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麻平晚行》原文
百年懷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尋戍道,遠近聽泉聲。
澗葉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羈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
王勃《麻平晚行》注釋
、麻平:
2、懷土:懷戀故土。
3、戍:防守邊疆。
4、澗:夾在兩山間的水溝。
5、羈心:亦作?心,猶旅思,羈旅的愁思。
王勃《麻平晚行》翻譯
千里羈旅,多時離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興致。在山中尋找高高低低的戍道,遠遠近近可以聽到泉水的聲音。山澗旁的草色豐富讓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讓人叫不出名字。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時才能停止。只有清肅的晚風和青猿凄厲的啼叫。
王勃《麻平晚行》賞析
《麻平晚行》是唐代詩人王勃的詩詞作品。
懷土和倦游情這樣的詞是典型的羈旅思鄉(xiāng)的象征。連續(xù)三首詩,詩人多次運用百年和千里這樣的時間和空間交織進行的搭配,使得愁緒不僅僅彌漫在紙頁上,更是充斥在整個空間里,并且隨著第四維時間的推移更加的濃重。仿佛我們回到了那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看到詩人的衣帶正飄動,感覺到詩人的思緒剛剛開始。百年,和千里,又運用的夸張的手法,洪造得了氛圍。
戍道就是為了防守邊疆而修的戰(zhàn)道。王勃是非常渴望從戎報國的。在《滕王閣》中,他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绷谠摹缎∈都o》中一段極其別致的描寫:“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于是伐竹取道”。然而在此詩中,無論是心中的渴望還是自然的美景都無法吸引詩人,高低錯落如何,遠近鳴環(huán)又如何。作者在這里追對它們作了粗略的帶過。
澗葉繁密到無法細分顏色,山花也無法辨名。照理說,已經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見到了仙境般的景色,這種景色,現(xiàn)在僅僅作為詩人羈心的反襯了。詩中,一個才分色和一個不辨名,是不著一色,而寫盡風流。其妙處類似于希臘神話中,征戰(zhàn)十年怨聲連連的士兵看到海倫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學賣命。
面對如此美景,詩人只道,我的愁思到哪里才會結束。言下之義就是還鄉(xiāng)。獨在異鄉(xiāng),那種孤獨和凄涼,日暮都會浮現(xiàn)和膨脹。柳宗元的小石潭竟然讓他凄神寒骨。所謂的“澗葉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竟然變成“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懀мD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jù)《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勃的詩詞全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