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經(jīng)典詩句
>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蘇軾《水龍吟》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譯文]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
[出自] 蘇軾 《水龍吟》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這首詞大約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chuàng)作,稱為次韻。章質(zhì)夫:名?,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當時正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經(jīng)常和蘇軾
詩詞
酬唱。他的《水龍吟·詠楊花》原文如下:“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水龍吟:調(diào)名。首見于柳永詠梅之作。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鼓笛慢》、《海天闊處》、《豐年瑞》等。
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和詩或詞。章質(zhì)夫:名?(jié),字質(zhì)夫,福建蒲城人,歷仕哲宗、徽宗兩朝,為蘇軾好友,其詠楊花詞《水龍吟》是傳誦一時的名作。
從教墜:任(楊花)墜落。
“思量”兩句:指楊花看似無情,實際卻自有其愁思。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
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時眼睛欲開還閉之態(tài)來形容楊花的忽飄忽墜、時起時落。嬌眼:形容柳葉。柳葉初生時,如人睡眼初展,故稱柳眼。
“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落紅:落花。綴:連結(jié)。
萍碎:相傳楊花入水化為浮萍。蘇軾《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楊花著水萬浮萍”。自注云:“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jīng)宿即為浮萍”。
譯文1: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無人憐惜任憑它衰零墜地,它拋離家鄉(xiāng)倚路旁,細思量仿佛無情,卻是含有深情。受傷的柔腸婉曲,困倦的嬌眼昏迷,欲開又閉。夢魂隨風飄萬里,追對情郎去自動了又被黃鶯兒叫起。不恨此花飄飛落盡,卻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舊枝重綴。清晨淋過陳雨,何處有落花遺蹤?它飄入池中,化成一池細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細看來,那不是楊花呵,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譯文2: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蕩在路旁,看起來是無情物,細想?yún)s蕩漾著情思。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閑。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
我不怨楊花落盡,只怨那西園,落花難重綴。早晨一陣風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細細看,不是楊花,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譯文3: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無人憐惜,任憑它衰落墜地。它拋離家鄉(xiāng)倚在路旁,細思量,它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受傷的柔腸婉曲,困倦的嬌眼昏迷,欲開又閉。夢魂隨風飄去萬里,正追隨情郎而去,無奈卻被黃鶯兒叫起,驚醒了好夢。
不恨此花飄飛落盡,只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舊枝重綴。清晨小雨初歇,何處有落花遺蹤?它飄入池中,化成一池細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細細看來,那不是楊花,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賞析:
蘇軾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占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雖然也有“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大悲嘆,但更多的卻是“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的小惻隱,他逃離了仕途官場的蠅營狗茍,開始靜觀自然:“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他越來越覺得文字難以承載內(nèi)心之痛:“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他將自然與人化而為一:“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無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xiàn)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qū)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這首詞是蘇軾婉約詞中的經(jīng)典之作。詞家一向以詠物為難,張炎《詞源》曰:“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jié)句,斯為絕妙。”章質(zhì)夫的柳花詞已經(jīng)以其摹寫物態(tài)的精妙成為一時傳誦的名作。步韻填詞,從形式到內(nèi)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經(jīng)達到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的情況下,和韻要超越原唱實屬不易。蘇軾卻舉重若輕,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兩不能別”。全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diào)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此詞一出,贊譽不絕,名聲很快超過章的原作,成為詠物詞史上“壓倒古今”的名作。
此詞約作于公元1081年(元豐四年),蘇軾45歲,正謫居黃州。當時其好友章質(zhì)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nèi)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zhèn)洹⒐P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shù)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贊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zhì)夫的《水龍吟》,并和了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寄給章質(zhì)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zhì)夫慧眼識珠,贊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開頭一韻,非同凡響,道出了楊花的性質(zhì)和際遇。“似花還似非花”:楊花即柳絮?粗跸窕ㄓ之吘共皇腔。藝術(shù)手法上顯得很“抽象”,但仔細品味琢磨,這“抽象”超出了具體形象,一語道出了柳絮的性質(zhì)。這一句與歐陽修的“環(huán)滁皆山也”可謂異曲同工。一般來講,藝術(shù)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蘇東坡卻“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獨運,以“抽象”寫出了非同反響的藝術(shù)效果。因此,在藝術(shù)描寫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無人惜從教墜”,則言其際遇之苦,沒有人憐惜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墜落,隨風而去。“無人惜”是
詩人
言其飄零無著、不被人愛憐的際遇,也正說明了唯獨詩人惜之。一個“惜”字,實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這一韻承接上一韻中的“墜”字展開,賦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拋家傍路”說楊花的飄忽無著,仔細思量,那柳絮墜離枝頭,“拋家”而去,不是很無情嗎?可是柳絮“傍路”飄零,卻又依依難舍,戀“家”之情躍然紙上。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有思”言其不忍離別的愁思和痛苦。其實,這是詩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進一步的深入,使楊花飄忽不定的形態(tài)具有了人的情感。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一韻承接上一韻的“有思”,采用擬人的手法,以極其細膩獨到的筆致,盡寫柳絮飄忽迷離的神態(tài),讓人柔腸百轉(zhuǎn),思緒萬千,嘆為觀止。從上闋“無情有思”開始,詩人便展開想象的羽翼,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思親少婦,將“有思”具體化、形象化,活脫脫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這里,“有思”成為思親少婦的“愁思”。因“愁思”而“縈損柔腸”,因“愁”而“柔”,因“柔”而“損”;“愁思”煎熬則“困”,“困”則“嬌眼”“欲開還閉”。思親少婦的情態(tài)被詩人描寫、刻畫地極其細膩,從而把柳絮隨風而墜、時起時落、飄忽迷離、勾魂攝魄的形態(tài),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真乃神來之筆。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少婦“有思”,“有思”的情態(tài)也描摹出來。那么少婦為何而思?上闋的最后一韻作了回答:她在思念遠方的夫婿。這一韻化用了“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過遼西”的詩意。“夢隨風萬里”既寫少婦之夢,又關(guān)合柳絮飄忽迷離,輕盈若夢。愁中入夢,夢里與遠在萬里的君郎相逢,卻被鶯兒的啼聲驚醒,怎不讓人愁更愁,簡直讓人惱恨了!
縱觀上闋是以人狀物,雖然是在詠柳絮,卻叫人難分詩人是在寫柳絮還是寫思婦。柳絮與思婦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莊子做過的一個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詞的下闋與上闋相呼應(yīng)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在上闋“惜”和“愁”的情緒基礎(chǔ)上,詩人下闕的頭一韻直抒胸膩,“愁”化作“恨”,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層次上寫柳絮“也無人教墜”的際遇。這一韻應(yīng)和上闋首韻“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表面上看,因為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應(yīng)該“恨”的是西園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塵”,春去無奈,最可憐惜。然而,細細斟酌,“落紅難綴”更反襯出柳絮的“無人惜”的遭際,詩人用這種手法進一步寫出了對柳絮獨“惜”的情愫。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拂曉的一場春雨過后,那隨風飄舞、“拋家傍路”卻“無人惜”的柳絮上哪兒去了呢,為何無蹤無影,蕩然無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吹綕M池細碎的浮萍,詩人驀然清醒——原來那沸沸揚揚,滿天的飛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這里,“遺蹤何在”是問題,“一池萍碎”是結(jié)果,而“曉來雨過”是柳絮化為浮萍的客觀條件。柳絮化為了浮萍,用現(xiàn)在的科學觀點來看,是不可能的。但詩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憑空消逝的
傷感
卻得到慰藉。何況柳絮墜落,化為浮萍也是當時的“公認”。“遺蹤何在”一句寫得極好,把詩人對春雨過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態(tài)盡寫出來,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實屬難得。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一韻從柳絮的“遺蹤”蕩然無存生發(fā),以簡潔洗練的
句子
寫出了春光易逝的傷感。雖然花落無情,好景不長,然而春去有“歸”:一部分歸為塵土,一部分歸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復(fù)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隨著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復(fù)返了。“惜”柳絮,進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別出心裁。把光景分為若干份并不是蘇東坡的創(chuàng)造。詩人寫這首詞之前,許多騷人墨客寫下了不少類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無賴是揚州。”、“三分春色兩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是經(jīng)典名句。但是讀者仔細玩味,推敲比較,卻不難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蘇東坡的語意蘊藉、含蓄、巧妙。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最后一韻,是具有歸結(jié)性的震撼全篇的點睛之筆。那沸沸揚揚,飄忽迷離的柳絮在詩人的眼里竟然“點點是離人淚”!這一韻照應(yīng)了上闋“思婦”“愁思”的描寫,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夸張,感情深摯飽滿,筆墨酣暢淋漓,蘊意回味無窮,真是妙筆神功!
前人對蘇東坡的這首“和詞”與章質(zhì)夫的“原唱”孰優(yōu)孰劣,曾有過爭執(zhí)。歸納起來,觀點有三。一說“原唱”優(yōu)于“和詞”,“曲盡楊花妙處”;二說“和詞”優(yōu)于“原唱”,“幽怨纏綿,直是言情,非復(fù)賦物”;三說“原唱”與“和詞”均為絕唱,“不容妄為軒輊”。究竟如何?先不必妄下結(jié)論,還是先來看看章質(zhì)夫的“原唱”。詞曰: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面對一件藝術(shù)珍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不同的審美觀點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這是正常的。但是當兩件同類藝術(shù)珍品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審美價值比較問題,“不容妄為軒輊”是不成立的,必然有個孰優(yōu)孰劣的評價和選擇問題,非此即彼。前面說過,章質(zhì)夫的這首《水龍吟》形神兼?zhèn),筆觸細膩,輕靈生動,是一篇難得的佳作。然而,只要與蘇東坡的這首“和詞”加以比較,章質(zhì)夫的“原唱”就相形見絀了。
大凡詩詞,“言氣質(zhì),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zhì)、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因此,只做到形神兼?zhèn)溥不夠,必須做到“有境界”。觀章質(zhì)夫的“原唱”,雖然描寫細膩生動、氣質(zhì)神韻不凡、“瀟灑喜人”,但終歸是“織繡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較之“和詞”在“境界”上就大為遜色。蘇東坡的“和詞”“先乎情”,“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不僅寫了楊花的形、神,而且寫景“言情”,在楊花里傾注了自己的深摯情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達到了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從而獲得了永恒的藝術(shù)生命。這是章質(zhì)夫的“原唱”望塵莫及的。
“和詞”勝于“原唱”,也突出表現(xiàn)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原唱”在總體上沒有跳出詠物寫景的園囿,而“和詞”卻別有洞天,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與寫人有機地、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個完整的思婦形象,寫柳絮的際遇,綰合著思婦的際遇,情景交融,物我一體。這也是“原唱”無法相比的。
在語言藝術(shù)特色上,“原唱”雖然精巧靈動,但也不過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令人驚奇和感動的好句子不多。詩詞無好句如登山無勝景,終歸有些缺憾。而“和詞”的語言卻新穎別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點點是離人淚”等,都是可圈可點、令人稱頌的佳句。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元唱;章質(zhì)夫詞,元唱而似和韻。”步韻填詞,從形式到內(nèi)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的情況下,“和韻”要超越“原唱”實屬不易。但蘇東坡卻舉重若輕,以其卓越的藝術(shù)才華,寫出了這首“和韻而似元唱”的杰作,真可謂曠世奇才。
從《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這首經(jīng)典作品中,讀者不僅可以領(lǐng)略豪放派詞人的婉約風格的一面,體驗到蘇東坡感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這首詞獨具的藝術(shù)魅力,給予讀者不盡的審美享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998331.html
相關(guān)閱讀:
有關(guān)描寫描寫夏天的古詩名句鑒賞
描寫夏天的古詩詞
王安石 ? 元日,古詩的詩意,賞析,意思
優(yōu)美淡雅的詩句
描寫鳥的詩句
上一篇:
“空城月落方知曉,淺水荷香始覺春”的意思及鑒賞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_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王維 ?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譯,賞析
寫冬天景色的詩句
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原文_翻譯和賞析_張?
“陽春曲調(diào)高難和,淡水交情老始知”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翻車倒蓋猶堪出,未似是非唇舌危。”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詠梅的詩句
“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鷓鴣天》翻譯賞析
杜甫 ? 絕句 古詩詩意、賞析,兩個黃鸝鳴翠柳全詩
想念愛人的詩句
推薦閱讀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的意思及全詞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的意思: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 生查子元夕 ……
杜甫古詩大全
[導語]1、《 絕句 》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中國古代優(yōu)美的詩句
[導語]1、不去慶父,魯難未已!蹲髠鳌 2、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倍鸥Α肚即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譯文:夜很深了,夫妻相對而坐,仿佛在夢中,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
憂傷的愛情詩句
[導語]1、尋了你很久很久,仿若尋了一個世紀;想了你很久很久,仿若將我長長的青春也想到了……
相關(guān)閱讀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朱熹的詩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點絳唇?厚地高天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國維
“展轉(zhuǎn)數(shù)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的
清平樂?春光欲暮原文_翻譯和賞析_毛熙震
“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的意思及全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天馬常銜苜;,胡人歲獻葡萄酒!钡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