。吳融的《華清宮》描寫華清宮的宮外,雪花紛飛,暗云壓城,天寒地凍,草木枯瑟;而宮內(nèi)呢,只見雪飄之形,不見雪堆之景,樹林郁郁蔥蔥,樓閣碧簾垂地,一片暖融融,統(tǒng)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閑,外面的寒冷,他們也毫無察覺。這宮內(nèi)宮外的對比很鮮明。李約的《過華清宮》對比也十分鮮明。君王在華清宮娛樂,聽著霓裳舞曲,國家的大事都拋到腦后,致使國滅人亡,深宮幽幽,冷落荒涼,唯有雜木叢生,這顯然是時間上的對比。第二問考查的是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忌獪蚀_體會兩首詩的思想感情,可以由課本內(nèi)學過的杜牧《過華清宮》展開聯(lián)想,弄清華清宮是唐明皇和楊貴妃奢侈生活的象征,再結合詩句自然就能悟出思想感情。鑒賞古代詩歌的藝術特色時,要注意找出最鮮明而突出的寫作特點。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可從作者、背景、詩題、內(nèi)容等方面入手。
【賞析1

《全唐詩》所錄吳融《華清宮》詩分作兩組,一組二首,另一組四首。這是《 華清宮二首》的第一首。華清宮是與唐云宗、楊貴妃的名字密切相聯(lián)。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它選取楊貴妃看到貢品荔枝來到驪山之下時心情歡悅的角度,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惡。吳融的這首《華清宮》在主題思想和表現(xiàn)手法上與杜牧詩有某些類似之處,以小顯大,通過華清宮中的細枝末節(jié)來揭露荒淫無道的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難,但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卻獨具一格。首句,“
四郊飛雪暗云端”
,側(cè)重寫華清宮外的大雪。一個“
飛”
字具有動態(tài)的美感,繪出了離宮禁城四郊朔風呼嘯,雪花飛舞的景色;一個“
暗”
字,從色彩的角度寫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勢,由視覺感受勾出觸覺感受,令人極易從詩歌畫面中領略到宮外刺骨的寒意,給人一種凜冽感。次句“
惟此宮中落旋干”
,筆鋒由宮外轉(zhuǎn)入宮內(nèi),一個“
惟”
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圍,一個“
旋”
字,從時間的角度傳神地寫出了雪落宮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寫出了宮中之暖,與首句成為對照。
第三句“
綠樹碧簾相掩映”
,具體而形象地刻畫了宮中的融融春意。華清宮地下溫泉噴涌,地上宮殿金碧輝煌,禁墻高筑,能夠遮風御寒,因此宮中溫度較高,樹木常青綠。這里的“
綠樹”
代表了宮中大自然造物者與宮外的不同,“
碧簾”
則反映出宮中主人生活的奢靡。結句“
無人知道外邊寒”
,寫出了華清宮主人耽情聲色,不以國事為重,不以民苦為憂的昏庸形象,詩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連自然界物候的變遷、冬天的到來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夠知道“
寒冷”
呢?一國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夠?qū)旅鞑烨锖、對人民的苦樂謹記心上呢?這樣的昏庸之輩,為安祿山野心的萌生、壯大自覺與不自覺地提供土壤。
這首詩意境新穎,諷意含蓄,以宮內(nèi)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造成結構的錯落、詩情的跌宕?鋸埖某晒\用也成為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之一。
[賞析《過華清宮》]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果,兵變作亂,帝后升天,惟有千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36567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