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作者:佚名
譯文霧迷蒙,樓臺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guān)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么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注釋津渡:渡口。可堪:那堪。驛寄梅花:陸凱在《贈范曄詩》中有“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魚傳尺素:《古詩》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幸自:本自,本來是。為誰:為什么。
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huán)境。開頭三句,緣情寫景,劈面推開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銷魂的畫面:漫天迷霧隱去了樓臺,月色朦朧中,渡口顯得迷茫難辨。“霧失樓臺,月迷津渡!被ノ囊娏x,不僅對句工整,也不只是狀寫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笆А薄ⅰ懊浴倍,既準(zhǔn)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臺、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办F失”、“月迷”,皆為下句“望斷”出力!疤以赐麛酂o尋處”。詞人站在旅舍觀望應(yīng)該已經(jīng)很久了,他目尋當(dāng)年陶淵明筆下的那塊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離郴州不遠。詞人由此生聯(lián)想:即是“望斷”,亦為枉然。著一“斷”字,讓人體味出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點絳唇》,諸本題作“桃源”。詞中“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寫的當(dāng)是同樣的心情!疤以础笔翘諟Y明心目中的避亂勝地,也是詞人心中的理想樂土,千古關(guān)情,異代同心。而“霧”、“月”則是不可克服的現(xiàn)實阻礙,它們以其本身的虛無縹緲呈現(xiàn)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義。而“樓臺”、“津渡”,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同樣被賦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蘊涵,它們是精神空間的向上與超越的拓展。詞人多么希望借此尋出一條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現(xiàn)實回報他的是這片霧籠煙鎖的景象!斑m彼樂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現(xiàn)實之不堪。于是放縱的目光開始內(nèi)收,逗出“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桃源無覓,又謫居遠離家鄉(xiāng)的郴州這個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鄉(xiāng)之情,更何況不是宦游他鄉(xiāng),而是天涯淪落啊。這兩句正是意在渲染這個貶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時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xùn)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