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春中田園作》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人以敏銳的感受寫出了春天的欣欣向榮和農民的愉快歡欣,詩歌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原文】
春中田園作1
屋上春鳩鳴2,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3,荷鋤覘泉脈4。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5。
臨觴忽不御6,惆悵遠行客7。
【注釋】
春中(zhòng):即仲春,農歷二月。
春鳩(jiū):鳥名,即布谷鳥、杜鵑,象鴿子,有斑鳩、山鳩等。曹植《贈徐干》:“春鳩鳴飛棟,流飆激欞軒”。
遠揚:又長又高的桑枝。《詩經·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以伐遠揚”?橙ビ指哂珠L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覘(chān):探測、察看。泉脈:地下的泉水。地層中的泉流象人體內血脈一樣,故稱之泉脈。
看新歷:開始新的一年。
觴(shāng):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進用,飲、喝的意思。
惆悵遠行客:即“遠行客惆悵”。遠行客:出遠門的人。
【白話譯文】
屋上有一只春鳩在鳴叫,村邊開著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樹那長長的枝條,扛起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飛回來了,好像認識它的舊巢。屋里的舊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歷。舉杯欲飲,又停了下來,想到離開家園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悵惋惜。
【創(chuàng)作背景】
《春中田園作》寫于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期,王維集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棲心于田園山水的著名詩篇。
【賞析】
此詩寫出了春天的欣欣向榮和農民的愉快歡欣,結尾則表達遠行者對鄉(xiāng)土的眷戀。全詩健康活潑,清新醇樸。
冬天很難見到的斑鳩,隨著春的來臨,很早就飛到村莊來了,在屋上不時鳴叫著,村中的杏花也趕在桃花之前爭先開放,開得雪白一片,整個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開頭兩句十個字,通過鳥鳴、花開,就把春意寫得很濃了。接著,詩人由春天的景物寫到農事,好像是春鳩的鳴聲和耀眼的杏花,使得農民在家里呆不住了,農民有的拿著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著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經冬以后最早的一種勞動,可說是農事的序幕。
歸燕、新歷更是春天開始的標志。燕子回來了,飛上屋梁,在巢邊呢喃地叫著,似乎還能認識它的故巢,而屋中的舊主人卻在翻看新一年的日歷。舊人、歸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東風暗換年華”,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與前進。對著故巢、新歷,燕子和人將怎樣規(guī)劃和建設新的生活,這是用極富詩意的筆調,寫出春天的序幕。新歷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開了一樣。
詩的前六句,都是寫詩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尾兩句,寫自己的感情活動。詩人覺得這春天田園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樣富有生氣,充滿著生活之美。詩人很想開懷暢飲,可是,對著酒又停住了,想到那離開家園作客在外的人,無緣享受與領略這種生活,不由得為之惋惜、惆悵。
此詩春天的氣息很濃,而詩人只是平靜地淡淡地描述,始終沒有渲染春天的萬紫千紅。但從淡淡的色調和平靜的活動中卻成功地表現了春天的到來。詩人憑著敏銳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較早發(fā)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賞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傾聽春天的脈搏,追蹤春天的腳步。詩中無論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啟動下,滿懷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也有點像萬物欣欣然地適應著春天,顯得健康、飽滿和開拓。
【作者介紹】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