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怎樣使聽到的聲音變大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大膽實踐,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 2.培養(yǎng)幼兒歸納思維,通過比較,了解聲音在固體和空氣的傳播是不一樣的,固體比空氣更能傳播聲音。 3.知道把聲音攏起來后,聲音放大了。
二、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三、活動所需資源 幼兒2~4人一組,每組鐘表1個、方紙筒4個、帶蓋的鐵盒1個、觀察記錄表一人一張。
四、活動內容及過程 幼兒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離,怎樣使桌上鐘表的聲音聽起來變大? 幼兒討論:我用什么方法聽?
試一試。 (1)把耳朵貼在桌面上。 (2)在桌邊聽鐘表的聲音。 記一記我的觀察記錄。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耳朵貼在桌面聽到的鐘表聲音比在桌邊聽到的鐘表聲音大。 幼兒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離,怎樣使盒子里鐘表的聲音聽起來變大? 幼兒討論:我可以用什么方法聽? 試一試。 (1)把耳朵貼在盒蓋上。 (2)貼近盒蓋聽鐘表的聲音。 (3)把耳朵放在木頭桌子上。 記一記我的觀察記錄。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耳朵貼在盒蓋上聽鐘表的聲音,比貼近盒蓋上聽鐘表的聲音更清楚。 (2)在木頭桌子上和盒蓋上聽到的鐘表聲音,比空氣中聽到的鐘表聲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戲:“紙筒里的鐘表聲”。 (1)耳朵靠近紙筒口聽一聽,放在紙筒中的鐘表和不放在紙筒中的鐘表聲音一樣嗎? (2)再往上加一個紙筒,鐘表的聲音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個紙筒,聽聽鐘表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4)討論結果:紙筒攏住聲音,使鐘表的聲音聽得更清楚。
五、注意事項 1.鐘表嘀嗒聲一定要明顯,聽得清楚。 2.給幼兒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以便辨聽。 3.聽聲音作比較時,幼兒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離去辨聽。
六、拓展思路 1.在科學角里提供大量有關固體傳播和空氣傳播的圖片、記錄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區(qū)、家庭去了解固體比空氣更能傳播聲音,以及聲音攏起來后可以放大聲音的原理。
七、背景資料 聲音是由振動著的物體發(fā)出的,而一切發(fā)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一旦發(fā)聲體的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聲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氣傳播,如果有其他媒質,聲音也可傳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貼在桌面,當你打擊桌面的另一處,他能清楚地聽到打擊的聲音。用兩只冰淇淋紙杯,杯底用一根線穿起來,制成一個“土電話”。當你繃緊細線,一個人對一只紙杯口說話,另一個人把另一只紙杯口貼著耳朵,就能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這種傳話器就是依靠細線作媒質來傳播聲音的。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