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作者:佚名
這首《始聞秋風》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xiàn)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精神。
開頭兩句“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征。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此刻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在這里詩人采取擬人手法,從對方著墨,生動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jù)《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了秋風去而復(fù)還的時令。
頷聯(lián)“五夜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詩人說: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么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xiàn)出來。這前一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后一句是寫由此而生發(fā)的感慨;和以上兩句連讀,仿佛是一段話別情的對話。
讀到這里,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lián)“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用力一轉(zhuǎn),精神頓作。到了尾聯(lián),由于有頸聯(lián)“馬思邊草”、“雕眄青云”為比興,這里的迎秋風上高臺,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盀榫倍终諔(yīng)開頭,脈絡(luò)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胺霾 倍职悼鄣谒木洌瑢懗鲆荒觐仩钏プ兊脑。但是,盡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臺,這就更表現(xiàn)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可見前言“一年顏狀鏡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潛說:“下半首英氣勃發(fā),少陵操管不過如是。”
劉禹錫晚年寫的這首《始聞秋風》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跌宕雄健的風格和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正是詩人那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的藝術(shù)寫照。
參考資料:《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年月版,第-頁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