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奔亡道中五首》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1卷。這五首詩描寫了安史之亂中人們流離失所的慘狀,同時抒寫了作者自身的處境和感受,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
【原文】
奔亡道中五首
作者:唐·李白
【其一】蘇武天山上⑴,田橫海島邊⑵。萬重關(guān)塞斷,何日是歸年?【其二】亭伯去安在⑶?李陵降未歸⑷。愁容受海色,短服改胡衣。【其三】談笑三軍卻⑸,交游七貴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⑹。【其四】函谷如玉關(guān),幾時可生還⑺?洛陽為易水⑻,嵩岳是燕山⑼。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⑽。【其五】森森望湖水⑾,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guī)鳥⑿,連聲向我啼。
【注釋】
⑴《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縣,在大磧外,南去玉門關(guān)八百里,東去陽關(guān)二千七百三十里,有折羅漫山,亦曰天山!短K武詩》:“食雪天山近,思歸海路長。”蓋以天山為匈奴地耳,其實蘇武嚙雪及牧羊之處,不在天山也。⑵《史記》: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田橫懼誅,與其徒屬五百余人入海,居島中。韋昭曰:海中山曰島。《正義》曰:按海州東?h有島山,去岸八十里。⑶《后漢書》:崔?,字亭伯,為竇憲主簿,出為長岑長,自以遠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歸。⑷《漢書》:李陵敗降匈奴,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于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wèi)律皆侍坐。后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jié)!秹粝P談》:窄袖短衣,長?靴,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馳射,短衣、長靴,便于涉草。⑸左太沖詩:“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⑹《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於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⑺函谷,關(guān)名。《后漢書》: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帝乃征超還。章懷太子注:玉門關(guān),屬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長安三千六百里,關(guān)在敦煌縣西北。⑻《通志·地理略》:洛水,出商州上洛縣,經(jīng)虢州、河南入河。《史記正義》:易水出易州易縣,東流過幽州歸義縣,東與滹沱河合。⑼《通志·地理略》:中岳嵩山,在河南告成縣!端鍟罚簼O陽郡無終縣有燕山!短接[》:《隋圖經(jīng)》云,燕山,在易縣東南七十里。⑽《左傳》:吳入郢,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秦伯使辭焉,曰:“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⑾《廣韻》:“森,大水也。”⑿子規(guī),即杜鵑鳥,鳴聲哀苦,若云“不如歸去”,遠客聞之,心為凄惻。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沒有想到安祿山會叛亂,軍事上毫無準備,當叛亂的戰(zhàn)鼓震動大明宮的時候,他才匆忙布置防御。一時間大唐王朝狼煙四起,戰(zhàn)火彌漫,百姓逃亡,生靈涂炭。此時,懷有安邦治國之志的李白希望自己能向皇帝獻上滅胡之計,拯救危亡的局面,于是攜妻子宗氏奔赴長安,同時派門人武諤奔赴東魯照顧自己的子女。在北行的途中,李白寫下《奔亡道中五首》,記錄了人們在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賞析】
這五首詩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后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歷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zhàn)爭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當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qū)內(nèi)。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著茫茫的月色,冒著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眾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雖然自己所面臨的情勢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到達長安,覲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戰(zhàn)國時燕將據(jù)守齊國聊城,齊國攻克不下,齊人魯仲連射一箭書信入聊城,燕將見信之后自殺,聊城不攻自破。李白將自己比做魯仲連,認為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為玄宗所用。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zhàn)爭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急劇的轉(zhuǎn)變。從這組詩的第四首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谷關(guān)內(nèi)(西),詩的意思是,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都被安史亂軍占領(lǐng),所以洛陽之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此時函谷關(guān)以東盡為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jīng)商洛大道轉(zhuǎn)道江南,又經(jīng)溧陽、杭州、金陵,隱居廬山屏風疊,靜觀形勢的變化。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從永王,是因為想效法申包胥慟哭乞師,以救國家之難。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http://)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卷181_7【奔亡道中五首】李白
?武天山上,田?海??。
?重?塞?,何日是?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
愁容?海色,短服改胡衣。
?笑三??,交?七?疏。
仍留壹只箭,未射???。
函谷如玉?,??可生?。
洛??易水,嵩?是燕山。
俗?羌胡?,人多沙塞?。
申包惟?哭,七日?毛斑。
渺渺望湖水,青青???。
?心落何?,日?大江西。
歇?傍春草,欲行?道迷。
?忍子??,??向我啼。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