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22.(2分)橋被水沖毀而需重復(fù)建橋的勞役之苦。23.(2分)強調(diào)官兵合作緊密,建橋迅捷及人力、建材考慮周全。24.(3分)官員的建言獻策;官府積極采納意見并從財力、人力上支持;各級官員的督察和監(jiān)管。25.(2分)A26.(3分)補敘了官員對建橋的督察和監(jiān)管,敘述了兩項附屬工程的精當處理,突出了官員的“老于為政”和“敏于臨事”。
譯文:
濼水,發(fā)源于齊州(濟南)城西南的山下,往北流入護城河,河水淺得提衣就能渡過。城的西門,跨河建了一座橋。從京城過往海上的人,都取道這座橋。每一只要連下幾天的大雨,南山下來的雨水暴漲,匯集到城下,橋不能抵擋暴雨的沖擊,就壞了。熙寧六(1073),七個月沒下雨,第二夏天到六月才下雨,過量的大雨連下幾天,橋被完全沖壞了。歷城知縣施辯向齊州府官建議說:“橋都被洪水沖毀,建議造一座石橋,來緩解橋毀后重復(fù)造橋的勞役之苦。距齊州城的東面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廢棄不用的河堤,那里廢棄的石鐵可以取來造橋。”府官采納了他的建議,把(建石橋的計劃)報告了轉(zhuǎn)運使,得到(官府)二十七萬兩銀子,作為用工和伙食的費用。到山上去采石,到府庫拿來建材和工具,讓軍隊出工出力。從九月至十一月橋就建成了,百姓還不知道(此事)。(這座橋)有三個橋墩兩扇門,安穩(wěn)得像座小山,洪水分道而泄,不再造成危害。 在這座橋還沒有建成時,太守李肅之每天都到城墻上,視察工程的好壞和勞動量的輕重,并且鼓勵施工人。歷城知縣施辯準備并供給各種施工材料,兵馬都監(jiān)張用晦實際監(jiān)督管理具體的事務(wù)。橋的南面五里處,有一條大溝,與四條小河相連,(原來是)用以減少洪水的沖力,廢棄很久沒有治理了,(這次)疏通被堵塞的河道,填筑河堤讓它完整無缺口。橋的西面二十步遠有一條溝,一個裴姓居民用石頭堵住它,并且在上面建了房子,洪水不能夠流泄,橋因此受到?jīng)_毀的危害,就讓他拆除房屋,要求復(fù)原像最早那樣。又過了一,洪水再次來了,橋沒再受到損害。 從事蘇轍說:建橋這種事雖小,但從前郡縣行事的方法,是把好處與百姓分享,勞役的費用按數(shù)量分派給百姓,這種法令寬大,所以它容易成事;現(xiàn)在的法令嚴格要求要體恤百姓,(這樣的話)一切事務(wù)和費用全仰仗官府,官府不能把所有事務(wù)辦好,如果郡縣想有所作為,要成事比從前更難。如果不是太守李肅之富于治政經(jīng)驗和兩位官員(施君和張君)有辦事能力,這座橋或許建不成。建橋這種事雖小,但建好它比從前更費心更難幾倍,不能不把它寫下來。因此就寫了這篇記。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