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晁補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原文

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安穩(wěn)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無。

晁補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翻譯

想當年在西池歡聚痛飲,不知度過了多少歡樂的日子。離別之后卻連一行書信都沒有。假使不經(jīng)意間重逢了,也不是當初的樣子了。

今夜或許能夢見錦繡屏風旁的往事,月色明亮正好伴我渡過險惡的江湖。不要問相思會有什么結果。誰都知道春天過后,花落無人能管,但人們還是為它悲傷。

晁補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賞析

《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是宋代文學家晁補之的一首詞,這是一首懷舊相思之作。這首詞由歡聚寫到分離,由分離寫到夢思,由夢中相見而不愿相問,歸結到春歸花落,不問自明。筆法層層轉進,愈轉愈深,愈深則愈令人感慨不已。內(nèi)容傷感凄楚而情調(diào)開朗樂觀,可謂獨具匠心,這是這首詞的一大特色。

全詞以淡雅的筆觸追憶昔日的歡娛和友情,從“憶昔”到“夜夢’,從“夜夢”到“落花”,詳盡了坎坷的遭遇和人世的滄桑,同時朦朧地透出了一種悵惆情緒。金明池上片撫今追昔。首句“憶昔西池池上飲”,就點明了地址。西池(即金明池)在汴京城西,為汴京著名名勝,每逢春秋佳日,游客如云,車馬喧闐,極為繁盛。作者回憶當年和朋友們在此飲酒,有多少歡娛的事值得回憶。他們志趣相投,性情相近,歡聚一起,縱論古今,何等歡樂。種種樂事都濃縮在“多少”二字中了。至今回憶,無限留戀。但好景不常,隨著北宋新舊黨爭的此伏彼起,他們的文期酒會也如云散煙消!澳昴辍币膊皇敲磕耆绱,只是指元?元年(086)至元?八年(093)這短短八年而已。朋友們已不能像往年一樣在西池池上飲酒了,如果能憑魚雁往來,互傾積愫,也可聊慰離懷,然而也不能夠。

“別來不寄一行書!蔽羧张笥研请x云散之后,竟然雁斷魚沉,連一行書也沒有,意似責備朋友之無情,但這里的“不寄”似應理解為“不能寄”,因為這些被貶謫的人連同司馬光一起大都被列入“元?黨籍”到了貶所,還要受到地方主管官員的監(jiān)督。如再有結黨嫌疑,還要追加罪責。在新黨這種高壓政策統(tǒng)治下,所謂舊黨人物惟有潛身遠禍,以求自保。所以不敢書信往來,互訴衷腸,給政敵以口實。

“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這兩句似是假設語氣,“尋!辈皇侵冈?九年以前,因為前三句已由過去的得意、聚合寫到當時的失意、分離,在結構上似乎不致忽然插進兩句倒過去又寫聚合相見。這兩句是說,像當時各人的政治處境來說,即使能尋常相見,但都已飽經(jīng)風雨,成了驚弓之鳥,不可能像當初在西池那樣縱情豪飲,開懷暢談,無所顧忌了;只能謹小慎微地生活下去,以免再遭迫害。凡是受過政治風波沖擊、飽經(jīng)患難的人對此當有深刻體會。此兩句是作者經(jīng)歷了諸多政治苦難后所得到的感悟,雖然用語質(zhì)樸,卻充分反映出當時政治的黑暗。

下片講當時生活和心情,即作者現(xiàn)在的處境和對形勢的判斷。“安穩(wěn)錦屏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薄鞍卜(wěn)”二字頗有深意。經(jīng)過了險惡的政治風波之后,作者感到只有在家居錦屏中才覺得安穩(wěn),沒有風險,朋友既無由見面,又音信不通,那么,只有趁今夜月明,夢魂飛渡,跨過江湖,飛越關山,來一次夢游。李白在夢游天姥時,也曾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只有夢,不受空間的限制,也不受政治的影響,可以自由飛渡。這說明一個遭受政治打擊的善良的知識分子無可奈何的苦悶心情。

“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無?”這是設想月夜夢中重逢的話。論理,久別重逢,應暢談彼此別后景況,之所以反而“休問”,實在是因為彼此遭遇相同,處境相似,“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互問情況,徒增傷感而已。春天已經(jīng)過去了,落花命運如何,也管不著了。春天,是借指政治上的春天,也就是舊黨執(zhí)政的元?元年至元?八年他們春風得意的這段時間!奥浠ā,比喻他們這些像落花一樣遭受政治風雨摧殘的故舊。作者巧用隱喻手法,道出了自己對眼前處境的冷靜思考,曠達中隱含著深切的悲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885130.html

相關閱讀:約翰 安特生,我的愛人_詩歌鑒賞
淮南子?覽冥訓原文翻譯
晉文公守信得原衛(wèi)翻譯
那天,你引發(fā)我深思_詩歌鑒賞
后漢書?志?輿服上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