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xué)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xué)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經(jīng)典詩句
>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李白《聽蜀僧?彈琴》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譯文: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出自《聽蜀僧浚彈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解】:
1、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
僧,故以綠綺切之。
2、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3、揮手:指彈琴。
4、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5、霜鐘:指鐘聲,《山海經(jīng)》: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韻譯】: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
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
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fēng)。
高山流水音調(diào)一洗情懷,
裊裊余音融入秋天霜鐘。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
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二:
蜀僧?懷抱著一張綠綺琴,從西面的峨眉峰上下山來。
感謝他揮手為我彈奏一曲,像聽到萬山滾動松濤澎湃。
我的心靈就像被流水洗滌,余音繚繞和著鐘聲響天外。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上暮色,高空中又布滿了重重霧靄。
【評點】
本詩寫的是
詩人
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的情景,琴聲優(yōu)美,引人入勝。題目中的蜀僧?是四川的僧人,名?。
首聯(lián)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是說彈琴的琴師來自四川峨眉山。此聯(lián)筆墨不多,卻把這位琴師寫得氣派十足,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十分傾慕琴師。同時,詩
人生
長在四川,對故鄉(xiāng)四川自然有一種獨特的感情。此聯(lián)點明琴師來自四川峨眉山,是詩人的老鄉(xiāng),一方面表明詩人因此而對這位琴師很有好感,另一方面也吐露出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
頷聯(lián)寫彈琴,詩人用“如聽萬壑松”來表現(xiàn)琴聲激越的氣勢,凸顯琴聲的不同凡響,使人真切地體會到琴聲的鏗鏘有力。
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讓人聽罷心曠神怡,意猶未盡。“客心洗流水”一句化用了“高山流水”的
典故
。詩人通過含蓄自然的抒寫,既表現(xiàn)了琴聲如流水般順暢優(yōu)美,又暗示出自己和琴師已經(jīng)像知己一樣,對音樂有著共同的感悟和體會。“余響入霜鐘”寫琴聲漸漸飄向遠方,最后和日暮時分的鐘聲產(chǎn)生共鳴,暗示天色已晚。
尾聯(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詩人聽完蜀僧彈琴,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青山不知何時開始已被一層暮色籠罩,灰暗的秋云密布滿天。不曾想時間真是飛逝!此聯(lián)不僅寫出琴師技藝的高超,讓聽琴人忘記了時間,同時也營造出一種曠達悠遠、韻味無窮的意境。
在整首詩中,詩人只用“萬壑松”來形容琴聲的鏗鏘有力,除此之外,沒有花費更多的筆墨來描摹琴聲。他將大量的筆墨落于“聽者聽琴的感受”以及“聽者與琴師感情的交流”上。
詩人落筆一氣呵成。全詩行云流水,通暢明朗。律詩講究音律、對仗,形式嚴格,但詩人的這首五律卻是清新、明快、自然,好像沒費一點力氣。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遠勝過雕琢,更能打動人心。
賞析: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的和尚彈琴。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奇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fā)了他的藝術(shù)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在他的詩里。他對故鄉(xiāng)一直很懷戀,對于來自故鄉(xiāng)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xiāng)。“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里用來泛指名貴的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
三四句正面描寫蜀僧彈琴。“揮手”是彈琴的動作。嵇康《琴賦》說:“伯牙揮手,鐘期聽聲。”“揮手”二字就是出自這里的。“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兩句用大自然宏偉的音響比喻琴聲,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這一句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但它還有更深的含義,其中包涵著一個古老的典故!读凶·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現(xiàn)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個字,很含蓄,又很自然,雖然用典,卻毫不艱澀,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響入霜鐘”也是用了典的。“霜鐘”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霜鐘”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云暗幾重”照應(yīng)。“馀響入霜鐘”,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读凶·湯問》里有“馀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宋代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用“馀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洞簫的馀音。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后,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shù)享受之中所產(chǎn)生的想象。“馀響入霜鐘”也是如此。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這才發(fā)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感覺時間過得真快。
唐詩
里有不少描寫音樂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濁的琵琶聲,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變的音響效果表現(xiàn)了出來。唐代另一位詩人李頎有一首《聽安萬善吹?篥歌》,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物,形容音樂曲調(diào)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xiàn)聽琴時的感受,表現(xiàn)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lián)想到萬壑松聲,聯(lián)想到深山大谷,是結(jié)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013087.html
相關(guān)閱讀:
劉禹錫的古詩
“燈照水螢千點滅,棹驚灘雁一行斜”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宅邊秋水浸苔磯,日日持竿去不歸”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與君后會知何處,為我今朝盡一杯!钡囊馑技叭婅b賞
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原文_翻譯和賞析_辛棄疾
上一篇:
“別裁偽體親風(fēng)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光彩春風(fēng)初轉(zhuǎn)蕙,性靈秋水不藏珠”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意思及全文翻譯賞析
秋天的詩句
有關(guān)春天的詩詞
辛棄疾名句-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全詩翻譯賞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沁園春?詠菜花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陳維崧
有關(guān)黃河的古詩
夫婚姻,禍福之階也
推薦閱讀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全詩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這兩句山鳥指那些只求一時的歡樂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钡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兩句是說,曲終收起撥子時當心一畫,四弦齊響,聲音強……
“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钡囊馑技叭
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這兩句是說,這位壯士床頭黃金用盡,他感到寸步難行,臉上覺著羞……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處】出自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釋義】朋友啊,……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出處】出自《陽貨第十七》 【釋義】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
相關(guān)閱讀
帶風(fēng)的古詩
卜算子?秋色到空閨原文_翻譯和賞析_夏完
寫春的詩句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的意思及全詩
朝中措?代譚德稱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陸游
七夕詩句
中國經(jīng)典愛情詩句
形容人的詩句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賀圣朝?留別原文_翻譯和賞析_葉清臣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