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陳與義《除夜二首(其一)》閱讀答案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陳與義
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鬢毛隨節(jié)換,盡情燈火向人明。
比量舊歲聊堪喜,流轉殊方又可驚。
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
注 ①這首詩寫于北宋滅亡、詩人從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南渡,流離于今湖南湖北一帶。這首詩是詩人在岳陽度除夕時所作。②殊方:異鄉(xiāng)。
1.從這首詩的中間兩聯(lián)來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義?請簡要分析。
答案 曾經(jīng)遭逢戰(zhàn)亂、亡國南渡的無奈和感傷,漂泊異鄉(xiāng)的驚嘆,而眼下暫得歡愉的慰藉。(結合詩句分析。)
2.紀昀評價這首詩“氣機生動,語亦清老,結有神致”,你認為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情懷?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 表達了詩人對國運好轉的期盼。用虛寫的手法,(或通過聯(lián)想)寫自己要在一年之始萬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陽樓,遠看“島煙湖霧”中春天來臨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掃前面情緒的低沉和復雜(糾結),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國運好轉的期盼。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題為“除夜”,詩中多處與題目照應,如“城中爆竹”是除夜習俗,“隨節(jié)換”“比量舊歲”“ 看春生 ”則暗示時節(jié)變換,新舊交替。
B.詩歌頷聯(lián)對仗公整,“多事”“ 盡情”兩個詞語運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含蓄卻又強烈的表達出詩人年歲將近時內(nèi)心的復雜況味。
C.詩歌前兩聯(lián)作者由室外的爆竹聲和江水轉到室內(nèi)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詩歌后兩聯(lián)作者又讓自己的思緒躍出窗外,設想明月登樓遠眺的情景。
D.本詩不用華麗辭藻,也不用典故,語言平淡自然,通篇語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語色彩,但讀起來讓人有韻味醇厚之感。
2.本詩表述了詩人哪些情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頷聯(lián)中“多事”“盡情”兩個詞語并沒有運用夸張手法。)
2.①年華逝去、孤獨寂寥之悲。頷聯(lián)詩人怪鬢毛“多事”,也隨時節(jié)變白,慨嘆時光易逝;以惟有燈火明亮、“盡情”相慰來寫自己流離他鄉(xiāng)、無人安慰的孤獨寂寥。②顛沛流離、遠離家鄉(xiāng)之苦(或喜憂交織:暫得安穩(wěn)的“喜”與遠離家鄉(xiāng)的“憂”)。頸聯(lián)寫詩人現(xiàn)在暫時安居岳陽,比起前兩年的顛沛流離,姑且可以稱得上喜悅,但轉念一想,自己與家鄉(xiāng)遠隔千里,又很感驚嘆。③春天來臨、國勢好轉之盼。尾聯(lián)預想明日登岳陽樓,遠眺“島煙湖霧”,仿佛看到春天來臨,寄托了詩人對于來年國勢好轉的期盼。(共6分;答出一點給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點如分開來答也可各給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作者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627178.html

相關閱讀:秦觀《浣溪沙》閱讀練習及答案
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閱讀練習及答案
查慎行《獨游南湖》閱讀練習及答案
《清史稿?李文耕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鄭俠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